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我们的期待
日期:1962.11.22
版次:1
专栏:社论
我们的期待
从今天—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起,在中印边境全线,中国边防部队主动停火了!九天之后,从十二月一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将从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七日存在于中印双方之间的实际控制线,自动后撤二十公里,并且仅仅在这条实际控制线的中国这一边若干地点设立检查站。我国政府在昨天的声明中宣布的这些决定,是我国政府为了迅速结束中印边境冲突、重开和平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而主动采取的最真诚的努力。
我国政府十一月二十一日的声明,得到了我国人民的完全的支持,也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欢迎。
我国政府决定在中印边境全线主动停火和主动后撤,是从它争取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一贯立场出发的。我国周恩来总理在十一月十五日致亚非国家政府领导人的信中曾经明确表示:“我们愿意向前看。不管眼前的情况怎样复杂,中国政府谋求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中国政府将继续寻求和解的途径,主动地创造有利于停止边境冲突的条件。“正是本着这种精神,中国政府在十一月二十一日的声明中宣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了最大限度的有效措施,为停止边境冲突、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恢复中印友好开辟了道路。
避免边境冲突,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一贯主张。我们从来认为,只要中印双方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精神,通过谈判,互谅互让,边界问题是完全能够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的。为此,我国政府曾经作了一系列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即使面对着印度政府贪得无餍地向中国提出大片领土要求,面对着印度军队步步进逼,中国政府和中国边防部队仍然采取极其克制和忍让的态度。但是,印度政府却一味顽固地拒绝谈判,拒绝采取避免冲突的措施,执意以武力改变中印边界状况,得寸进尺地蚕食中国领土。中国的忍让竟被印度政府看成是软弱可欺,看成是由于中国的经济困难严重到不可克服的程度,看成是由于中国西南边防空虚。正是基于这种完全错误的估计,印度军队越来越肆无忌惮地扩大对中国领土的侵占,甚至在东段越过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并且终于在十月二十日发动了全面的大规模进攻。中国边防部队只是在这样忍无可忍、退无可退的情况下,被迫进行了自卫还击。
中印边界争议发展到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极不愿意看到的,是我们感到十分痛心的事情。我们深深知道,印度不是中国的敌人,中印两国人民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我们也从来不想通过武力来解决边界问题。中国的边防部队进行自卫还击,是迫不得已的。我们在被迫采取自卫的军事行动以后,仍然坚定不移地抱着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诚挚愿望,期待着印度政府能够从自己的依靠武力解决边界问题的错误政策所招致的严重恶果中吸取教训。
中国政府从这种愿望出发,在边境冲突扩大以后的第四天,十月二十四日,提出了停止边境冲突、重开和平谈判、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可是,中国的三项建议却又一次遭到印度方面的无理拒绝。同时,印度政府竟竭力煽动国内的战争狂热,不顾印度人民的根本利益,不顾亚非国家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根本利益,甘愿把自己拴到美帝国主义的战车上,进一步适应美帝国主义的需要,把中印边境冲突扩大成为亚洲人打亚洲人的战争。这就造成了对中印两国人民共同利益、亚非团结和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中国政府经过反复考虑之后,为了扭转当前的日益严重的局势,决定主动采取措施,促进十月二十四日三项建议的实现。
全世界都看到,中国边防部队进行自卫还击的范围,在东段,只限于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被印度侵占了的中国领土上;在西段,只限于印度军队从一九五九年以来逐步蚕食了的中国领土上。尽管中国边防部队在自卫还击中进驻的地区原是属于中国的领土,尽管中国边防部队的前锋已进抵或接近中印边界的传统习惯线,但是,根据中国政府的决定,中国边防部队主动停火,并且将从进驻的大片地区撤回,一直撤到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七日实际控制线之后二十公里的地方。这是中国政府对于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具有最大诚意的最有力的证明。
中国政府主动停火、主动后撤的决定,实际上就是单方面地实行中国政府十月二十四日声明中三项建议的最主要之点,即双方武装部队从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二十公里,脱离接触。在中国单方面实行这一决定之后,如果印度政府也作出相应的努力,立即停火,并且同意印度军队也停在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七日实际控制线之后二十公里,那末,中印武装部队之间将形成一个四十公里宽的非军事区,双方武装部队将脱离接触,从而避免边境武装冲突的重新爆发。
中印武装部队从一九五九年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二十公里,不仅是脱离接触、避免冲突的有效办法,而且对双方来说也是公平合理的。因为一九五九年存在于中印双方之间的实际控制线,在东段,除当时被印军侵占的兼则马尼外,同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是一致的;在西段和中段,除当时被印军侵占的巴里加斯、桑、巨哇、香扎等九个地点外,同传统习惯线是一致的。从这条线各自后撤二十公里,这并不妨碍任何一方保留自己对边界问题的原有的立场,也并不损害任何一方在将来的边界谈判中提出自己的意见的权利,而只会为和平解决边界问题创造良好的气氛。特别应当指出,按照中国政府的建议,在东段,在自卫还击中前进到邦迪拉以南的中国边防部队,将后撤约一百公里,退到十月二十日和九月八日实际位置以北。而印度军队在这里不但不用后撤,而且还可以前进到达旺以南。这是中国方面的最大的诚意的表现。
中国政府对于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一贯立场,特别是中国政府在十一月二十一日声明所宣布的和平措施,向全世界表明:
第一,中国对印度没有任何领土野心,我们绝对不会去侵占印度的任何一寸土地。中国边防部队进行自卫还击,其目的,绝对不是企图使用武力改变边界状况,更不是企图侵占印度的领土,而只是为了打退印度军队的猖狂进攻,求得中印边境的安宁,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创造条件。
第二,尽管中国边防部队打退了印度侵略军队的大规模进攻,中国方面绝对没有以胜利者自居,更没有把任何不合理的要求,或者有损印度尊严的主张,强加给印度方面。恰恰相反,中国方面主动作出巨大的让步,来敦促印度方面同意停止冲突、重开和平谈判。
第三,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是中国政府一贯的立场。不论在大规模武装冲突发生之前、还是发生之后,中国从不放弃寻求和平解决途径的努力。只要有一线希望,中国就竭尽一切可能争取回到谈判桌子上来。中国真诚希望通过谈判,双方互谅互让,使中印边界问题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中国政府有关和平解决的建议,对双方来说都是对等的而不是片面的,是平等的而不是屈辱的,是互让的而不是强加于人的,是互相尊重的而不是欺凌一方的,是友好协商的而不是武断专横的,一句话,对双方来说都是体面的、保持尊严和自尊的。
第四,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爱好和平的国家,是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中国绝不侵略别国,也绝不容许别国侵略中国。中国不要别人一寸土地,也不容许别人侵占自己一寸土地。我们从来都希望同我们的邻邦印度友好相处,而绝不愿意两国兵戎相见。为了友好地解决中印两国之间的争端,中国是愿意忍让的,而且事实上曾经一再作出了极大的忍让。但是,中国人民绝不是软弱可欺的,绝不会屈服于任何武力威胁之下,绝不能放弃原则和作无限制的退让。如果中国不这样做,那就不仅违反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也不符合中印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不符合亚非团结的根本利益。中国政府坚持这个原则立场是完全必要的。中国边防部队对印度侵略军队的大规模的进攻实行自卫还击,是正义的,是完全正确的。从中印边界问题发展以及中印边境流血冲突的过程中,谁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真诚愿意停止边境冲突、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中国以中印两国十一亿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竭力维护中印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中国以亚非团结为重,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积极维护亚非各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中的共同利益。中国政府已经决定采取的主动措施,无疑是具有巨大意义的事情
。但是,中印边境冲突的停止,不完全取决于中国单方面的行动,而且,与其说取决于中国方面,毋宁说取决于印度方面,特别是在目前,取决于印度政府是否积极响应。我们向印度政府劝告过,而且现在还愿意以最大的挚诚劝告:中印边境冲突长期化和扩大化,只会给印度带来无穷的灾难。特别严重的是,如果容许美帝国主义插手进来,目前中印边境的冲突势将扩大成为亚洲人打亚洲人的战争,这是完全违反印度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我们希望,印度政府、拉达克里希南总统、尼赫鲁总理和印度的一切有识之士,都严肃地考虑这个问题。我们殷切地期待着,印度当局能够以印度人民的利益为重,以亚非团结和世界和平为重,对中国政府的这项重大决定迅速作出积极的响应。
我们衷心地希望,我国的这一行动不至于又一次被误解。我们更不希望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说,在中国边防部队停火和后撤的过程中,印度军队继续进攻,或者在东段重新推进到实际控制线,在中段和西段继续留在实际控制线沿线不撤,甚至越过实际控制线,重占九月八日的位置。如果出现上面这种情况,中国政府在十一月二十一日的声明中已经明白宣布,中国保留进行自卫还击的权利,由此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必须由印度政府承担全部责任。我们希望,印度当局能够充分理解这点,不要重蹈复辙。
中国政府采取的积极措施,无疑是符合亚非国家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的。自从中印边境大规模冲突发生以来,许多亚非国家领导人先后呼吁停止冲突,为中印和解作了很多努力,我们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深信,亚非各国以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定会积极支持中国政府十一月二十一日宣布自动停火和自动后撤的声明,推动印度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停止边境冲突,重开和平谈判,同中国坐到圆桌上来,共同寻求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途径。
化干戈为玉帛,此其时矣。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再一次向印度方面伸出了和平和友谊之手。愿中印两国人民共同努力,驱散笼罩在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上的乌云!愿中印两国之间的流血冲突永远成为过去,而代之以千秋万代的友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