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报刊剪辑 >> 人民日报社论 >> 人民日报社论65
欢迎乌干达贵宾
发布时间: 2010-06-04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2010-06-04
  字体:(     ) 关闭窗口

  标题:欢迎乌干达贵宾

  日期:1965.07.12

  版次:3

  专栏:社论

  欢迎乌干达贵宾

  乌干达总理阿波洛·密尔顿·奥博特,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中国人民热烈欢迎来自“非洲珍珠”之国的贵宾。

  乌干达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乌干达人民是勤劳勇敢的人民。多少世纪以来,乌干达人民为摆脱殖民主义的统治,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一八九七—一八九九年乌干达爆发的反英武装起义,曾经震撼了整个东非。在二十世纪,特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乌干达的民族独立运动进一步高涨。乌干达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火,终于烧断了殖民主义枷锁,在两年前赢得了独立。

  两年来,以奥博特为首的乌干达政府,对外执行积极的不结盟政策,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支持非洲人民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对内进一步肃清殖民主义的影响,积极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对于乌干达政府和人民的这种立场,当然是不喜欢的。它们妄图迫使乌干达改变政策,甚至想颠覆乌干达政府,扼杀乌干达的独立。今年二月,美帝国主义公然指使它的走狗刚果(利)冲伯集团向乌干达进行武装挑衅。但是,帝国主义可以任意蹂躏非洲人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乌干达人民对美帝国主义和冲伯集团的挑衅,有力地给以回击。乌干达人民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独立的爱国正义斗争,得到了非洲和全世界人民的支持和赞扬。

  中、乌两国人民有着共同的遭遇,都经受过帝国主义的压迫和侵略。曾经镇压过中国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刽子手戈登,就在英国侵略乌干达的肮脏活动中扮演过重要角色。长期以来,由于帝国主义的从中阻挠,使得我们两国不能发展正常的友好关系。然而,中乌两国虽然远隔重洋,相距万里,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共同斗争,已经把我们两国人民的命运连结在一起。中乌两国人民在反帝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之后,迅速地、也很自然地结成了深厚的友谊。我们两国建立了邦交,相互之间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加强。所有这些,不仅符合中乌两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亚非人民和世界和平的利益。

  目前的亚非地区呈现一片大好革命形势。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和战争势力,在日益觉醒的亚非人民面前,连遭惨败。但是,它们并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它们还在作垂死挣扎,并且千方百计地离间亚非国家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亚非人民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团结,共同对敌。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和乌干达人民从来是相互支持的。我们相信,乌干达贵宾的来到我国,必将促进中乌友好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为亚非团结作出新的贡献。

  (附图片)

  七月十一日,乌干达总理阿波洛·密尔顿·奥博特和他的随行人员到达广州。奥博特总理(前左)等乌干达贵宾受到广东省省长陈郁等负责人和广州市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

  新华社记者 蔡忠植摄(传真照片)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