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9月24日刊登记者塔奥卡发自北京的文章】题:逛北京的集市
“活螃蟹!活螃蟹!”一个身材魁梧、穿着蓝色上衣的农民吆喝着招徕顾客。他旁边是一个身穿灰色衣服的农民,蹲在一个大玉米包后大声叫卖“新鲜玉米,买新鲜玉米!”紧挨着卖玉米的是卖栗子的,卖京白梨的……。
这就是在北京蓬勃兴起的自由市场中的一个——这个自由市场,设在离北京动物园不远的一条大街的肮脏便道上。在国营商店里,蔬菜和水果都显得很干巴,售货员漫不经心,对顾客爱理不理。
而在自由市场,西红柿、青椒、玉米和元白菜都很新鲜,顾客还可以挑选。
在自由市场上逛了一天的一位来访的日本农民说,“你看这些小贩的眼睛,有一种不同于寻常的眼神。它告诉人们,我必须尽量赚钱,这样才能买收音机、手表或再给家里添一辆自行车。”
所有小贩都是社员,他们不只来自北京郊区,还有来自邻省的。
按近年未实施的规定,社员可以出售自留地种的东西,收入归己。我碰到从山东省来的一个卖鲜姜的农民,他的生姜比国营商店里干瘪的样品要硬、要像样得多。
我的一位日本朋友——他率领了一个农民代表团访问了中国——也访问过许多农村公社。
他说,“中国的农民确实要比我们穷得多”,“他们没有冰箱、洗衣机,只有少量电视机,当然没有汽车。”
“我们日本人在战后才闪烁出那种眼神,战前,我们大家都很穷。但是,当这种眼神在我们的眼中出现时,我们拼命工作,种更多的谷物、买更多的肥料设法弄到良种和农药,所有这些努力才使我们能添置起洗衣机、冰箱、电视机,最终还买了汽车。”
“‘我们是否比过去富裕了呢?那当然。我们是否满意呢?我不敢肯定。我认为,当我们大家都很穷的时候,我们那种有苦同当的精神还多一些。
“如果中国既能实现现代化,而又不像我们日本人那样烦恼就好了。在日本,每人都注视着他的邻居买了什么新东西——一辆大轿车,一台高级电视机或送他的儿子上大学等等。
“但是,我不敢肯定情况是否会这样。你想,如果八亿中国农民的眼里都是那种眼神,这个国家将会发生多大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