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报刊剪辑 >> 《参考消息》 >> 悄悄开始的转变
“中国仍然是一个谜”
发布时间: 2009-06-15    作者:    来源:《参考消息》 1972-03-01
  字体:(     ) 关闭窗口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31](此文作者是随同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的合众国际社经常采访白宫的记者之一诺曼·肯普斯特。文章是在飞回美国途中写的,叙述了他对中国的一些最生动的印象,描绘了有关中国在过去二十二年中发生的变化的一幅富有启示性的图景。)  

  中国是尼克松总统应当喜欢的那类国家。人民热衷于遵守道德。很少发生犯罪行为。人民爱国热情几乎是使人无法相信的。校园里没有骚乱现象。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是在上海工业展览馆毛泽东塑像上面用一英尺见方的大字写的。当然作者是毛,据说这是“工业发展方面的正确理论方针”。  

  总统的访问没有产生什么眼前的具体结果。但是,这次中美恢复接触的长远意义可能证明尼克松所说的“改变世界的一周”的夸张说法是对的。  

  竹幕拉开了八天。现在又关上了,不过,没有关得那样紧。  

  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呢?  

  在紫禁城城门上端挂着毛泽东的像。

  在北京大学,一个在大学教了四十三年书的有成就的物理学教授向他的同事和美国记者坦白承认他过去的错误思想。  

  人民是如此难以想象地节俭和诚实,以致于—个美国人无法扔掉任何东西。一个记者把穿了很久的衬衣扔在废纸篓里,结果第二天,衬衣又送回来了,已洗得干干净净。

  在上海的一个幼儿园里,孩子们活泼地放声歌唱“我们心向毛主席”。

  整个十来岁左右的一代人显然满怀信心地对客人说,当他们从学校毕业的时候,他们的志愿是干“有利于国家和为人民服务”的任何事情。  

  消费品的质量极好。在中国,东西都要经久耐用,而且都是按照这样的想法生产的。在毛的社会里是没有要丢弃的废物的。  

  通过用针刺麻醉剖腹手术取出了婴儿。北京大学以前是一所著名学府,现在有点像一所职业学校。在北京大学做的外科手术完全是靠无所不在的毛的思想作为麻醉的。  

  尼克松和随行记者看到的中国已经经过了整顿、打扫和油漆。这是中国表现得最热情和好客的时刻。

  对主人来说,没有太困难和太琐碎而不能做的事情,如果这会增加客人的愉快的话。   当然,这个中国的面貌并不是它平常的样子。  

  在中国,尼克松无论走到哪里,总有少数中国人走来走去,干他们自己的事情——在街上漫步、在紫禁城内看艺术品、在杭州的一个公园里跳绳。  

  美国的保安人员说,中国人是在尼克松到达前几小时“预先布置好了”,他们就坐在附近。在总统及其陪同前往的记者们到达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行动。许多记者在向导陪同下游览了中国的名胜。他们访问了学校,在一些人的家庭中同他们交谈,在公社周围闲逛,和在医院里观看针刺表演。  

  可以万无一失地认为,记者们看到的只是一些专供人们参观的东西。但是没有笨拙地要求(记者)必须看这个,和不许看那个。  

  中国有着世界上最有效的政府控制思想的制度。如果说这个国家每一个人的头脑都曾进过毛的洗衣房,那可能是言过其实。但是,在中国逗留一周,美国记者所碰到的人,无一不谈党的路线,而且他们显然也是相信它的。

  美国人没有看见乞丐。他们没有看见一个人像是挨饿的样子。是不是只是在我们访问期间不让我们看到这些人呢?这是有可能的。但是在早先的年月中,乞丐和挨饿的人太多了,他们是藏不胜藏的。  

  毛说: “中国已经站起来了。”  

  中国人向西方人乞讨残羹剩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苦力们不再拼死挤活地用黄包车拉着外国人东奔西跑了。在上海还有少数几辆三轮车,但是在北京已经没有了。  

  上海的像神话般的红灯区已经消失。中国的姑娘们不再把她们的肉体出卖给西洋水兵和商人了。  

  外国租界地取消了,政府宣称已消灭了曾一度为了伦敦商人的利益而在英国枪炮的压力下强加给中国的吸鸦片的现象。  

  中国旅馆工人的工资收入少得可怜。但是他们拒绝收小费。他们说,他们为客人服务.是因为这是他们的工作,而不是为了额外的报酬。提供的服务是很好的,但这是按照中国的标准。  

  尼克松的访问已经拉开了竹幕,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谜,它几个世纪以来以令人莫测高深而知名,这真是名不虚传。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