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报刊剪辑 >> 《参考消息》 >> 文艺复兴的萌芽
上海的两个座谈会
发布时间: 2009-06-15    作者:    来源: 1977-06-22
  字体:(     ) 关闭窗口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六月二十二日刊登日本《读卖新闻》特别采访组成员星野享司写的中国见闻,题为《华主席领导下的中国》《上海的两个座谈会》,摘要如下:
  
在一个小雨的阴天午后,我们在旅馆的一间会客室中和上海当地的报纸记者举行座谈。
  
我们同上海当地记者的座谈,大部分是对方的一位领袖型的男子发言。
  
对于四人帮在他们的根据地上海怎样巧妙地利用报纸干坏事,他举出了几个实例。
  
例如四人帮把他们的直系爪牙派进报社,再利用名利为饵扩充其势力,组织文章对邓小平恶毒攻击,强加上一切可以制造的罪名。
  
到毛主席逝世后,四人帮大事宣传他们伪造的遗言按既定方针办,企图取得民众支持。
  
这位中国记者的控诉同我们前此在各地工厂所听到的对四人帮的揭发,谈话的语调是不同的。我们虽然初时有点想不通,但终于发觉:在工厂,无论怎样在路线上受到四人帮的干扰,制造出来的成品总还是有用的。中国记者们虽然对四人帮不满,但是,他们在那时都不得不被迫写出害人的报道
  “
周总理逝世后,颂扬他的功绩和表现人民心情悲痛的报道被禁止写,但我们自己还是偷偷的写了,直到四人帮垮台才在报上刊载。只有在谈到这一点时,中国记者才笑了。从他和其他中国记者们的表情,看得出他们为曾经被迫污了手而感到内疚。
  
这天座谈会的印象是阴郁的。
  
第二天天气继续阴沉,但在同一间旅馆会客室里,我们同电影导演、作家、舞台演员、音乐学院教授等上海文艺界人士在一起座谈,他们都以兴奋的心情,众口一词的欢迎第二个百花齐放迎接文艺的春天。他们谈话的明朗表情,令人为之目眩。
  
上海文艺界人士说,四人帮害人的手段是前所未有的,别人干不出手的,他们都干得出。当他们说到四人帮终于垮台时,摆开双臂,高声大笑,真正表现出他们现在获得的解放感
  
一位文艺界人士说,一位老作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直沉默了十年,现在重新焕发起新的写作劲头,正埋头从事新的长篇小说创作。他为了追回过去的时间,连睡眠也牺牲了不少。
  
又有一位诗人,为了创作他的长篇诗,亲自到长沙去搜集材料。这个长篇诗是以毛主席的夫人杨开慧女士为题材的。
  
上海音乐学院一位教授说,一个十年来从未动笔的作曲家,在四人帮垮台后决定着手创作以长征为题材的交响乐,亲自到当年红军长征的途中搜集有关资料去了。
  
又有一位接近老年的电影导演告诉我们,上海影坛也十分活跃,以与四人帮斗争为题材的影片,描写南昌八一起义的革命历史故事片,描写帝俄侵略中国东北的影片,还有描写毛主席、周总理、鲁迅等的传记片,有的已经开拍,有的正在筹拍之中。
  
听到中国文艺界这些人士的话,使人明显地感到,从文化大革命开始起即被四人帮垄断,造成题材狭窄的十年来的文艺事业,现在真的是春意盎然,蓬勃兴旺。
  
一位电影导演说,为革命服务的文艺是有广阔天地的。今后我们在扎根工农兵生活之中,可以自己选择心爱的题材,发挥自己的能力。
  
他说话时双目闪烁着喜悦的光辉。这时,我觉得在我的心中也吹过了一阵清新的风。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