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报刊剪辑 >> 人民日报社论 >> 人民日报社论61
山区建设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 2010-05-28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2010-05-28
  字体:(     ) 关闭窗口

  标题:山区建设大有可为

  日期:1961.11.16

  版次:1

  专栏:社论

  山区建设大有可为

  今日本报发表的江西山区建设的报道,在我们面前,展开一幅清新美丽的图画。高山之巅,修通了公路;白云深处,开垦了良田;不久以前还是荒无人烟的山岭上,出现了工厂、商店、医院和学校;农、林、牧、副和工业都有了很大发展;许多山林产品源源运出山来,支援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山区群众兴高采烈地用“社会主义上了山“这句话,概括和形容山区面貌的变化。这是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在山区建设中一个重大的胜利。它鼓舞了广大山区群众进一步开发和建设山区的信心,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城乡青年和劳动人民,参加山区的社会主义建设。

  江西山区建设的事实,最有力地说明了开发和建设山区,在我国是一件具有多么重要意义的大事。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幅员60%以上。江西号称“六山二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院“,全国大约有一半以上省区,都是类似情况。过去几年,在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指引下,不少山区的面貌已经起了很多变化。但是由于山区地域辽阔,交通不便,土地多,劳力少,山区丰富的资源仍然有待于继续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山区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全面发展农、林、牧、副和工业,有着十分优越的条件。山区有很多宜于开垦的荒地,可以广种多收,又可以林粮间作。山区有草源丰茂的牧场,可以发展畜牧业。山区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能够满足基本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山区更有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水力资源,能为工业建设提供各种原料和巨大的动力。因此,无论从当前的利益,还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全面开发和建设山区,加速山区的建设步伐,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谁都知道,开发和建设山区是一桩十分艰巨的事。根据江西的经验,要把开发和建设山区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办好,最根本的一条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充分调动山区群众的积极性,同时还要采取与之相应的有力的组织措施,树立百折不回的信心和决心,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才能一步一步地取得成就。江西省的同志们从省委到各级领导同志都十分重视山区建设工作,还在1957年,省委就派出五万名干部到山区工作,包括省委书记的许多久经锻炼的领导干部带头上山,和山区群众一起,抱着当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踏上建设社会主义山区的新征途。他们披荆斩棘,发愤图强,终于在短短三四年的时间内,在江西的广大山区—这个被国民党严重摧残的老苏区,建设起社会主义的新山区。

  江西省建设山区所以能获得较大的成绩,除了正确执行党的方针,不断加强领导以外,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紧紧掌握了本省山区的特点,采取了适合本省山区情况的正确措施。江西山区多为老革命根据地,资源丰富,原来的山区生产已有一定基础。由于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严重摧残,山区许多耕地和山林荒芜了,劳力、畜力都很缺乏。现有的山区居民不仅无力绿化荒山,拓垦荒地,就是已有的森林也难以全面经营,荒芜了的耕地无法完全恢复生产。针对这一特点,中共江西省委决定派遣大批干部上山,以他们为骨干,吸收城乡人民,建立国营垦殖场。以垦殖场为核心,和山区的人民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开发和建设山区。大批干部上山参加山区建设,坚定了山区人民建设山区的信心,在社会上发生移风易俗的影响,鼓舞更多的人上山,为建设山区服务。

  开发和建设山区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方针,千方百计发展多种经营。各地的山区,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生产门路。因此,从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地区不同的方针和办法,是完全必要的。在这方面,江西的作法也是值得重视的。例如有的山上森林资源丰富,盛产各种用材林和经济林,他们就以林业生产为中心,逐步建立林业基地。有的山上水草丰美,有大片天然牧场,他们就着重恢复和发展畜牧生产。有的山上土壤肥沃,可以开垦农田,大种粮食,他们就从发展农业入手。别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江西不尽相同,开发和建设山区的各种条件和江西也不一样,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采取各种适当的步骤和措施。例如,为解决建设山区的劳力问题,可以采取多种的形式。江西的垦殖场是一种形式,组成生产队分片集体开发山区是另一种形式,也可以依靠人民公社组织远征队上山安庄扩耕,可以提倡山区附近的农民到山区进行季节性生产活动,也可以组织城市的机关和企业单位,派人到山区建立农、林、牧、副业基地。这种种办法,都是可以量力而行的。

  从比较容易见效的生产入手,大办粮食,同时综合利用山区的地力、劳力和物力,是江西建设山区的又一个成功的经验。建设山区的远景是多种经营、全面发展。但是,为了实现这个远景,要经过必要的步骤,首先要争取作到粮食自给。特别是建设山区的初期,如果只抓多年性的生产,忽视了当年性的生产,就要国家每年拿出大批粮食、资金供应山区,给国家造成很大的负担,山区生产也不能很快发展。应该像江西那样,从容易见效的生产入手(有的地方是砍伐毛竹,有的地方是利用毛竹或木料制造家具和农具,有的地方是采猎野生动植物,有的地方是养猪积肥,有的地方是扩大耕地),力求早日实现粮食自给,站住脚跟,以当年性生产支持多年性生产,以短期性生产促进长期性生产的发展。路要一步步地走,仗要一个个地打,开发山区和建设山区也是这样。江西不少垦殖场已经做到粮食、副食品、现金基本自给,并给国家提供了大量商品。这种既解决当前现实问题又同长远的目标结合起来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开发和建设山区的艰巨事业中,是十分需要的。

  根据山区资源丰富、但一般缺乏劳力、交通不便的特点,江西在山区建设上十分注意综合利用的问题。例如抚育幼林时,他们大搞林粮间作,既收了粮食,林木也管理得更好,这就综合利用了地力和劳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山区农业和林业争劳力、争时间的矛盾。他们也注意综合利用物力,大搞农林副产品的加工。除了固定一小部分劳力常年生产以外,大部分实行农忙务农、农闲搞副业加工的综合利用劳力的办法。许多林副产品,像竹木的边材枝杈和野生纤维,既是农业生产资料,又是城乡人民不可缺少的日用品和工业原料。很多东西在山上并不值钱,甚至废弃在地,运下山来,综合利用,立即身价百倍。江西山区建设所以很有成效,也是因为他们贯彻实行了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原则,使地尽其利,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多快好省地开发和利用山区的资源。

  开发和建设山区必须紧紧依靠山区群众去办。这是我们建设山区的根本路线。党的关于建设山区政策的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发展山区生产,一切为了充分地调动山区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必须牢固地树立依靠山区群众来开发、建设山区的观点。山区人口虽比平原地区要少,和外地进山参加山区建设的人员比较,还是多得多的。他们是山区的主人,生于斯、长于斯,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生活在山区。哪一块地方有什么宝藏,哪一项生产应该如何经营,有哪些飞禽走兽、珍贵药材可以采猎,他们都一清二楚。这个或那个山区适于发展什么生产,怎样综合利用山区的土地和劳力,怎样大搞林粮间作又不致于破坏水土,他们都有丰富的经验。江西的垦殖场,紧紧依靠山区群众,又大力帮助山区群众,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垦殖场主要经营国有荒山、荒地,大部分山林由人民公社的生产大队、生产队经营。垦殖场在政治思想、技术指导和物资、干部等方面,帮助附近的人民公社,同时努力学习和继承山区群众开发和建设山区的经验。

  山区面积占全国幅员的一半以上,开发和建设山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极其光荣的重大的责任。从江西和许多省区的实践结果看来,山区建设大有可为。让我们鼓足干劲,加倍努力,在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全民运动中,把我国更多的山区开发出来,把我国更多的山区建设得更好!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