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回归8年来的经济发展
澳门自1999年12月回归以来,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2007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8436美元,创历史新高。澳门博彩业收益在2006年甚至超过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的金光大道,在中国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中名列第十名。
(一)主要经济政策
回归以来,澳门特区政府在坚持“按部就班,实务施政”的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发展策略指导下,确立了“固本培源、稳健发展”;“刺激经济,助民解困”及“突出重点、兼顾多元”等经济施政方针;坚持在调整中求变,在巩固中开拓,在稳定中发展的指导原则,逐步形成了“一个方向、两个目标、三个平台、四个施政重点、五项发展策略”等操作性、持续性较强的经济发展政策。
“一个方向”:2003年,澳门特区政府在“突出重点、兼顾多元”的思路下提出了“以博彩旅游业为龙头,服务业为主体,其它产业协调发展”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发展方向。
“两个目标”:一是将澳门逐步建设成为亚洲地区最先进、最具吸引力、最有特色的博彩旅游中心;二是充分发挥澳门优势,将澳门建设成为经营成本较低,高效便捷的区域性商贸服务中心。
“三个平台”即一为泛珠三角区域特别是粤西地区的商贸服务平台;二为中国内地与葡语及欧盟国家经贸合作与交流的服务平台;三为世界华商联系与合作的服务平台。
“四个施政重点”:一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综合生活素质;二是改善就业状况,实现较充分的就业;三是促进产业结构(含博彩业)的适度多元,提升综合经济竞争力;四是保持财政金融稳健运行,促进财政金融管理体系现代化与国际化。
“五项发展策略”:一是保持博彩旅游龙头产业的优势,并促进其转型升级;二是适度发展工业与现代服务业,促进适合澳门的新兴行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把握CEPA实施的机遇,加强对外经贸合作尤其是区域经济合作,强化澳门商贸服务平台的功能;四是发挥和完善澳门自由港功能,创造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营商环境;五是加大力度吸引外部资本与人才,提升澳门综合竞争能力。
(二)主要经济成就
澳门回归以来,随着特区政府稳健施政方针的实施,澳门经济从逐渐复苏转向高速增长,近年正逐步进入协调发展的新阶段。从下表看,澳门的经济巨变主要体现在下列几方面。
1、摆脱了回归前的负增长局面,实现了经济跨越式的高增长
回归以来,澳门特区政府采取措施,迅速稳定了经济形势,摆脱了连续多年经济负增长的不利局面。一方面,自2000年澳门经济实现了正增长达到5.7%后;2003年经济即实现了跨越式的飞跃,GDP增长率达15.6%;2004年再次飞跃,GDP增长率高达28.3%;在持续的高基数下2005年经济虽有回落,但GDP依然有6.7%的增长率,到2006年澳门经济又呈高增长态势,GDP增长率再次高达17.0%。另一方面,人均GDP由1999年的11.06万澳门元增加至2005年的19.45万澳门元,年均增长达12.6%;与此同时,澳门的失业率则呈现快速下降趋势,由1999年的6.8%下降到2005年的4.1%,6年间下降了2.7个百分点。在2006年初英国《外国直接投资》杂志首次举办“2005-2006年度亚洲最佳展望城市”评选活动,以调查亚洲城市及地区未来的发展,澳门由于近年来经济增长表现强劲,以及其自由港政策和良好的环境,荣获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奖。社会各界也认为回归六年来是澳门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
2、支柱产业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制造业式微,服务业发展迅猛
长期以来澳门的四大支柱产业分别是博彩业、制造业、金融保险和建筑房地产业等,回归以来,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四大产业发展趋势不同:对制造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而言,由于人力资源缺乏、经营成本上升,竞争力减弱,创新乏力等问题困扰,制造业尤其是传统的纺织等产业发展乏力,在澳门经济中的作用逐渐式微,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由1999年的9.4%持续下降到2005年的5%。
金融保险业由于回归后澳门经济高速、稳定的发展尤其是龙头产业博彩业的高速发展给银行保险业创造了良好的前景。因此,近年来金融、保险业稳步增长,年增长率均维持在10%以上。
房地产市场自2002下半年以来,逐渐摆脱了近十年的低迷状态,开始进入恢复性增长期,市场需求明显增加,空置率下降,楼价攀升。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由消化历史积累向增加市场供应量转变,由政府政策支持带动向市场主动调整转变,由内部需求消化向内外投资拉动转变等特点。据统计,澳门2005年新动工楼宇单位:4849个,比2004年大幅增长近76%;2005年住宅楼宇买卖单位数目为20588个,比2004年增加32%,比2003年增加达98%;以实用面积计算,澳门整体住宅单位每平方米的平均成交价2005年10140元,比2004年的7916元上升约28%,较2003年的6360元上升约60%。但在银行多次提高按揭利率及政府调整投资居留政策等一些措施的出台后,澳门房地产市场目前开始进入交投淡静的调整期。
3、博彩业迅速壮大,经济发展对博彩业的依赖性进一步加强
回归后,为支持工商业的发展,特区政府一方面继续对市民职业税、工商、住户房屋税等实行低税率的税收政策,并相继免征了企业营业税、旅游税、商户招牌税、小贩牌照费等;但另一方面,为保证特区政府的财政收入及澳门公共事业的发展,澳门特区政府对博彩业采取了高税收制度,目前澳门的博彩税收为35%,并在博彩毛收入中征收5%用于发展文化、社会、教育和其他公共事业。近年来,博彩业逐步成为澳门的龙头产业,特别是在内地开放自由行以来,内地来澳游客增加迅速,大大促进了澳门博彩业的发展,据统计显示澳门博彩收益由2000年的158亿元增加至2005年的458亿元;收益的年增长率从1999年的-10%,到回归后分别为2000年12.9%;2001年15.2%;2002年18.1%;2003年33.5%;2004年43%;2005年8.3%,呈逐年加速的快速增长态势。博彩业在本地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更是从1999年的26.9%升至目前的40%以上,财政经常性收入的75%以上依靠博彩业,预计其份额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博彩业已成为关系澳门经济命脉的支柱产业,澳门经济的发展对博彩业的依赖性进一步加强。[6]
四、与中国内地的经济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