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
第一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对“三农”问题的论述
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产生的背景
二、 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有关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
三、 毛泽东与梁漱溟的争论
第二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逐步展开
一、 对农村“自发资本主义势力”的批判和限制
二、 关于农业合作化速度的认识
三、 关于农民两种倾向和合作化的阶级路线
四、 关于农业合作化的两种认识:“好得很”与“糟得很”
第三节 关于合作社经营管理
一、 关于合作社民主管理问题
二、 关于合作社的计划编制问题
三、 关于高级社经营及规模的认识
四、 “退社”风潮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第四节 统购统销和农村商业
一、 对农副产品统购统销等问题的认识
二、 关于农村自由市场的认识
第五节 对农业问题的认识和探索
一、 关于农业计划的编制
二、 《农业发展纲要》的提出
三、 对农业生产和技术进步的认识
第六节 关于工农业关系的认识
一、 关于国家从农民提取剩余的认识
二、 “八大”前后对工农业关系的认识
三、 关于城乡之间人口逆向流动的认识
第8章 “大跃进”时期(1958~1960)
第一节 关于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
一、 认为农业可以实现“大跃进”
二、 提出农业增长高指标
三、 关于农业增产措施的认识
四、 对农业科技的认识
第二节 “人民公社”——关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新认识
一、 人民公社构想的提出
二、 人民公社决议的形成
三、人民公社的两个“过渡”
四、徐水人民公社进行的共产主义试点
五、农村公共食堂的兴办与解散
六、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理论根源
第三节 对发展农村工业和城乡关系的认识
一、大力发展农村工业
二、人民公社运动中关于社办工业的认识
三、关于社办工业的经营管理问题
四、“大炼钢铁”波及农村
五、对城乡人口流动的认识
第9章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1~1965)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的调整
一、对人民公社体制的再认识
二、关于“包产到户”的认识分歧
三、关于自留地问题的认识
四、关于农村自由市场的认识
五、关于“自负盈亏”的认识
第二节 关于农业地位的认识
一、关于工农业关系的认识
二、关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认识
三、对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认识
四、关于农产品价格问题的认识
第三节 对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认识
一、对压缩城市人口的认识
二、鼓励城市青年到农村去
第四节 “农业学大寨”和对阶级斗争的估计
一、“农业学大寨”的提出
二、关于农村干部队伍建设
三、“阶级斗争为纲”的提出
四、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五、毛泽东对人民公社领导权的估计
六、关于成立“贫下中农协会”
第10章 “文革”和徘徊时期(1966~19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