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图书 >> 中国知青史
《中国知青史——大潮(1966~1980)》
发布时间: 2009-09-08    作者:刘小萌    来源:国史网 2009-01-08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  者:刘小萌

出  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801707840

出版日期:2009-01

版  次:1

标  签:知青 文化大革命 上山下乡

所属分类:正史  杂谈
   【内容简介】
   《中国知青史——大潮(1966~1980)》主要研究“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史。全书分为序论和上、中、下三篇。序论部分,扼要叙述“文革”前知青上山下乡活动的兴起历程,把这作为展开全书线索的一个铺垫。上篇《大潮涌起》、中篇《再起高潮》,将“文革”十年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前后衔接的两次高潮分别叙写,对“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运动中出现的严重问题、极左派影响的加剧、知青中的“政治冤案”、知青觉悟的历程等专题,作了比较深入的考察。下篇《大潮跌落》,分析“文革”结束后知青运动迅速衰落的前因后果。其中,知青问题的“拨乱反正”和震撼全国的“返城风”,是阐述的重点。《中国知青史——大潮(1966~1980)》既是一部内容翔实的知青上山下乡史,也是了解中国当代史、首先是“文革”史的必要参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席卷全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篇章。

   【作者简介】
   刘小萌,史学博士。1952年生于北京市。1968年赴内蒙古牧区插队。1973年转回河北农村原籍,后上技校,当工人。1978年考入大学。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顾问,日本东北学院大学文学院史学科客座教授,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著有《中国知青口述史》、《满族的部落与国家》(第二、三版《满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爱新觉罗家族全史》、《满族的社会与生活》(论文集)、《清通鉴 前编》、《清代北京旗人社会》、《胥吏》、《正说清朝十二王》、《八旗子弟》(插图本《清代八旗子弟》)、《中国民族文化史图典 东北卷》。合著《中国知青事典》、《萨满教与东北民族》、《中国民族史概要》、《中国通史》第11册等。主编《世纪存疑——历史考古卷》。
   【编辑推荐】
   《中国知青史——大潮(1966~1980)》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并在60年代初掀起初澜、“文化大革命”期间席卷全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运动,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它不仅映射着中国青年蹉跎与奋进的身影,而且集中反映出共和国曲折发展的足迹。随着“文革”的结束,它早已成为往事,但它留下的历史震荡不有完全消失,而人们对它的认真审省,还刚刚开始……

   【内容选登】

第一部分: 原书目录

第二部分:中国知青史:大潮(一)
   曲折等人动身前往内蒙古牧区时,声势造得很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北京日报》都及时进行了专题报道,充分肯定了他们选择的道路。《北京日报》的短评号召一切可以到农村去的知识青年向他们学习。中学红代会机关报《兵团战报》高兴地预言:"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市、全国一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正在轰轰烈烈地兴起。"
 1. 红卫兵吹响进军号       2. 第一声号角

 3. "飞向草原的雄鹰"       4. "做一颗红色的种子"

 5. "尽染东方一片红"       6. 杜家山上的新社员

 7. "老三届"的足迹        8. 下乡知青的安置:地点的选择

 9. 安置经费及物资补助      10. 安置的方式

 11. 农场(兵团)知青的安置

第三部分:中国知青史:大潮(二)
   "文革"后期,越来越多的知识青年遇到了婚姻问题。上山下乡的特殊场合,使这个问题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婚姻,而成为运动中纠结着诸多矛盾的一个焦点问题。剖析这个问题,有助于加深对运动性质和一代青年悲剧性命运的了解。下面从知青的婚姻政策、知青婚姻率、知青婚姻类型、已婚知青的窘境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1. 婚姻--一个日愈凸显的新问题             2. 婚姻政策

 3. 婚姻率的分析                    4. 婚姻的类型

 5. 已婚知青的窘境                   6. 政治冤案:"一打三反"运动的冤案

 7. "共产主义自修大学"案                 8. 陈卓然"二 一二反革命案"

 9. 任毅《南京知青之歌》案                10. 现代"文字狱":王亚卓致书黄帅

 11. 现代"文字狱":张扬与《第二次握手》          12. 知青觉悟的历程:接受“再教育”

 13. 知青觉悟的历程:"思维的本性就是怀疑"          14. 知青觉悟的历程:真理的呐喊

 15. 华国锋坚持"过去方针"                16. 知青问题的拨乱反正: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17. 知青问题的拨乱反正:一篇振聋发聩的评论员文章   18. 知青政策的调整

 19. 恢复高考制度                    20. 平反冤假错案

 21. 重大冤案的昭雪                   22. 典型人物的归宿

 23. 为知青典型落实政策                 24. 第二次全国知识青年工作会议的召开

第四部分:中国知青史:大潮(三)
   1979年前后,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发生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集会、游行、请愿和哄闹政府机关的事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把它称为"爆炸性的问题"。由于各地知青都把"返城"作为基本的诉求,所以这次席卷全国的风潮又被称为"知青返城风"。
 1. 震撼全国的返城风:前奏         2. "今夜有暴风雪"--黑龙江农场知青大返城

 3. 云南农场知青"胜利大逃亡"        4. 一波三折的新疆农场知青返城风

 5. 城市飓风:上海市"二五"卧轨事件     6. 城市飓风:上海市风波再起

 7. 几段插曲:关于《骗子》的风波(1)     8. 女垦荒队员的呼吁

 9. 回乡知青的要求             10. 最后的风采

   【后记】
   今年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40周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前者,铸就了一代知青的坎坷命运;后者,开启了当代中国的崭新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席卷全国的知青大返城,骤然加重了城市的就业压力,进而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从这个角度讲,上山下乡运动的仓促收场与改革开放的崛然奋起,也并非没有某种内在关联。重温上山下乡运动这段沉重的历史,亦如回顾共和国前30年中发生的种种重大挫折与失误,有助于加深对改革开放必要性的理解,也有助于彰显全社会要求推进政治改革与民主进程的夙愿。如果本书的再版能在这方面起到些许作用,是我所乐见的。
   本书初版于1998年,转瞬之间,又是十年。这十年,是中国社会发展迅疾的十年,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本书的基本观点和结论,现在看来还没有过时。这次再版,完全保持初版时原貌,只就个别错字做了修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在共和国史中已经渐行渐远,对它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把这一研究不断推向深入,需要新的史料、新的角度、新的思维、新的方法。社会的发展,呼唤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史研究的推陈出新。在这方面,我更寄希望于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具有现代意识的一代新人。
   谨向为本书再版付出多方努力的当代中国出版社和陈立旭先生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感谢多年来结交的众多知青朋友,没有他们的热情支持和无私帮助,就不可能有我在知青史研究中的点滴进步。天长地久,愿知青的友谊长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