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产经新闻》三月一日述评】(短评栏作家:柴田穗)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的公报:
第一是决定恢复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名誉。前一次的四中全会于去年九月底举行,会上通过了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叶剑英讲话批评说,文化大革命在斗争的方式和方法上有错误,提出了“应在适当的时候对文化革命作出总结”的方针。
从那以后,仅在五个月的时期内,就作出了恢复刘少奇名誉的决定。
恢复刘少奇的名誉,由于本人已经逝世,所以,不采取复职的形式,而是采取了恢复名誉的形式。宣布恢复刘少奇的名誉表明,第一次正式否定了毛泽东一九六六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把刘少奇作为“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作为敌人展开了“阶级斗争”。否定文化大革命是时隔十四年后演出的划时期的“大逆转剧”。
第二是政治局的人事变动。四中全会补选政治局委员时仍保持了政治局委员地位的汪东兴、纪登奎、吴德、陈锡联等四人,在这次全会上被撤销了政治局委员的职务。
第三是胡耀邦就任中央总书记和选出胡耀邦、赵紫阳为政治局常委。自一九六六年发动文化革命、邓小平(当时是党总书记)和刘少奇一起下台以来,党总书记这一职务一直空着,这是时隔十四年后的恢复。
中央书记处的书记除胡耀邦外,还选出了十人。
可以看出,为了现代化,中国重视党部门和经济、科学技术部门。通过这次的五中全会,为现代化整备了思想条件,并将朝着在不久即将召开的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确立“毛以后”的体制的方向前进。
虽然五中全会已确立了党中央的体制,但是,长期的毛泽东时代和“文化革命十年”的“后遗症”并不能那样轻易地消除干尽。全会公报之所以决定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建议,把宪法中关于“运用大字报的权利”的规定予以取消,是因为民主化是文革势力打的“招牌”,是推进“四个现代化”的障碍。这表明,在中国整个国土上,仍残存着对“四个现代化”方针持批评态度的阶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