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报刊剪辑 >> 人民日报社论 >> 人民日报社论65
对美国侵略者的当头棒喝
发布时间: 2010-06-02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2010-06-02
  字体:(     ) 关闭窗口

  标题:对美国侵略者的当头棒喝

  日期:1965.01.02

  版次:1

  专栏:社论

  对美国侵略者的当头棒喝

  最近,美帝国主义扩大印度支那战争的罪恶计划,正在露骨地推行。在这种情况下,老挝爱国战线党主席、老挝民族团结政府副首相苏发努冯亲王一九六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发表的声明,越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长春水十二月十八日致日内瓦会议两主席的信,以及我国外交部长陈毅十二月三十一日的复信和电报,揭露了美帝国主义的战争阴谋,并提出了严正的警告。这是对美国侵略者的当头棒喝。

  种种迹象表明,把南越战争引向老挝南部,也就是中、下寮地区,是约翰逊政府扩大印度支那战争计划的一个明显步骤。为此,它采取了如下的一系列措施:

  第一,用贼喊捉贼的手法蒙骗世界舆论,并为它的侵略行动制造借口。美国白宫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一日的声明和老挝右派头目诺萨万十二月八日在联大的发言,都煞有介事地诬控越南民主共和国部队“呆在老挝“。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在为自己大规模进攻老挝埋下伏笔。

  第二,堵塞和平解决老挝问题的道路。美国指使老挝右派毫无道理地中断和破坏老挝三方的巴黎会谈,用接连进攻和轰炸老挝解放区的炮弹驱散了通过谈判解决老挝问题的气氛。

  第三,加紧撮合老挝右派和南越傀儡。泰勒在西贡的主要助手威廉·沙利文调任驻老挝大使,就是为了要在这方面起促进作用。最近,诺萨万亲自跑到西贡同美伪集团密商。美国通讯社毫不掩饰地透露,美国伙同它的傀儡对老挝采取新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是这次西贡会商的主题。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美国的这一系列措施,决不是偶然的和孤立的。这一切,和盘托出了美帝国主义不甘心在南越的失败、妄图把战火蔓延开来的冒险计划。应该着重指出,美国加紧推行扩大老挝战争的预定政策,以及把侵略南越的战争同老挝联结起来的作法,是一个十分严重的侵略步骤。如果说,过去美国还是唆使老挝右派打老挝内战的话,那么,美国现在策划的对老挝南部的大规模轰炸和进攻,情况就更严重了。它力图驱使老挝右派为美国侵略南越的战争效劳。它还要把南越伪军引进老挝,参与屠杀老挝人民的勾当,插手老挝的内部事务。它还准备伺机出动美国空军,公开投入对老挝南部的大规模侵略行动。这是对老挝主权的明目张胆的侵犯,是对一九六二年日内瓦协议的公然践踏,是在扩大印度支那战争的道路上迈出的新的一步。美帝国主义从来是不守信义的。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一九五四年日内瓦协议刚刚签字,它就策划成立了东南亚军事同盟,在这个地区制造紧张局势,加紧进行侵略活动。十年来,它在越南南方和整个印度支那的所作所为,彻头彻尾违反了一九五四年日内瓦协议的精神和实质。一九六二年关于和平解决老挝问题的日内瓦协议签字以后,美国又不择手段地加以破坏。它制造万象政变,颠覆民族团结政府,策动右派重启战端,唯恐天下不乱。总之,美国把两个日内瓦协议看作是妨碍它在印度支那地区进行侵略活动的绊脚石,必欲把这两个国际协议彻底撕毁而后快。但是,美国政府应该记住:日内瓦协议对你们是有约束力的,你们是承担了遵守这两个国际协议的义务的。美国政府更应该清醒地懂得:两个日内瓦协议并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们是印度支那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中取得巨大胜利后缔结的。它们是和平力量同战争力量进行严重较量的结果。印度支那各国人民有力量粉碎美国的军事冒险。日内瓦协议的签字国有义务制止美国的侵略。美帝国主义如果以为彻底撕毁日内瓦协议、在印度支那肆意扩大侵略而不会受到惩罚,那就是丧失了最起码的现实感。美国在南越的处境,就是约翰逊政府一面最好的镜子。几年来,美国一步步扩大对南越侵略的纪录,就是一步步走向失败的历史。今天,只要有眼睛的人都看见,美国在南越的日子已经混不下去了,连手下的傀儡都不乖乖儿听话了。温故而知新。美国胆敢走上扩大印度支那战争的道路,那就等于是自己纵身从悬崖上往下跳,其后果是什么,不是清清楚楚的吗!?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