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11月7日刊登托尼·沃克的报道】题:海南岛向外国投资者开放
多年来一直不向来访者开放的海南岛不仅能提供丰富的矿藏和经济作物,而且在旅游业方面也很有发展前途。北京现在向外界开放该岛了。
今年八月份,中央政府发了一个文件,概要地说明了把海南岛建成一个象广东省那样的特别经济区的规划。
海南岛地方政府外事组副组长黄先生对来访的记者说,北京在对长期受忽视的海南岛实行新政策,其中包括拨出一笔资金。他提到的数字是一年三亿美元。这批记者是几年来首次获准到海南岛去的记者。
这笔投资的一部分将用于改进港口,其余部分大概也要用于发展基础设施,为外国扩大参加海南岛的经济开发奠定基础。
不断有外国实业家到海南岛去,他们带去了一些同中国合办旅游业和共同开发矿藏的计划。日本三井财团去年年底曾派一个代表团到海南岛考察兴办实业的前景。三井财团显然对开发海南岛的钛矿有兴趣,但,开采钛矿的谈判几乎处于初步阶段。
合办旅游业的建议进展较快。
他说,海南岛将欢迎外国人在旅游胜地投入50%的资金。这个月,当局计划请外国团体——大部分设在香港——提开发建议。当地政府已经同日本航空公司讨论了开辟通往该岛首府海口的航空线问题。如果这些计划付诸实施,到1985年,海南岛就能够一次接纳5,000到7,000旅游者。目前的接纳量大约为300人。
海南岛的1,000多公里长的海岸沿线有一些十分理想的海滩,但是,要成为一个游览胜地,光有阳光和清澈见底的蓝色海水还不够。当局在实现他们的抱负之前还有一段路要走。
海南岛上人口为540万,并不太多,有着明显的有利自然条件,因此,看来有良好条件接受外国参加其发展。它所缺乏的,除了发达的基础设施以外,就是当地政府处理外国商人大量涌入的能力。且不谈采矿、旅游和经济作物,海南岛对于中国在东京湾和南海勘探石油的计划来说,地位很重要。海南岛对中国的另一个价值就是它的战略地位重要,这可以部分地说明为什么它长期以来不对外开放。当地官员称海南岛是中国的“眼睛”和“南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