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
日期:1980.10.18
版次:1
专栏:社论
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
经济联合的出现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适应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市场调节的开展,出现了竞争。在竞争中,迫使各行各业走联合之路。
早在1956年,周恩来同志在党的“八大”的报告中,就提出了关于在工业部门有计划地实行专业化和协作的设想。60年代中期,曾试办了13个全国性专业公司。有些地方也试办了一些地区性的专业公司。尽管这些专业公司还存在着对外垄断、对内集权过多的弊病,由于是按专业化和协作的原则组织生产,符合客观经济规律,还是取得了好的经济效果。非常可惜,经过10年浩劫,这些专业公司都夭折了。
去年下半年以来,各地出现的一些经济联合体,从形式到内容,都比60年代的联合有了很大的不同。我国广大经济工作人员在新形势下,冲破思想束缚,打破“条条”和“块块”的限制,开始自觉地按照经济规律和经济流通渠道,组织社会化生产。
实行经济联合,首先有利于轻工业的发展。有些轻工业企业,由于原料不足,生产能力本来就得不到充分发挥,现在有些地方工业和社队工业迅速发展,农产品原料更显得紧张。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对国家计划调拨的原材料,一定要保证完成。同时,轻工业部门和企业可以同原料产地,同社队、农场、林场签订各种协议和合同,或实行合营、联营、来料加工,或实行补偿贸易、产品交换,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建立起稳定的原料基地或原料供应渠道。这样做,既有利于解决发展轻工业的原料供应问题,又可以解决一些地方出现的以小挤大、盲目建厂的问题。这就是说,发展轻工业要靠联合。
其次,联合有利于挖掘各方面的潜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建筑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联合,能够充分发挥地方和企业的财力、物力、人力的潜力,创造新的生产力,提高经济效果。有些企业,产品质量好,市场畅销,供不应求,而要扩大生产能力,却苦于资金、厂房、劳力不足;相反,有的企业生产任务不足,厂房、设备、劳力都未能充分利用。双方实行联合,取长补短,就能在不增加或少增加投资、设备、厂房、劳力的情况下,使生产成倍地增长。第三,联合有利于按专业化协作的原则改组工业,实行社会化大生产。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求专业化和协作。但是,在现行的经济管理体制下,企业不是归“部门所有”,就是归“地方所有”,企业只是上级部门的一个附属物。因此,在组织专业公司或总厂时,往往遇到部门或地方之间的矛盾,阻碍专业化协作的发展。实行经济联合,兼顾部门、地方、企业的利益,专业化协作就容易了。而且实行经济联合的办法,不是把所有生产同类产品或配套协作的工厂统统划归公司领导,改变隶属关系,而是以一批骨干企业为主,同另一些企业签订经济合同,实行联合经营或协作生产。本来成立联合公司,是为了更好地为所属工厂服务,提高整个公司的经营效果。这就要求在公司内部不要搞集权,要注意分权,给基层单位保留自主性和灵活性,实行分级核算,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我们有些全国性的专业公司迟迟组建不起来,其症结往往是对地方和企业的利益考虑不够。可见,坚持在自愿互利基础上组织联合的办法,比用行政手段更有利于推动按专业化协作的原则改组工业。
经济联合既然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出现的一个新事物,就必然会产生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调查研究,总结经验,认真解决。当前,有以下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要给企业以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承认企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这是商品生产的一个普遍原则。没有自主权,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无从谈起。这是当前推动联合的一个关键。目前,还只是在一部分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也只是在利润留成上迈出了一步,其他方面的权限还是很小的。如果不给企业更大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或者说,如果不在如计划、物资、劳资、外贸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企业就难以发挥优势、开展竞争、实行联合。凡是有利于发展生产、沟通供销、繁荣经济的联合,都应当放宽政策,给予支持。我们的金融、价格、税收政策,应当在推动联合中发挥经济杠杆的积极作用,而不是相反。在整个经济体制尚未全面改革以前,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前提下,可用变通的办法,该办的事应该主动去办。
要研究改革联合企业的领导制度。联合企业是按照互惠互利原则组织起来的经济组织。因此,联合企业内部的领导体制,应当体现出协作配合、共同负责的精神。在联合企业里可试行董事会或联合委员会领导下的经理或厂长负责制度。对于董事会或联合委员会的决定,联合各方无权单方面改变,行政部门也不要任意进行干预。联合企业的党组织,应当受所在地方党委的领导,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在政治上起保证和监督作用。这种领导体制,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新事物,应该积极进行试点。在实践中再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
各级经济主管部门要加强领导,做好服务、协调、统筹、监督工作,坚持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开展联合。有些企业对全省、全国经济情况了解不够,往往从本地区、本企业的需要出发,在扩大生产能力和投资方向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出现一些盲目生产、盲目发展或发展新的“大而全”、“小而全”的情况。各级经济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领导,搞好综合平衡和市场预测以及产需通报工作,引导企业把搞联合的积极性同发展生产的合理性结合起来,避免盲目性,使经济联合服从国民经济调整的总方针。
我国经济生活开始打破了长期沉闷的局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推动联合能促使这一变化取得更大成果。各级领导部门一定要勇于探索,勇于改革,把经济联合搞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