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图书 >> 政治史
《苦难辉煌: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从哪里来?》
发布时间: 2013-08-09    作者:金一南;徐海鹰    来源:国史网 2013-04-17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  者:金一南

  出 版 社:海峡书局

  出版时间:2013-4

  【内容摘要】

  本书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创建人民军队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十多年间的历程。作者带我们走进那段历史,真切感受中国共产党人历经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探索到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富有史诗意义的壮举。阐释了党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创立和发展红军,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建设红色政权斗争的正义性,揭示了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从失败走向胜利,党和红军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必然性。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第一章 历史合力

  在凄风苦雨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身上没有任何幸运的光环,等在她前面的是不尽的坎坷和苦难。中共一大召开期间,由于被密探发现,会场遭到了包围搜查,代表们被迫转移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

  一个50多人的党,一群青年知识分子,能成多大气候?

  当时几乎没有任何人看好。

  独家访谈

  第二章 魔瓶打开

  国民党爱国将领陈铭枢曾说:“国民党为‘救党’而屠杀了中国数百万有志有识的青年,这个损失是中国空前的损失,即秦始皇之焚书坑儒亦必不至于此。”

  周恩来万分痛心地说:“敌人可以在几分钟内毁灭我们的领袖,我们却不能在几分钟内锻炼出我们的领袖。”

  独家访谈

  第三章 信仰若山

  1927年,朱德与毛泽东都经历了非同寻常的失败,都在严酷的考验面前,为官兵们树立起了高山一样的信仰。那时候,队伍中不会有人预见到共产党人能在22年后夺取全国政权,但每一个自愿留下来的人,内心都充满了阳光。

  独家访谈

  第四章 岩浆喷发

  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会师在井冈山上,心情兴奋的毛泽东特意让人赶做了一身新军装。他身背盒子枪,说:“背着盒子枪,师长见军长。”

  这一天是井冈山的节 日,是红军的节 日,红军第四军由此诞生,井冈山根据地进入了全盛时期,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运动。分到土地的农民,实实在在地投身进了红军和根据地建设,敌人的“进剿”“会剿”一次次被军民联手粉碎。

  独家访谈

  第五章 阴霾东来

  板垣征四郎在第二师团干部会上,讲了一段我们中国人今天也应该牢牢记住的话。他说:“中国是一个大不相同的国家,一般民众的国家意识是很淡薄的,无论是谁掌握政权,谁掌握军权,这都无碍大局。”

  应该承认,此人对中国研究极深,对长期以来中国一盘散沙的现状了解极深,这就是日本敢于乘虚而入发动“九一八事变”、发动“淞沪战役”侵略中国的资本。

  独家访谈

  第六章 黑云压城

  王明在莫斯科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也做过一篇发言,标题是《中国革命是不可战胜的》,极其荒谬地夸大了红军的战果。他说,在这次反“围剿”中“红军击溃了国民党18个师,缴获步枪2万多支

  独家访谈

  第七章 突破重围

  “星夜兼程过河”“向着火线上去”,叠现着红军千曲百折、苦难辉煌的战史。浴血奋战不再是一个抽象概念,它融化在了电报的字里行间。

  12月1日,就在电报发到前线阵地的时候,红军的阻击线已经被压缩到了极限。

  生死存亡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口!

  独家访谈

  第八章 忠勇奸佞

  历史犹如洪钟,默默接纳又默默展示着令人惊心动魄的嬗变。

  共产党人的队伍曾经出现过两次大的动荡与考验。

  一次是1927年的“四一二”事变。

  严酷的白色恐怖中,组织被打散,党员同党组织失去联系;彷徨动摇者纷纷脱党,有的公开在报纸上刊登反共启事,并带人搜捕自己的同志。

  另一次,是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守苏区的共产党人再次面临这样的局面。

  独家访谈

  第九章 艰难转折

  就在遵义会议召开期间,远在苏联的共产国际,仍然不知道中央红军的下落。在他们得到的零星情报中,只知道那支曾经远程遥控着的军队已消失在莽莽大山里。

  恰恰是这种相互的隔绝,使中国共产党人终于获得了自主决定自己命运的机会。

  独家访谈

  第十章 万水千山

  会师带来的兴奋情绪在每个人的心头奔腾起伏。

  许多红军战士回忆说,漫长的征战途中,从来没有在这样舒适的环境中睡过觉,却又久久不能入睡。

  这一天晚上,毛泽东也久久不能入睡。会师后的红军该向哪里走呢?又将面对什么样的命运?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独家访谈

  第十一章 浩荡潮向

  一路硝烟、一路战火、一路鲜血、一路牺牲的长征,熔炼了中国共产党人最顽强不息、最光彩夺目的生命力。

  纵观长征路,绝非我们今天把蜿蜒逶迤的跋涉路线看成一条红色飘带那样浪漫和诗意。即使我们今天能一步不差地走完全程,除了品尝到跋涉的艰苦外,你能品尝到那种九死一生的危险吗?

  独家访谈

  第十二章 狂飙歌落

  沉心思索,如果没有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共产党人怎么可能经受住巨大的牺牲考验;如果没有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相连,共产党人怎么可能获得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沉心思索,如果没有艰苦卓绝的五次反“围剿”,如果没有惊天动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我们的今天又是什么样的?中华民族是否可能探测到这样的时代宽度和历史深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否获得今天的世界性号音?

  独家访谈

  后记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