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
改革开放周年纪念的历史变迁与逻辑演进
发布时间: 2023-11-10    作者:徐沐熙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2023-11-10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改革开放周年纪念因具有总结历史经验、彰显伟大成就、坚定改革信心等功能而意义重大。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4次“逢十”周年纪念,梳理其从初始起步、深入开展到持续推进、开拓创新的历史变迁,分析其在不同时代背景和国内外环境之下的逻辑演进过程,归纳总结改革开放周年纪念的演进规律、变化趋势及历史意义,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地通过政治仪式唤起人民群众的集体记忆,激发人民群众的集体情感,在政治上更加坚定改革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关键词]改革开放;周年纪念;历史变迁;逻辑演进;文化彰显 

  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此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关于改革开放的纪念活动,先后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邓小平南方谈话10周年纪念座谈会,也举办了邓小平、李先念、习仲勋等改革开放开创者的纪念活动。这些活动既主题鲜明地反映现实诉求,又与时俱进地彰显时代特征,并且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常态化的改革开放周年纪念活动,并作为一种政治仪式被相对固定下来。从1978年到2018年,共举办了4次“逢十”的周年纪念活动。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虽然历次改革开放“逢五”周年纪念都没有举办国家级的活动,但是和改革开放相关的政治经济活动持续开展,为“逢十”周年纪念做了实践准备。比如,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做出“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重大决策,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开放注入新动力。1993年,即改革开放15周年之际,江泽民前往上海、西安、大连等地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研究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都为从1998年开始定期举行的改革开放周年纪念奠定了充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从那时起,“逢五”“逢十”周年“成为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节点”。

  目前学界对改革开放纪念活动的研究已形成一定成果,但既有研究未充分关注周年纪念,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周年纪念的历史变迁和演进逻辑等方面尚需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以相关书籍、期刊、报纸、档案及其他文献资料为依据,对改革开放“逢十”周年纪念进行研究,探讨其作为政治象征和政治仪式应有的功能与作用,从而在思想意识上更加明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这一重要论述;在社会上以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政治仪式唤醒人民群众的集体记忆,激发集体情感,反映集体意愿,凝聚集体共识;在文化上更加坚定改革开放信念,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

改革开放周年纪念的起步阶段(1988—1998年)

  1988年是中国人民跨进改革开放的第10个年头。这一年《人民日报》刊发的元旦献词指出:“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我们既信心百倍,勇于承担风险,又要对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足够的认识,有克服各种新的艰难险阻的充分思想准备,谨慎从事”。这清晰地指明了当时我国改革所处背景及面临的挑战。在国际上,虽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大国关系深刻调整,世界范围内霸权当道、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民族矛盾激化;在国内,虽然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对于姓“资”姓“社”的争论仍不绝于耳,质疑的声音频出。在此背景下,党和国家需要就深入人心的政治主题来开展纪念活动,以消除质疑、提振信心。

  (一)纪念活动以“理论研讨会”为主要形式

  1988年,全国多个省市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为主题召开理论研讨会。其中较有影响力的包括1988年10月全国高教系统和全国党校系统分别举行的“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的经济学术讨论会和理论讨论会,以及中共中央委托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在12月18—22日联合举办的“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周年理论讨论会”等。

  党和国家以理论研讨会作为主要形式开展改革开放十周年纪念活动,探讨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围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国情调研结果展开深度交流,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进而将这些经验上升为指导实践发展的科学理论,对当时的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学术会议的召开,既进一步肯定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到的拨乱反正、开创历史新局面的伟大历史作用,也肯定了会议召开后的十年间我国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坚定了人们对改革开放的信心。

  (二)庆祝设立经济特区的纪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1988—1998年,在党和国家陆续开展的多种改革开放纪念活动中,庆祝设立经济特区的纪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设立经济特区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并无先例可循,我们只能以“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摸着石头过河”,所以难免受到质疑。为了消除质疑的声音、打消投资者的疑虑,党和国家通过纪念活动宣传中央对经济特区的重要决策,对误解和质疑做出必要的回应。1990年11月26日,江泽民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十周年招待会上指出:“经济特区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创办经济特区的实践是成功的,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随后,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1991年12月17日和18日分别出席了汕头经济特区建立十周年及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十周年庆祝大会,在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传递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决心,有力地回应了国内外对改革开放的质疑之声,发挥了稳定人心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推动改革开放周年纪念逐渐步入正轨。虽然在初始阶段,纪念形式较为单一,纪念对象和纪念内容也较为简单,但是收效十分显著。这一阶段的纪念活动以研讨会为主要形式,既总结了改革开放在过往十年间的经验,以指导下一步的改革实践,又消除分歧、打消质疑,为招商引资、推动改革开放进程扫清了障碍。简言之,改革开放10周年纪念活动进一步明确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凝聚了共识、汇聚了力量。

改革开放周年纪念的深入开展阶段(1998—2008年)

  1998年是改革开放的第20个年头。在风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下,党和国家领导人韬光养晦,冷静分析世界局势,坚定我国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的决心和勇气,带领中国人民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出一片清朗的外部环境,并在国内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此时的改革开放已经历了刚刚开始时的“摸索前行”,经受住了国内外一系列风险的严峻考验。改革开放已经深入人心,深得民意。广大人民群众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蓬勃发展及其取得的显著成就,更加充满信心地期待着中国繁荣发展的前景。

  (一)纪念活动形式更加多元

  1998年5月,中共中央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纪念活动发出通知,明确了纪念活动的主题、宣传教育的重点及具体安排,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自行组织的纪念活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进行。与改革开放10周年纪念活动相比,改革开放20周年纪念的方式更为多元,不仅召开纪念大会、理论研讨会、座谈会,组织创作文艺作品、出版物、纪念文章,还举办展览和大型音乐会、发行纪念邮票等,以一系列重大的国家政治仪式鼓舞人民群众改革开放继往开来的坚毅信心。199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等分别举行理论研讨会,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中央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全国各省市的学术团体等也纷纷召开座谈会、学术研讨会等,全国上下以浓厚的纪念氛围彰显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更加凝聚了人民群众对于改革开放的共识。2月15日,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由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档案局、国家文物局联合主办,中国革命博物馆承办了大型展览《历史的丰碑——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包括“历史性转变;全面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加快发展,改革开放的新阶段;继往开来,迈向新世纪”四部分。展览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构成气势恢宏而又生动感人的新时期历史画卷,生动展现了改革开放20年的风雨历程以及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为适应改革开放纪念活动的需要,党和国家将“纪念对象嵌入货币、邮票,或制作成像章、像片、画册”形成特定的纪念符号以传后世,发行了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的一套2枚邮票,分别命名为“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和“历史的伟大转折”。这些都是改革开放10周年纪念时没有的,也进一步说明改革开放20周年纪念活动已呈深入开展之势。12月18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召开改革开放纪念大会,江泽民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它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20年来,党和国家通过纪念活动认真总结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这对于我们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文本纪念活动在这一时期突显

  从1998年7月开始,《人民日报》先后开辟了“喜看改革开放二十年”“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特稿”等专栏,发表一系列文章、特稿、述评等,引领了改革开放20周年的文本纪念活动。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2004年开展的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活动中,新闻出版界组织出版了一批纪念邓小平历史贡献、反映其生平历程和阐述邓小平理论的重点图书,如《邓小平军事文集》《邓小平年谱(1975—1997)》《邓小平理论发展史论纲》等;还有一些出版单位编辑出版了画册《邓小平》《邓小平画传》等。文本纪念作为纪念改革开放的重要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这一时期的周年纪念活动成功应对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挫之后国内外对改革开放的质疑之声,坚定地推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春天”,伴随着改革开放实践深入开展起来,纪念形式和内容日益多样,并且日趋常态化、规范化。

改革开放周年纪念的持续推进阶段(2008—2018年)

  2008年,改革开放进入第30个年头。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中国正处在21世纪头10年这个必须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08年,党和国家坚决排除各种干扰,从容应对关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一系列风险考验,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战胜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严重洪涝与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极大地凝聚和鼓舞了人心。这一年,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胡锦涛在2008年新年贺词及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上均强调要“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12月18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和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继续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这一系列纪念活动对于推动改革开放持续前行发挥了极大的动员作用。

  这一时期的纪念活动在沿袭以往举行纪念大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其中,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理论研讨会被誉为“是对改革开放30年来理论工作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这一时期的文艺活动还丰富了纪念活动的内容,如举办了“放歌新时代——歌唱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艺晚会”,以“放歌新时代”的方式唤起人民心中珍藏30年的改革记忆,以及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展”,以美术作品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来美术创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此外,国家还通过发行金银纪念币和纪念邮票等方式彰显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

  (一)以纪念“对外开放”的活动助推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对外开放”是一个鲜明的主题。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国进口总额、外汇储备、经济总量已经分别跃居世界第三、第一、第四位。这些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与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密切相关。正如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继续以自己的和平发展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2008年,商务部、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通讯社共同举办了“中国对外开放30周年回顾展”,围绕“对外开放”的主题设置“开放历程”“领域开放”“行业开放”“地区开放”“互利共赢”五大展区,呈现30年间我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展品向世界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也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二)全方位媒体宣传报道是这一阶段纪念活动的重要特色

  在这一阶段,媒体对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的报道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效果与影响力上都远超以往。各级各类媒体通过全方位、立体扫描式的回顾,依据时间脉络对改革开放30年的演进、兴替和成就进行梳理,形成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报道。首先,《人民日报》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报道规模最为宏大,开辟专栏发表了200余篇彰显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的文章,同时以“中国文化三十年”“岁月如诗30年”等大型专题系列报道推进改革精神浸润人心,以主流媒体报道的方式将改革开放的文化纪念推向高潮。其次,广播电视媒体以丰富的影像资料和直观的视觉体验开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旅。比如,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了大型电视文献片《伟大的历程》。最后,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一些主要的门户网站也加入纪念行列,比如新浪网积极“利用优势资源设置了多个栏目:‘一个国家的奋斗和个人的奋斗’、‘三十年思想激荡’”,以图文和视频的形式抒发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之情,成为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年一代喜闻乐见的纪念形式。这些媒体纪念活动既从大处着眼,反映了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也从小处着眼,记录了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及思想观念的变化,深刻展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

  与改革开放10周年纪念活动时的“初始起步”、20周年纪念时的“深入开展”相比,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活动处于“持续推进”的状态。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抑或是精神感召力上,都较之前两个“逢十”周年纪念更加丰富深远。这一阶段的纪念活动已呈现出国际化视野,通过彰显30年间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有力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改革开放周年纪念的创新拓展(2018年至今)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进入新时代,步入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改革开放周年纪念进入了创新拓展阶段。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的主旨演讲中明确表示,2018年要“隆重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并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再次强调“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体现出不畏艰难险阻的改革决心。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为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邮政总公司发行《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邮票1套2枚,分别命名为“高举旗帜”和“伟大实践”,体现了改革开放在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一阶段,党和国家在延续以往召开纪念大会、举办座谈会、研讨会等成熟做法的同时,辅以举办优秀文学作品插图展、全国美术作品展、创意体验活动等,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0年来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以及伟大成就进行深刻探析与理论升华的同时做了多角度的宣传展示。此外,社会各界还开展了符合时代特征的创新性纪念活动。比如,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光明网等联合主办了“全国主流新闻媒体聚焦改革开放40周年——航拍中国大型系列摄影活动”;各主要媒体开展了“庆祝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主题采访报道活动等。这些活动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一)在叙事语境及话语体系方面的创新拓展

  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在新时代语境下开启了新的纪念叙事,将纪念活动融入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等全新的叙事语境之中。这一时期改革开放的纪念活动出现许多创新之处。第一,改革开放“逢十”周年纪念经历了三次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命名的纪念之后,在第四次“逢十”周年纪念时正式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命名,实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纪念与改革开放周年纪念合一。第二,改革开放周年纪念以新时代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实现创新拓展。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过头论”“改革开放不足论”等质疑、否定改革开放的杂音时有出现。面对这些质疑和分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通过创新拓展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统一改革共识,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从而“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们认识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改革开放周年纪念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典礼仪式

  改革开放周年纪念在这一阶段具有了党和国家典礼的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礼仪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要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一时期改革开放的纪念活动主要表现为追思性、庆祝性的典礼仪式,这些仪式作为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与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一道发挥着特殊的历史作用。一方面,将改革开放纪念融入党和国家其他典礼仪式之中,在党的重大节日纪念日、国庆纪念以及领袖诞辰纪念等政治仪式中均对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加以多维度的总结。另一方面,将此前的改革开放纪念活动逐步升华为成熟的、定型的典礼仪式,同时注重挖掘和完善那些刚刚起步、尚未成熟的纪念活动,使其逐步成为典礼仪式的主题,并日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执政兴国的仪式表达。总之,改革开放周年纪念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典礼仪式,以共同的思想与情感纽带将人们凝聚到一起。以礼化人,引领改革开放精神入脑入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绝不动摇,引领着人们的改革信念。

  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围绕“将改革进行到底”这一主题进行,不仅开展了很多符合时代特征的创新性纪念活动,更在叙事语境、话语体系建设方面有所创新,在仪式表达方面有所拓展,更加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改革开放周年纪念的稳定性、演进趋势及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的40多年间,每隔10年一次,共举行了4次改革开放的周年纪念活动,其规律与特点都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秉持着高度的连贯性和继承性,也一直非常重视时代性。

  (一)改革开放周年纪念的稳定性

  一方面,纪念大会的命名、时间和地点具有稳定性。在命名上,1988年、1998年、2008年的3次“逢十”周年纪念,都是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主题来命名的,直到2018年的周年纪念大会才正式以“庆祝改革开放”为主题命名,命名的规律性反映了改革开放“逢十”周年纪念的恒久主题。在时间上,4次“逢十”周年纪念都是在当年的12月18日举行,这一天成为刻入人民集体记忆、印入中华民族历史的时间符号。在地点上,从第二次“逢十”周年纪念开始,纪念大会都是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人民大会堂成为改革开放周年纪念的坐标符号。

  另一方面,纪念大会的会议规格、领导人讲话的内容架构具有稳定性。从会议规格看,每个周年纪念大会的主持人都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讲话人都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总书记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已成为中共中央纪念改革开放的仪式惯例,如此之高的纪念规格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改革开放纪念仪式的高度重视。4次“逢十”改革开放周年纪念大会上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讲话的内容基本分为回顾历史、展示成就、总结经验、表达决心四个部分,鲜明反映主题,洞察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汲取前行力量。

  (二)改革开放周年纪念的演进趋势

  除稳定性规律外,改革开放“逢十”周年纪念活动在很多方面都有明显的演进性。

  人民群众心理上的变化  1988年的纪念活动中人们的心理是“摸着石头过河”。邓小平曾经指出:“深圳经济特区是个试验,路子走得是否对,还要看一看”,这一论述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改革开放持有的谨慎心态。时隔20年,到2008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党和人民群众的心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内心的自豪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在隆重的政治仪式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

  参与主体的扩充  在1988年改革开放10周年纪念时,仅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理论界较有名望的学者召开研讨会。到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时,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纪念活动,改革开放精神也随着大众性纪念活动愈加深入人心。

  周年纪念活动的开展形式逐渐扩展  纪念形式从理论研讨会开始,逐渐增加文本纪念、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展览、记录改革开放历史的大型展览、文艺晚会、媒体专题报道、邮票金银币纪念等,形式日益多元,内容日益丰富,逐步发展到党和国家典礼仪式的层面,尽显改革开放“逢十”周年纪念的隆重与盛大。

  (三)改革开放周年纪念的历史意义

  整合社会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礼仪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期和攻坚期,我们不仅需要最大限度地借助改革开放纪念活动唤起人民群众的集体记忆,还需要借助改革开放纪念活动激发人民群众的真切情感,因为只有倾听人民群众“情真意切”的心声,才能真正做到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改革合力。在1998年“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指出:“大力推行改革开放的新政策,农村改革率先展开。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开始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2008年,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先后召开6次全国代表大会、45次中央全会,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再次指明改革开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凝聚改革共识  党和国家通过举办改革开放周年纪念活动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与经验,消弭了社会上对改革开放存在的质疑与分歧,将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1998年,江泽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告诫全党同志:“一定要更加兢兢业业地工作,永远不辜负人民的期望”。2008年,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改革开放是人民的要求和党的主张的内在统一,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我们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这些论述都对凝聚改革共识具有重要意义。

  纪念活动“是一种政治仪式,也是一种政治象征,有其独特的政治功能”。在每一个跨越年代、历经岁月的改革开放周年纪念中,党和国家都充分借助仪式的独特政治功能,从而使改革开放的信念一以贯之,从未动摇。“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邓小平曾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有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关键在于不断地总结经验。”纵观各种形式的改革开放纪念活动,无论是纪念大会、理论研讨会和座谈会,还是出版纪念图书、专刊、发表纪念文章,都包含着对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反思。总之,各种形式的改革开放纪念活动在总结改革经验、消除改革分歧、凝聚最大公约数、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徐沐熙,哲学博士,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研究”(22BDJ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发表在《当代中国史研究》2023年第5期,注释从略,引用请参考原文。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