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图书 >> 图书评介
通识 专精 信念
发布时间: 2009-08-26    作者:周文玖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4期 2009-05-19
  字体:(     ) 关闭窗口

  对何兹全、赵光贤、白寿彝等史学家的研究,作者在探讨他们史学论著成就的同时,还结 合平日向他们问学及与他们交往中的感受写出他们治学的理论、方法和追求,严谨中充满平实 和情感。以“择善而固执,上下而求索”为题目揭示了何兹全先生的学术个性,“重考证之功,贵自得之学”点出了赵光贤先生的治学风格。作为白寿彝先生的学生,作者对白先生的 学术深有体会,并裒辑成书《白寿彝史学的理论风格》。《散论》中的《白寿彝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史学成就》,是到目前为止论述白寿彝学术最长的文章,分作三篇,上篇是“学术思想”, 中篇是“学术成就”,下篇是“学风文风”,约4万字。这是作者积多年研究白寿彝史学之功 而构思的一篇宏文,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作者以“执著的理论追求”、“突出的通识器局”论 述白寿彝的“学术思想”,说明了白寿彝史学的独特性以及他在20世纪中国史学中的地位。 没有对白寿彝史学的深入研究和细致体味,没有对20世纪中国史学的全局把握,是很难做到 这一点的。 

  本书四编,无不贯穿着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坚定信念。本文所谓“信念”,就是指这 个意思。作者把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作为20世纪中国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其他史学思潮 平等对待进行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作者用事实说明,忽视或 漠视马克思主义史学成就的做法,不是一种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不仅如此,作者认 为,“当我们对20世纪中国史学的思想的历程作认真考察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事实:20 世纪中国史学最显著的进步,是历史观的进步。输入进化论,是一大进步;输入唯物史观,是 更大的进步”。1](p.62进而从四个方面阐述唯物史观怎样推动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唯物史 观要求研究全部历史;唯物史观告诉人们,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过程,因而是有   规律可循的;唯物史观要求人们用辩证的观点、方法看待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唯物史观最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于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这就从理性上说明为什么在历史研究中必 须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 

  20世纪中国史学的考察,作者在阐述唯物史观的科学价值和对历史研究的指导意义的 同时,十分注意总结在唯物史观运用方面所出现的偏差。作者论述了新中国史学50年的理论 建设成就,同时对新中国成立后17年的教训作了反思,认为在唯物史观的学习和普及过程中, “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的理解和运用,日益发展起来,形成了严重的简单化和形式主义做 法,损害了已经形成的自由争论的气氛;伴随着政治上‘左'的倾向的发展……使已经取得 的理论成果蒙上了一层阴影,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困惑、思考和一些不应忘却的历史教 训”。1](p.73 

  关于坚持唯物史观与学术创新的关系,作者赞同白寿彝的观点,“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 的工作,得出新的结论,就是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详细占有材料,得出新的 结论,就是创造性的结论,就是发展”。1](p.206关于中国史学的未来前景,作者在多篇文章中 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在新的世纪里,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史学将会在唯物史观 指导下,以其丰富的优秀遗产、固有的民族风格和内在魅力、借鉴外国一切积极成果的气量和 恪守独断之学的创造精神,孕育出一批反映新的时代要求的名著,推动中国史学走向世 界”。1](p.45这既是期待,也是一种史学观的表达。 

  从理论论述到具体的事实分析,从对整个20世纪史学的研究到对未来史学的展望,都令 人强烈地感到,作者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为己任,体现出深切的学术责任感和社会责 任感。《散论》的“通识”,可以使人知道20世纪中国史学之大体;“专精”则可以让人学习 进行个案研究;“信念”可以令人懂得史学研究的正确方向。 

  由于这是作者的一本论文集,书中难免存在重复之处,这也是作者在《后记》意识到的, 想必读这部书的人对此能够理解。20世纪中国史学具有丰富的内容,还有许多课题需要进行 深入研究。如果作者在此基础上,再写出一部结构严整的专著,则是关注20世纪中国史学的 同人所热切期待的。  

  [参引文献] 

  1]瞿林东:20世纪中国史学散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简介]周文玖,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100875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