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网站地图
 
特别推荐 | 文献史料 | 统计资料 | 政府白皮书 | 口述史料 | 国史图书 | 档案指南 | 史料征集  
历次推荐   特别推荐列表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特别推荐
   
《当代中国水利史》(1949-2011)
简  介
    本书从江河治理和农田水利建设两个基本维度,揭示了新中国治水方针的转变及由此带来的水利建设重心的转移,清晰地勾画出当代中国水利建设发展的历史轨迹。全书具有较强的实证性和创新意识,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具有历史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水利史》(1949-2011)

  作  者:王瑞芳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6

  【内容提要】

  本书从江河治理和农田水利建设两个基本维度,揭示了新中国治水方针的转变及由此带来的水利建设重心的转移,清晰地勾画出当代中国水利建设发展的历史轨迹。作者利用翔实的文献资料,对新中国成立后水利建设取得的成就作了全面阐述,对水利建设的利弊得失作了客观评判,并正视水利建设中的一些失误和缺点,总结了经验教训。全书具有较强的实证性和创新意识,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具有历史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新中国大规模治水事业的起步

  一、“防止水患,兴修水利”方针

  二、治淮新方针及治淮工程的启动

  三、治淮工程从点线治理扩展到面的治理

  四、荆江分洪工程的兴建

  五、修建全国第一座大型水库

  六、浑河大伙房水库工程建设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田水利建设

  一、农田水利建设的起步

  二、引黄灌溉济卫工程的修建

  三、农田水利建设的普遍开展

  四、农田水利建设初见成效

  五、水土保持工作的起步

  第三章 “大跃进”时期的水利建设高潮

  一、“三主”治水方针的确立

  二、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高潮的兴起

  三、1958年水利建设的成绩与特点

  四、群众性治水运动新高潮的掀起

  五、新一轮群众性的水利建设高潮

  六、全党大办水利的利弊得失

  第四章 三门峡水库的上马与改建

  一、黄河流域的勘测与初步规划

  二、根治黄河综合规划的制定

  三、三门峡水库在争论中兴建

  四、慎重对待兴建中的纷争

  五、三门峡水库改建工程

  第五章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水利建设

  一、水利建设方针的调整

  二、大中型水库配套工程的续建

  三、华北地区次生盐碱化的控制

  四、东北松辽平原的洪涝治理

  五、江南机电排灌的发展

  六、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

  第六章 农业学大寨时期的水利建设高潮

  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的掀起

  二、大中型水库灌区配套设施的兴修

  三、农田水利建设高潮中出现的偏差

  四、河南林县红旗渠的修建

  五、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的建成

  第七章 兴修水库与海河水系的初步治理

  一、十三陵水库的修建

  二、怀柔水库的建设

  三、密云水库的兴建

  四、改造海河工程的实施

  五、海河南系河道的治理

  六、根治海河力度的加强

  第八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利建设

  一、工作重心转向注重发挥水利工程效益

  二、水利管理工作的展开及存在的问题

  三、水利事业综合经营的展开

  四、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五、户包治理与“四荒”拍卖

  六、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展开

  第九章 新时期的江河综合治理与南水北调

  一、淮河的统一规划治理

  二、治淮重点工程的全面实施

  三、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

  四、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

  五、“南水北调”构想的慎重决策

  六、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的实施

  第十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利事业

  一、水利事业面临的新问题及取得的新成就

  二、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的大力开展

  三、新世纪水利建设力度的逐渐加大

  四、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

  结语:水利事业面临的新问题与新对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后记】

  我的家乡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区一个干旱少雨、靠天吃饭的地方。我的童年是在一个村名中带有“泉”字的山村度过的。从村名上可以看出,那是一个有泉水的地方,故以“泉”命名。从我记事起,就知道在村庄中部有大小两口水泉,大者深10多米,小者数米深。这两口泉水井常年清澈见底,清醇甘甜,供全村人、畜吃水、洗衣使用。无论是在旱年还是涝年,两口水泉常年处在一个水平线上。我常与小伙伴们手提小水桶在那口小泉边戏水玩耍,尽管已经过去40多年,这个场景仍然萦绕在我脑海中。

  我少年时离开家乡后,时常听父亲讲述与水有关的历史故事,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白娘子与水漫金山寺”等;也经常听母亲讲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大跃进”时期,她作为“铁姑娘队”的一员修建水库的艰苦日子;也不时听家乡长辈们慷慨激昂地讲述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故事。或许因严重缺水的缘故,父母和乡亲们对水有着天生的渴望,总是希望年年风调雨顺,以期有个好收成。正因如此,有关水的传说及与水有关的故事,成为我在那个单调时代的“美味佳肴”。由于那时年纪太小,我难以理解长辈们对水所抱的虔诚祈求,更不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深层含义。尽管如此,父辈对水的渴望,使我从小对“水”充满了向往,希望长大后到江南看看“水乡”的模样。“水”在我的心底是一种神圣的东西,不敢轻易浪费。

  但遗憾的是,当我在改革开放后上大学时,家乡人告诉我,那两口水泉不知何故忽然干涸了,全村人畜用水走上了靠买水车拉之路。从此以后,带有“泉”字的家乡可谓“徒有虚名”,孩子们在水泉边戏水玩耍的故事成为历史。儿时有关水的记忆,成为我日后从事水利史研究的最初情愫。

  由于父亲酷爱历史的缘故,我中学时代阅读了《红楼梦》、《西游记》、《水浒》等古典名著,故我考大学时选择了喜欢的历史学专业。我在大学毕业留在母校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的实践中,日益体会了父辈及家乡人对水渴望的急迫心情,也日益懂得了水利与农业社会紧密的关联,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历代王朝重视兴修水利的缘由。我对水利与社会关系的兴趣日渐浓厚,梦想着有机会探寻水利与社会的复杂关系。

  我在上世纪末调入当代中国研究所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后,中国水利史问题正式进入我的研究视野。我开始关注水利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注意收集相关资料。面对当代中国水利发展史论著不多的现实,我认识到研究该问题的重要性,也意识到研究该问题的难度。为此,我赴全国各地档案馆收集相关资料,先后在水利大省河南、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等省的档案馆查阅资料,正式开始了对当代中国水利史的深入研究。

  20069月,我突然接到南京大学历史系李良玉教授的来电,说他正在组织人员准备编写一套《当代中国农村60年丛书》,他的博士生叶扬兵说我正在研究当代中国水利史。为此,李老师想让我撰写其中《当代农村的水利建设》一书。我因父亲此时正在病重期间,本想推托,但李老师提携后进和关爱晚辈的诚心打动了我,我答应承担该书的撰写任务。在李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很快确定了撰写提纲。但此时父亲病重,继而去世。我无法抹去内心的悲痛,难以开展研究,课题不得不暂时搁置下来。随即而来的是我儿子进入高考冲刺,我对该课题的研究时常中断。由于无法如期完成自己的承诺,我内心一直充满着对李老师的愧疚。20118月,我撰成《当代农村的水利建设》一书(江苏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终于完成了李老师交给的任务。这项任务是在李良玉教授的精心指导和严厉促督下完成的,我对其提携后进学者的苦心由衷地感激。

  我觉得当代中国水利发展史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故继续从事这项研究。我多次赴河南、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广东、上海、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苏州、开封、新乡等省市档案馆,查阅并搜集水利方面的资料,广泛阅览报刊、方志及回忆史料。正是在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我撰写了这部《当代中国水利史》书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郭沂纹主任看了初稿给予极大的肯定。她认真审阅了书稿,认为可以申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出版资助。20126月,我将书稿交给我所在的当代中国研究所,提出向院科研局申请出版资助。所领导本着对书稿负责的态度,决定先请两名所外专家匿名评审。10月,两位专家经过认真审稿,给出了“优秀”的鉴定等级。接着,当代中国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又对书稿再次审议,经无记名投票,最终决定正式向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推荐申请出版资助。201212月,经院领导和科研局研究决定,该书稿获得了院创新工程出版资助。

  我按照专家意见对书稿作了认真修改后,将书稿提交出版社。责任编辑易小放老师是一名严谨认真、经验丰富的老编辑,她反复认真地审阅了书稿,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对书稿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

  这部书稿,是我多年来研究水利史的阶段性成果。我尽管花费了许多心血,但因能力和水平有限,加之研究难度过大,尤其是我缺乏从事水利工作的实践,书中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江河治理、农田水利、水土保持为研究重点,而对水利管理及经营、水利发电等内容较少涉及,是该书稿最大的不足。我将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弥补。

  我在撰写这部书稿过程中,得到了许多老师、朋友、同仁的无私帮助。他们有的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有的提供了宝贵资料,有的给予热情鼓励,有的默默地付出了艰辛劳动。在此,我对他们表示衷心地感谢。我将继续抱定“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做学问”的宗旨,在平凡的研究岗位上作出自己应有的成绩。

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编年》
·《当代中国信访制度史》
·《大家来做口述历史》
·《1975:邓小平主持整顿》
·《历史虚无主义的破产》
·《国史党史七大疑案破解:四重...
·《当代中国水利史》(1949-2011)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10-1...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
·《小康之路》
·《中国经济运行分析:1953-1957 》
·《毛泽东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
·《张爱萍与两弹一星》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抗美援朝:60年后的回眸》
·《中国工业化与中国当代史》
·《陈云与当代中国》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
·《前 奏》
·《陈云与当代中国》
·《务实求理》
·毛泽东与新中国建设
·《大变动时代的探索》
·《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总结历史 开辟未来》
·《国史静思录》
当代中国研究所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1949年卷,已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国史编年》是一部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程的大型编年体历史资料书。《国史编年》为多卷本,每年独立成卷。1949年卷是第一卷,约120万字,由序编和正编两部分组成。 更多>>
历时十七年编撰,共计152卷210册,总计1亿字,插图3万幅的全面纪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大型丛书《当代中国》日前推出海外版,并限量发行2009套。《当代中国》丛书全套分24大类,包括政治和社会类、政法类、经济类、国防工业类、农业类、科技类、艺术类等。内容广泛,资料翔实,展现了当代中国国情全貌,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当代中国百科全书和信息库。《当代中国》丛书海外限量版由当代中国出版社与香港祖国出版社、中华文化产业集团联合推出。 更多>>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