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图书 >> 经济史
《破解现代化进程中“两弱”困扰难题的中国路径》
发布时间: 2025-01-23    作者:    来源: 2025-01-23
  字体:(     ) 关闭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新中国史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时代画卷,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当代中国研究所是中共中央批准成立的专门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编纂和宣传教育的科研机构,为国家写史、为人民立传、为时代明德。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当代中国研究所组织编写出版了《新中国史研究文丛》,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和当代社会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激励人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新中国史研究文丛》作为一个长期项目,努力打造新中国史研究优秀成果的高质量出版平台,不断推动新中国史研究“三大体系”建设,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提供学理基础、历史资源和智力支持。

 

  作者:郑有贵 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内容简介 

  新中国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在这一历史性跨越发展进程中,中国突破了什么样的难题,其中有哪些经验和规律可循,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关注和探讨的重大问题。

  基于长时段和国际视域的考察,中国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正视“两弱”困扰难题,对如何破解“两弱”困扰难题作出回答,探索形成破解“两弱”困扰难题的路径。

作者简介

  郑有贵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2010年9月至2023年6月为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为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第六、七届副会长兼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三线建设研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中国工业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在《管理世界》《人民日报》等发表文章300余篇。独著、主编28部,其中5部分别入选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百种重点图书、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百种重点图书、中宣部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2019年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项目、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5部入选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6部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2部入选2023年度丝路书香工程项目,1部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1部入选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1卷获第八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著作奖。 

目录

  前 言

  第一部分 破弱自立

  集中力量办大事与中国的历史性跨越发展

  嵌入式开展三线建设的历史逻辑和转型发展——以攀枝花钢铁生产基地为例

  中国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历史演进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目标

  第二部分 改革转型

  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智慧和历史地位

  家庭承包经营激活农村经济

  农业税费改革的重大意义与宝贵经验

  乡村改革发展的四次演进

  第三部分 脱贫攻坚

  深度贫困地区为何脱贫难——深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几个障碍

  脱贫攻坚伟大实践孕育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由脱贫向振兴转变的实现路径及制度选择

  脱贫地区创新发展路径研究——以 5 年过渡期支持政策为重点

  第四部分 乡村振兴

  战略维度和实现路径:中国共产党百年破解“三农”问题的考察

  新时代“三农”战略目标的历史性升级和发展优势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探索形成及其意义

  第五部分 全面小康

  中共十六大至中共十八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部署和成就

  破解全面小康社会“三农”短板难题

  破解全面小康社会“三农”短板难题实现历史性突破

  农村同步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方案和经验

  后 记

精彩摘录

  将求真、求解、求用贯通起来,基于求真发现问题,以此为基础求解、求用,是研究的遵循和意义所在。新中国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在这一历史性跨越发展进程中,中国突破了什么样的难题,其中有哪些经验和规律可循,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关注和探讨的重大问题。基于长时段和国际视域的考察,中国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正视“两弱”困扰难题,对如何破解“两弱”困扰难题作出回答,探索形成破解“两弱”困扰难题的路径。

  一、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两弱”困扰

  破解现代化进程中的“两弱”困扰难题,是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回答的命题。

  第一个“弱”是中国作为工业化后发国家在国际上处于弱势,现代化的推进受弱势窘境困扰。工业化先发国家在一贯的零和博弈思维下,以其强势,用经济和非经济的各种手段,锁定工业化后发国家的发展能力、发展空间、市场空间,使工业化后发国家在与强势的工业化先发国家博弈中难以突破所处的弱势地位。笔者在研究中把中国现代化纳入国际考察,认为对中国历史性跨越发展的研究不能以贫困陷阱的逻辑进行推论,因为以贫困陷阱逻辑推论回避了工业化先发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恃强凌弱索取工业化后发国家剩余并控制其发展的实质,因而尝试基于势能差、弱势窘境等概念,对中国的历史性跨越发展进行实证分析。作为农业国的近代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落伍,与工业化先发国家存在明显的势能差,受尽凌辱。新中国作为工业化后发国家,不仅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在国际上受弱势窘境困扰,还受西方国家集团式封锁禁运打压,现代化的推进困难重重。中国即便在21世纪初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也保持了“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1〕的清醒判断。简言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由在国际上受弱势窘境困扰转向优势跨越发展的历史。

  第二个“弱”是工业革命以来农业农村与工业城镇相比的弱质性,农业农村发展受弱质性困扰。中国古代以农业为主,农村传统手工业一般是家庭副业。自工业革命起,机器被广泛使用,工业生产率快速提升且显著高于农业生产率,生产要素投入回报率也是工业高于农业,加之城市交易、生活都相对便捷,工业向城市聚集,农业劳动力向工业转移和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边缘化,普遍存在城乡差别较大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这是农业农村发展受弱质性困扰的表现。解决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农村发展受弱质性困扰难题,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能力,是中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破解的课题。

  二、中国对现代化进程中“两弱”困扰难题的破解

  中国在破解现代化进程中“两弱”困扰难题上有先后序,先是自20世纪50年代初起致力于破解作为工业化后发国家在国际上的受弱势窘境困扰难题,在进入工业化中期后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破解农业农村发展受弱质性困扰难题。

  中国自实施国家“一五”计划起的较长时期内,以推进国家工业化为重点。这是中国要实现追赶世界工业化进程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因为中国要摆脱在国际上受弱势窘境困扰,实现经济自立自强,乃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经济基础,必然要求首先在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上实现突破。中国动员全国力量快速推进工业化,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较短时间内,就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性突破。

  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对“两弱”困扰难题的破解,是基于现代化演进规律,全国一盘棋,统筹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期的发展及利益关系,在保障工业化这个重点时统筹兼顾各项事业的发展。其中,中国注重工业化先行突破与农业农村发展的协调,突出表现在,基于当时生产力水平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并明确工业要服务农业。在实践中,工业发展为农业提供机械、电力、化肥、农药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和为农村提供现代生活用品,促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国破解农业农村发展受弱质性困扰难题,以工业化先行突破为条件,除工业向农业提供现代生产要素外,还突出表现在进入工业化中期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后,将农业养育工业政策调整为工业反哺农业政策,先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发展受弱质性困扰导致农业农村发展滞后于工业城镇发展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在补全面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农业农村短板上取得重大进展。

  探索形成破解现代化进程中“两弱”困扰难题的中国路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组成部分。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