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社北京十月六日电】中共《人民日报》今天在粉碎四人帮两周年的前夕发表了大概是二十年来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研究文章。文章的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乔木。就文章的重要性来说,它可称作经济改革大纲,是中国通过“四个现代化”加入工业发达国家行列的计划的大纲。 《人民日报》今天几乎用全部版面刊登了这篇文章。它第一次以很尖锐的批评眼光看待“大跃进”时期和文化革命,并且通过举“反面例子”的方式把一九五六年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以后中国的这两个主要发展阶段划了等号。 这位中国学术界人士得出结论说,承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以根据工作给予奖励的方式来体现)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国民经济之间肯定是相互联系着的。这种相互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一部分。 文章写道:“实践已经证明政治权力有时会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害”。这显然是指中国过去的反面经验。文章还说:“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本身并不能自动地保证我们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给了我们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可能性,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必须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即人民民主制度密切结合。” 这位中国经济学家和党的理论家认为,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建立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 这位杰出的经济学家特别强调,要加强经济力量就非得给企业更大的权利不可。负责管理的人和直接参加生产的工人应该从他们的工作成果中得到经济利益,完成和超额完成计划的企业也应该得到经济奖励。 这位中国经济学家建议,要使企业关心生产亏损。这在目前情况下是一个革命措施,相当于开始把工厂管理权逐步交给工人。 文章作者是在七月份向国务院提出这篇研究报告的。他认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今天就必须实行经济改革。 这位杰出的中国经济学家建议采取国家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之间、甚至企业与职工之间定合同的制度。他认为专业公司、合同制、银行作用以及经济制裁是经济改革必不可少的因素。 文章作者专门谈到了农业改革问题。中国的农村人口有六亿,提到这个问题是很自然的。他透露,一九七七年平均每人小麦消费量只相当于一九五五年的水平。这样说无疑是对至今为止的农业政策提出尖锐的批评。这位专家认为解决办法是改善农村的物质情况,充分承认公社的集体所有制,承认基本单位生产队的专业生产自主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