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除非中国本身首先摆脱“没有竞争的社会”,在十亿群众当中唤起“竞争心”这一动力,否则现代化之日就不会到来
【日本《产经新闻》五月八日至十日连载该报大阪总社编辑局长东山利雄的文章】题:中国变了吗?
现在,中国正以“四个现代化”为中心,接二连三地提出大胆的政策,想一下子赶上先进国家。中国为什么这样着急呢?“经济自由化”是不是真的呢?我带着这许多问题到了北京。
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我到大街上去了一趟。根本看不到政治性很强的标语口号。在长安街的一显眼处,日本商品的大型广告牌非常醒目。据说,过去那儿曾写满了标语口号。这可以看作是日本在中国的经济路线上倾注的热情。
国家计委副主任顾明说:
“为消费者服务。”从他口中说出这样的话,令我感到吃惊。
顾明还说:“对日本企业的利润第一主义,我们很关心,中国的企业,今后也要实行价格竞争,要生 产有竞争力的商品。特别是要学习日本的服务态度。”
中国有“四个现代化”的远大目标。来中国后令人感到中国有一种甚至可以说是贪婪的热情:只要有助于“现代化”,什么都要引进。
在激发生产热情的措施方面,似乎也花了很大的力量。
最近,两次提高工资、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发奖金、实行奖励制度和扩大自留地等等。因此,城市出现了通货膨胀。不过,强行增加收入的政策奏效后,大城市充满生气,市民表情也明朗起来。
在收入方面今后将成为问题的是,象技术人员那样的高薪阶层同城市工人和偏僻地区的农民的差别,用奖金激发劳动热情是可以的,不过,有能力的人同没有能力的人之间的差别会越来越大。因为不交税,所以,这种倾向会越来越严重。
在财产的继承方面也存在问题。因为从住宅到家具,一切都可以让给家属,所以,只要老子有钱,即使游手好闲也能生活。
在日本,中产阶级正在扩大,“贫富之差”在渐渐消失。如此发展下去,共产党中国的贫富之差不是反而越来越大了吗?
不过,即使想奢侈浪费,要买外国制造的电视、照相机,甚至买中山装也要以票证加以限制。因为不承认土地私有,所以,至于建造私人住宅,连想都不敢想。最多是把好吃的东西填满肚子。想到这些,顿时令人感到凄然。
中国城市杂乱无章,也是因住宅拥挤而造成的。在上海市那些旧租界地的潇洒的洋式住宅里,一所就有几家同居。这还算是好的。城市商店街的建筑和住宅,其大部分屋顶已歪斜、七扭八歪。还有很多房子简直象用泥土加固的地窖一样。房子狭窄,也没有电视。而且,工厂实行三班倒的制度,所以,从早晨开始,所有的街道都是人山人海。连饭都要在路上吃。
即使日本,使住宅紧张状况得以缓和也花了三十年的时间,掀起兴建私人住宅的热潮,动员民间力量,诸如实行住宅贷款,好容易达到了“兔子窝”的程度。
中国只靠政府的力量究竟能否解决十亿人民的住房问题呢?
中国的“现代化”,需要得到日本的理解和援助。不过,除非中国本身首先摆脱“没有竞争的社会”,在十亿群众当中唤起“竞争心”这一动力,否则,“现代化”之日就不会到来。
毛泽东在一生当中所犯的最大错误,大概就是说了“造反有理”和关于人口问题的论述。但是比较起来,在人口问题上犯的错误更为严重。
自从一九五三年因气候反常,缺粮的情况表面化以后,中国才把人口政策当作问题看待。
在那以前,毛泽东认为“众多的人口保证了中国的繁荣”,片面地强调了有利的一面。但是,粮食生产上不去,一九五七年又推翻了前面的主张,发表了这样的演说:“为了渡过危机,要推进节制生育运动。”
十亿人口的压力也影响到教育方面,日本把考试说成是下地狱,在中国这种情况远比日本要严重得多。
全国的高中毕业生,每年达六千万到七千万名。因为还有准备高考的社会青年,所以,可以认为,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有八百万名左右。
中国的大学一共只有八十所。八百万人将向这八十所大学一齐涌来。
政府正在致力于开办“电视大学”。不过,同增设大学一样成为问题的是教授极端缺乏。现在在大学教课的教授、副教授和讲师都已是六十到八十岁的人。
在文化革命中,学生和知识分子被强行下放到农村,这导致了在教育界和产业界出现了十年的空白。
在回国的飞机内,我同日本化学工业会的一个人坐在一起。据说,他应中国科学院的邀请,视察了上海的化学工厂。他谈了这样的感想:中国的化学工业水平很高,同日本没有差别。特别是有机化学可能已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然后他们又说:“领头的都是战前在欧美国家学习过的老人,在年轻人中没有人材。我们认为,这一定会成为‘现代化’的致命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