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井冈红旗”雕塑。新华社发
江西井冈山茨坪。新华社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推进党的建设、人民军队建设和土地革命斗争中培育和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它传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深刻蕴含和昭示着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规律性。
坚定执着追理想
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旗帜与灵魂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自1927年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于秋收起义后到达这里,它就不再只是一座山,而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摇篮和圣地。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写在旗帜上,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并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引领革命向着胜利方向前进。井冈山斗争就是在这一理想信念引领下进行艰苦卓绝奋斗的光辉实践。
井冈山斗争既有胜利与辉煌,也有低迷与挫折,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之所以在胜利中奋进、在挫折中奋起,理想信念起到引领和支撑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面对反动势力频繁“进剿”“会剿”而不屈不挠,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在遭遇“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后,一次次挺起革命的脊梁。在革命根据地处于危急之时,一些人怀疑过“红旗到底打得多久”,毛泽东同志写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阐明红色政权的产生、存在并且日益发展是无疑和必然的。红军指战员在脖颈上系有名为“牺牲带”的红带子,宣誓“为主义而牺牲”。时任中共莲花县委书记刘仁堪,在刑场上舌头被敌人割掉,用脚指头蘸着血在地上写下“革命成功万岁”后英勇就义。对革命理想信念的坚贞,对革命事业的矢志不渝,是共产党人、工农红军和革命群众在井冈山斗争中坚守的思想灵魂和精神支柱。
井冈山斗争源于并实践于革命理想信念。它是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处在危难之时播下的革命火种,在严酷、残暴的白色恐怖、血雨腥风中燃起的“星星之火”。它不仅坚定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和步伐,而且沿着秋收起义的道路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井冈山斗争的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革命就奋勇向前。
实事求是闯新路
开辟胜利道路的思想武器和实践要求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井冈山斗争,创造性地走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这条道路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进程中开创的,是在调查研究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和社会性质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中摸索出来的。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是“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及“中国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不断的”社会状态,摒弃“城市中心论”,决定沿湘赣边界向南进军;在永新三湾进行“改编”,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把中国革命中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之所以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扎根在井冈山并发展起来,主要的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这里在之前的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而红军则是“由经过民主的政治训练和接受过工农群众影响的国民革命军中分化出来”,因此井冈山“有很好的群众”“有很好的党”和“有相当力量的红军”。这些革命基础和条件使当时的中国能够“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革命道路是否符合实际,决定着革命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实际,初步探索和回答了中国革命道路这一根本问题。
这条道路是以“工农武装割据”为基点,通向“取得全国政权”的新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斗争中提出党和根据地工农群众必须具备“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并预见革命根据地在全国革命形势向前发展中必然“要作为取得全国政权的许多力量中间的一个力量”,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的存在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它既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又不同于我国国民革命时期“城市武装暴动”,而是要“工农武装割据”。历史表明,这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通向革命胜利的光明道路。
艰苦奋斗攻难关
为胜利而斗争的坚强意志与果敢行动
井冈山斗争是在艰难困苦中奋勇前进的。工农红军、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白色政权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之下,谱写出一曲艰辛奋斗的壮丽之歌。
中国工农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关键在于确立和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支部建在连上”,是“三湾改编”时创立的重要建军原则。这一原则的核心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井冈山斗争中,坚持“支部建在连上”和党代表制度,既是党总结国民革命时期的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又被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建设的历史实践所证明。毛泽东同志在后来给中央的报告中指出:“两年前,我们在国民党军中的组织,完全没有抓住士兵,即使在叶挺团,也还是每个团只有一个支部,故经不起严重的考验。”而党代表督促士兵委员会进行政治训练,担任党的支部书记。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和分配土地、建立政权与武装工农等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井冈山斗争经验证明,党代表制度“不能废除”,并且党代表因党的支部建在连上而“更为重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井冈山斗争克服各种艰难困苦、推动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坚定基石。
革命根据地之所以在艰难险阻中“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根基在于推动了土地革命运动。党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就是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迅速在边界各县、区普遍成立土地革命委员会,颁布实施《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县土地法》等。党在不断完善土地法的基础上,为中国革命形成“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路线奠定了深厚政策基础和实践基础。
依靠群众求胜利
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在井冈山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深深扎根人民群众之中,“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为中国革命提供强大群众斗争力量。
把“做群众工作”与加强纪律性结合起来。随着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中国共产党将“做群众工作”同“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一起确定为工农红军的“三大任务”,将“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和“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宣布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这无不蕴含和贯彻着一切为了群众、保护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生活的群众立场和工作作风,并在斗争实践中巩固和增强了群众和社会基础。井冈山行洲村至今仍保存着“红军是为劳苦工农谋利益的先锋队”的标语,彰显了工农红军与人民大众的鱼水之情、血肉联系。革命根据地之所以“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就是因为在党的领导下,工农红军与人民群众心心相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筑起了土地革命“真正的铜墙铁壁”。
中国工农红军和群众的斗争力量是争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源泉。黄洋界保卫战以少胜多,永新困敌以不足一个团兵力将十一个团的敌军困在县城附近25天,都是工农红军在广大群众支援掩护下取得的。井冈山人民“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挑粮、种菜、编草鞋、挖草药、熬硝盐、办军械厂以至奉献生命。群众的斗争力量熔成革命胜利的推动之力,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是一座英雄的山、革命的山,井冈山精神是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精神源头,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华民族精神一座不朽丰碑。
(作者:宋月红,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