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开幕以来,外国和香港、台湾各方舆论对赵紫阳、王丙乾同志的报告以及彭真同志关于建议推迟修改宪法完成期限的说明都有所评论。各方评论的主要论点综述如下:
认为中国经济调整已取得成就,财政赤字减少,工农业生产总值将比去年增长,国民经济开始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全国人民对搞好经济建设有很大信心,但经济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
许多外国记者对中国经济调整所取得的成就都做了突出的报道。日本共同社和《每日新闻》说,人大的有关报告表明,中国对经济调整的成果“更有信心了,并且表明了要进一步加深和扩大调整”。削减财政赤字的工作“取得了成效”,说明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已经奏效,“可以认为,领导班子有了很大的信心”,“已有可能开始提出新的展望”;“从现在的经济增长势头来看,也应认为是一项有相当大的雄心壮志的建议”;“六五”期间,“中国经济将进一步发生更大的变化”。意大利《晚邮报》说赵紫阳的报告同勃列日涅夫最近有关苏联危机严重的报告相反,“提供了中国经济形势相当明朗的图景”。曼谷《中华日报》说,中国经济“虽然存在某些缺点,但在许多方面却有显著的发展”。香港《明报》认为,中国经济是“形势小好,不是大好”,但“毋宁相信这‘小好’的形势是真的,而不相信以前吹得天花乱坠的‘形势大好,不是小好’”。
一部分国际舆论认为没有向人代会提出“六五”计划和宣布延长经济调整期说明中国经济仍存在不少问题。共同社认为,从整体来说,中国经济“现在仍处在可以说是还没有摆脱危机的状态之中”。法国《世界报》说,从当前形势看,中国在“调整的最初阶段遇到了困难,从结构的角度来看,是由于诸如能源、运输等部门老是满足不了需要”。美国和意大利记者认为中国经济调整持续五年,对外国投资者不利,使他们的“发财美梦离现实更加遥远”。
认为经济建设十条是切合国情的坚实可靠的方针。合众社说,赵紫阳的报告是一篇“重要的经济问题报告”。路透社说,这是一篇“调子特别冷静和没有什么意识形态词汇的报告”。共同社说,赵紫阳的报告“可以说表明了要实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意图”。报告提出“厉行节约、运用劳动资源、克服资金不足等,可以说这是正视中国国情的十分坚实可靠的方针”。日本《每日新闻》说,报告“表明今后仍将采取踏踏实实的稳步发展路线。《东京新闻》说,十条方针表明了中国“今后的方向”,“进一步超出了过去调整政策的框框,提出了今后长期内将实行“全面改革路线”。“香港《明报》认为,赵紫阳报告中最重要的是十条方针,这十条方针全部合理”,表明中国经济工作已“走上正路”。
该报还将赵紫阳报告所说的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新路子这段结论性的话简化为二十四个字:“切合国情,彻底反左,速度适宜,收益较多,人民实惠,改走新路。”但是,有的舆论认为,十条方针虽然是坚实可靠的,然而在贯彻执行中可能会遇到阻力,还会有曲折。
注意中国提出精简机构,克服官僚主义,抵制和克服各种剥削阶级和非无产阶级思想。
路透社说,这表明中国要“消除经济现代化的严重障碍”。英国《金融时报》和合众社认为,赵紫阳报告的语调表明,中国领导人“决定要对付他们所认为的机关中的绊脚石”,既是针对极左分子,也是针对那些对实现现代化失去信心的人,这“肯定会引起中国官僚分子的不安”。
日本《每日新闻》说,“这是一种意识革命。没有这种革命,中国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曼谷《中华日报》认为,“解决了这些重要问题之后,颁行修改后的宪法才能发挥高度的作用”。苏联、台湾的舆论工具也对中国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作了报道和评论。苏联塔斯社播发了两条简讯,还发表了一篇反华评论,重弹中国不稳的谰调。台湾《中央日报》发表社论,说我“很可能借此扩大推展其对我们的和谈统战”;声言坚持决不与我和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