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报刊剪辑 >> 人民日报社论 >> 人民日报社论65
发扬革命精神 完成夏粮征购任务
发布时间: 2010-06-04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2010-06-04
  字体:(     ) 关闭窗口

  标题:发扬革命精神 完成夏粮征购任务

  日期:1965.06.23

  版次:2

  专栏:社论

  发扬革命精神 完成夏粮征购任务

  在夏收季节里,全国呈现一派大好形势。绝大部分地区夏粮都获得了好收成。预计今年的夏粮总产量比去年有较大的增加。广大农村人民公社社员和干部一面努力收好夏粮,一面努力做好夏粮征购工作。现在,夏粮征购工作正在从南到北逐步展开。在已经开始夏征的地

  区,征购入库的时间比去年提前,数量集中,粮食质量很好,地区之间进度比较平衡,许多生产队超计划交售粮食,群众的留粮也有增加

  在广大群众踊跃交售夏粮的大好形势下,负责夏粮征购工作的同志们,更应当发扬革命精神,努力做好夏征工作,完成夏粮征购任务,同时安排好社员生活。

  有些同志看到粮食生产的大好形势,产生了盲目乐观的情绪,认为完成征购任务可以不费力气,因而放松了艰苦细致的工作,这是很不对的。对一个革命工作者来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艰苦地进行工作。在不利的条件下,要通过自己的艰苦工作,胜利地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在有利的条件下,也要通过自己的艰苦工作,更优越地完成任务。如果面对着有利条件,就盲目乐观,放松工作,这就可能把有利变成不利,反而会妨害任务的完成。

  应该认识到,征购任务是体现政策的重要标志,如果社队之间征购任务不合理,就不能正确地贯彻执行政策,就会既影响国家粮食购销计划的实现,也影响农民生活安排的落实。因此,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革命精神,加强调查研究,切实掌握各方面的情况,合理核定和调整征购任务,消除畸轻畸重的现象。

  还应该注意,夏粮征购期间,正是夏种夏锄的大忙季节。今年夏粮收成好,群众交售粮食的积极性很高,送粮入库一定是来势猛、时间集中,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有足够的估计和充分的准备。要与生产队协商,有计划地安排送粮入库的时间、劳力、畜力,消灭入库中的排队现象,做到生产同送粮入库两不误,两促进。

  有些同志看到夏粮收成好了,想把增产的粮食,绝大部分或者全部分配给社员,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如何处理增产的粮食,实际上是如何正确处理国家同农民的关系问题。处理得好与不好,不仅影响到粮食征购任务的完成,而且影响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个问题提到原则的高度来认识。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无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负责夏粮征购工作的同志在夏粮分配和征购工作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集体、个人三兼顾的原则,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对于增产的粮食,要做到国家多购一些、群众多留一些、生产队也适当多储备一些。增产的粮食,国家多购一些,为了保证工农业生产新高潮的需要,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生产发展了,能够用更多更好更便宜的工业品支援农业生产。增产的粮食,农民多留一些,有利于进一步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更好地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增产的粮食,生产队适当地增加一些集体储备,这对防备灾荒和发展生产都有很大作用。因此,不能只顾一个方面,丢掉另一个方面,必须树立全局观点,兼顾三方面的需要,必须全面做好夏粮征购工作。

  粮食征购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各级党政部门,必须把夏粮征购作为当前农村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加强领导,认真抓好。粮食部门要把突出政治、加强政治工作的精神,认真贯彻到夏粮征购工作中去,抓好活的思想,不断解决广大职工群众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种思想问题,充分发扬革命精神,促使夏粮征购工作的顺利发展和胜利完成。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