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折时期:青史判爱憎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冬)为标志的这一伟大历史转折,以邓小平领导1975年整顿为前奏,从1977年批评“两个凡是”开始,到1981年夏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完成。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出正确的历史评价,是中国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实现历史转折的一个重要关键。无论是冲破“两个凡是”的“左”的思潮的束缚,还是遏制全盘否定的右的思潮的泛滥,胡乔木对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这三年多时间里,胡乔木做了许多工作。详情这里不可能多说。只说一说在解决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这个写好《历史决议》的核心问题的过程中,胡乔木发挥的重要作用。最主要的有三点:
一、提出把毛主席晚年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加以区别。他说:“我们现在要把毛主席晚年这些思想上行动上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加以区别,加以对照。对毛泽东思想加以肯定,对毛主席晚年的错误的理论和实践加以批判。”[8]并指出:“他的错误是违犯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9]胡乔木这一“区别”,为解决邓小平提出的决议的核心问题找到了一把钥匙。据他的秘书回忆,胡乔木想出这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后非常兴奋,要秘书立即把这些话记录下来,打电话告诉组织《历史决议》起草工作的另一位负责人邓力群。
二、实事求是地评论了毛泽东与“文化大革命”。胡乔木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严重的、全局性的错误。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几经推敲,胡乔木改定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0]既明确了毛泽东的严重错误和主要责任,又区分了他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本质不同。《历史决议》用三分之一的篇幅写“文化大革命”。对“文化大革命”的经过,分阶段作了分析、评论,指出“文化大革命”在对象、纲领、依靠力量、性质这些革命的根本问题上完全错了。对“文化大革命”之所以发生和持续十年之久的原因以及毛泽东之所以犯严重错误的原因,作了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同时,对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正确的思想、理论和重大的功劳,对“文化大革命”中经济建设的进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对外工作打开新的局面等,也作了肯定。
三,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作出概括。胡乔木指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和它的具体内容构成毛泽东思想体系。” 胡乔木概括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三个根本原则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1]论述精辟、透彻。对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从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等六个方面作出概括。
美国记者白修德(Theodore H.White)称赞《历史决议》是非常出色的文件,用美国人的话说,就像“动得非常干净的外科手术”。[12]
从上述事实可以看出,胡乔木在毛泽东逝世以后,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既反对僵化,又反对自由化。通过科学评价,维护毛泽东的尊严和地位,概括和论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坚持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对得起他的恩师毛泽东,无愧于“中共第一支笔”的称号。
胡乔木在1982年6月七十诞辰时写的七律《有思》[13]中,也用四句诗写建国后同毛泽东的关系和内心的感慨:
红墙有幸亲风雨,
青史何迟判爱憎!
往事如烟更如火,
一川星影听潮生。
大意是:在红墙内中南海里面,得到春风的吹拂,春雨的滋润,我真是三生有幸。新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是非功过,到此刻才做出历史的结论,何其迟也!经历的种种往事,有些已经如烟雾般模糊消散,更多的如火焰般闪烁在眼前!滔滔的江河,辉映着耀眼的繁星。听啊,改革开放的浪潮正汹涌奔腾!
在胡乔木心中留下的许多星星中,毛泽东是一颗最耀眼的星!
在作出《历史决议》以后,继续深入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仍然是胡乔木的主要工作。20世纪80年代,胡乔木同美国记者白修德、索尔兹伯里分别进行过重要谈话(1983年5月14日,1987年11月5日)。[14]1989年春,胡乔木赴美国访问,作了关于中国五十年代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和关于在1958年至1978年间为什么会犯“左”倾错误的学术讲演。[15]199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他又抱病写作,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6]从12个方面,论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的重要发展和贡献。
1990年,将近八十高龄的胡乔木,决定着手写对毛泽东的回忆。他要超越一般回忆录的程式,“想另选一个题目,就是着重写四十年代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毛主席怎样在四十年代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写出来后,下一步,“可以往五十年代延伸”。这不仅出于他对毛泽东的爱戴和深情,而且是由于他对毛泽东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极端重要性的理念。可惜的是,这个计划正在进行中,病魔就夺去了他的生命。不过,由于他的朋友和学生的努力,《胡乔木回忆毛泽东》这部书,终于在1994年9月出版。唐朝大诗人杜甫在送别朋友时用“九重泉路尽交期”(九重,天上,有九重天之说;泉路,地下,谓死后走上黄泉路)来描述友情的深厚。在九天之上的毛泽东和胡乔木,看到这部书的出版,当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吧!
最后,我想套用英国丘吉尔首相对斯大林的评论来评论毛泽东,作为我这次讲演的结束语。在1959年12月21日斯大林八十诞辰之际,丘吉尔在英国下议院发表演说。他说:“斯大林是一位令人景仰的杰出人物”,“是天才而且坚忍不拔的统帅”。“斯大林接受的是还在使用木犁的俄罗斯。而他留下的却是装备了原子武器的俄罗斯。”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他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候,中国自己还不会造一辆汽车,而他走的时候,中国不仅有了原子弹、氢弹,而且已经能够准确地回收人造卫星,跨进了太空俱乐部的大门。今天,中国更把神州六号载人飞船送上了太空。
[1]胡乔木:《胡乔木文集第一卷·本卷序言》,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2]转引自邓力群:《乔木的一生同党的事业融成了一体》,《我所知道的胡乔木》,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
年版,第21页。
[3]胡乔木:《人比月光更美丽》,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9页。
[4]胡乔木:《人比月光更美丽》,第93页。
[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245页。
[6]胡乔木致毛泽东(1964年12月2日),《胡乔木诗词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2页。
[7]胡乔木致毛泽东(1964年12月28日),《胡乔木诗词集》,第197页。
[8]《胡乔木谈中共党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5页。
[9]《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第96页。
[10]见《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20节之四。胡乔木的论述见《<历史决议>中对”文化大革命”的几个论断》(1980年9月21日)、《“文化大革命”是个内乱》(1980年9月30日),均收入《胡乔木谈中共党史》。
[11]见《毛泽东思想是团结全党奋斗的旗帜》,《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第98-99页。
[12]胡乔木:《会见美国记者白修德的谈话》,《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第207页。
[13]《人比月光更美丽》,第93页。
[14]两篇谈话均收入《胡乔木谈中共党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答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的提问》并收入《胡乔木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5]两篇学术讲演均收入《胡乔木文集》第2卷。
[16]此文发表于1991年6月25日《人民日报》,收入《胡乔木文集》第2卷。
﹡本篇是作者2005年10月14日在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的学术讲演稿。发表于《百年潮》2006年第2期。正标题是作者加上的。文中的小标题是《百年潮》编者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