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报刊剪辑 >> 人民日报社论 >> 人民日报社论58
农村劳动力急需全面安排
发布时间: 2010-05-21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2010-05-21
  字体:(     ) 关闭窗口

  标题:农村劳动力急需全面安排

  日期:1958.10.09

  版次:1

  专栏:社论

  农村劳动力急需全面安排

  劳动力不足,这是农村生产建设向前跃进中遇到的一个大困难。

  特别是在目前,大搞钢铁,必需从农村中抽调一批劳动力组成一支强大的炼钢炼铁队伍,另方面今年的秋收秋种任务又非常繁重,农业生产方面劳动力的需要也大大地增加。因此,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目前显得更加突出。

  对这问题也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在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里发生劳动力不足的现象,不是坏事而是好事。这个事实本身就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突飞猛进的气派是多么不平凡。正像刘少奇同志在视察河南省时所说的,劳动力紧张是件大好事。劳动力紧张既然是工农业全面大跃进中暂时发生的困难,也必能在这个大跃进中逐步被消除。人民公社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国家工业化和农业机械化、电气化事业的加速实现,都将为消除劳动力紧张现象提供可靠保证。就是目前的工具改革运动,也可以缓和劳动力的紧张。

  农村的劳动力情况是比过去紧张得多,但是,能不能说已经紧张得不得了,已经紧张得不能做到工农业并举了呢?我们认为,并不是这样。应该看到,就是在到处感到劳动力不足的现在,农村中的劳动潜力还是相当大的。只要我们抱着积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看问题,就会发现这方面的潜力。刘少奇同志在视察河南省的时候说过,要解决城乡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当前需要做好五件事。这就是:第一、使社会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进行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第二、把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第三、搞技术革命;第四、改进社会的劳动组织;第五、提高技术水平和文化水平。这五点就表示着劳动潜力的五个主要方面,也是当前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的根本途径。有些同志所以把劳动力问题说得了不起的紧张,是因为在算劳动力的账的时候,只看见了已经组织起来的和比较容易组织起来的劳动力,而忽视了社会上很多可以利用的各种劳动力,更忽视了提高劳动效率方面的潜力,结果,越算越感到劳动力紧张。事实也是如此。现在还有许多地区没有普遍建立公共食堂、幼儿园、缝纫厂等集体福利设施,因而这些地方的大量的妇女劳动力还没有从琐碎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许多城镇的居民还没有被动员起来,投入农业劳动;许多人民公社的劳动组织还没走上正轨,劳动效率不高。总之,只要在这些方面多做些事情,就会在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上前进一步。

  怎样才能最迅速地、最有效地发挥劳动潜力,从而克服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呢?许多地区的经验证明:关键在于全面安排。大干钢铁生产是目前全党全民的首要任务,但是在大干钢铁生产的时候,也不应丢掉农业。各地领导机关应当按照一手抓工业、一手抓农业的精神,全面安排工业和农业所用的劳动力。在首先保证钢铁生产加速发展的前提下,充分组织各方面的劳动力,保证胜利完成秋收秋种任务。其实,不光是钢铁生产和秋收秋种需要全面安排,其他像农产品收购、运输、造林和积肥等等,也都需要作出妥善的安排。在全面安排劳动力问题上,现在也有过去所没有的有利条件。过去在全面安排劳动力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农业合作社的狭小规模的局限,现在广大农村普遍建立了人民公社,有些地方还建立了县联社,就更便于领导全面安排劳动力。问题就在于领导上能不能对劳动力进行全面安排。山西省平遥县在大干钢铁生产以后,农业上缺五万多个劳动力。县委立即提出了一系列的紧急措施,决定由县委统一调配全县劳动力,立即消除劳动力调配上的混乱现象。县委还决定,暂停办和缓办一批县、乡、公社的工业和水利建设工程,抽出一万多个劳动力,加强钢铁和农业战线。此外,还从机关、商店、城市居民中抽调一大批劳动力,支援钢铁和农业生产,所有学校实行半工半读,必要时停课几天参加劳动,年终在寒假补课,这样就等于增加了五万多个劳动力。平遥县全面安排的结果,既保证了钢铁生产任务的胜利完成,也保证了种麦、秋收工作的按时进行。

  全面安排劳动力有两个关口,一个是县领导机关,一个是人民公社。现在看来,县领导机关对于全面安排劳动力的问题还是比较熟悉比较有办法的。平遥县就是一个例证。但是在人民公社就不是这样了,一方面,原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一套生产管理办法已经不适用,而新的一套适合于更大规模的生产的管理方法还没有摸索出来,另一方面在这大干钢铁生产时期,公社领导干部中第一、二把手都去搞钢铁生产去。留在公社的第三、四把手缺乏当家经验,不善于“调兵遣将“。这是许多公社目前虽然出勤率很好但是劳动效率不高、生产上顾此失彼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上一级领导机关就有责任多帮助这些人民公社的领导干部做好全面合理调配劳动力的工作。当然,在全面安排劳动力的时候,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同社员商量,听取社员的意见。甘肃省武山县超英人民公社因为抽调大批劳动力投入钢铁生产和支援引洮灌溉工程,实际参加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只占劳动力总数的40%左右。公社中部分社员对于完成农业生产任务没有信心。后来公社党委组织群众就如何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进行辩论。最后决定实行集中力量(劳动力、领导力量、技术力量都集中起来),一段一段地突击,问题解决得快,劳动效率也高。在短短的几天中,秋收、秋种、积肥等工作有很大的进展,原来担心“今年的麦子要种到明年2月“的人,也有信心按期完成播种任务了。

  在全面安排劳动力的过程中,还必须同时对害怕劳动力紧张的心理和过分夸张劳动力紧张的思想,进行必要的批判。只有这样,才能对劳动力做出全面妥善的安排,保证工农业生产不断地向前跃进。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