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冤狱遍及国中。不少知识青年无辜蒙难,大好年华埋葬在阴冷的牢狱中。"文革"结束后,由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极左理论余威犹在,使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只能局部地、缓慢地进行。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快了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平反工作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在三年多时间里,不仅平反了"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而且还纠正了一批"文革"前乃至建国前的冤假错案。经过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截至1980年年底,全国大规模的平反昭雪工作基本结束。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的影响较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47万名中共党员恢复了党籍,数以千万计的无辜受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了解脱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报告《组织工作的重大转变》(1983年7月),转引自王洪模等著:《改革开放的历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55页。。在此过程中,知青案件也得到全面清理。
(一)将被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
"文革"十年积累下来的知青案件不知凡几,要在较短时间内对每起案件重新审理、调查、甄别,其头绪之纷繁,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下面以遗留问题较多但平反工作较有成绩的贵州省作为个案,具体说明复查和平反工作的一般进程。
1979年2月,贵州省委在批转上山下乡知青、劳动工作会议纪要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对下乡知青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的问题。不久,省委负责人在全省待业人员安置会议上要求各级党委和革委会进一步重视这个问题,尤其各级知青办要当下乡青年的代言人。6月,省知青办召开地、州、市知青办主任会议,具体落实这项工作。除确定专人负责外,还先后派工作组赴麻江、黄平、罗甸等县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向省委、省革委分管知青工作的负责人作了汇报。与此同时,省知青办配合省高级法院对重大疑难案件进行复查,使一些长期蒙受不白之冤的下乡知青平反昭雪。
各地复查工作,大体有几种方法:
1在县委领导下,以政法部门为主,知青办派人参加,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把知青案件同全县"文革"以来的案件一起进行复查。
2多数地方以政法部门为主进行复查,讨论知青案件定案时,知青部门参加。
3个别县将知青案件区别出来,由知青办复查并写出复查报告,再报法院审批。
1979年7月贵州省对下乡知青案件复查工作已有眉目。据黔南、黔东南、毕节、铜仁、兴义、六盘水等地、州和桐梓县的不完全统计,下乡知青被判刑的165人。对其中110人复查结果,无罪释放的22人,占复查数的20%;免予刑事处分的5人,占4.5%;轻罪重判的15人,占13.6%。贵州省下乡知青案件遗留问题多,该省知青办的工作又走在各省的前面,这年8月,国务院知青办在《情况简报》(增刊第39期)中以《贵州省知青中冤假错案不少》为题,通报了有关情况,意在引起各省、市、自治区知青部门对这项工作的重视。
贵州省知青部门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为平反下乡知青中冤假错案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截至1980年5月,对黔南、黔东南、毕节、铜仁、兴义、六盘水、贵阳等7个地、州、市的221名被判刑的知青,已经复查了156人,占70%。复查结果:无罪平反释放的56人,占复查数的352%;免于刑事处分的17人,占复查数的10.7%;轻罪重判减刑的21人,占复查数的13.2%;原戴帽交群众管制现摘帽的4人,占复查数的2.5%;维持原判的61人,占复查数的38.4%。罗甸县下乡知青被判刑的19人,有10人属于冤假错案。麻江县下乡知青被判刑的12人(有3人是由上海捕判的),由本县判的9人中,有5人属于冤假错案贵州省知青办:《关于纠正下乡知青中冤假错案情况的报告》,1980年5月20日。。与1979年7月初步复查结果比,无罪平反释放的人,由占复查数的20%上升到35.2%;免于刑事处分的人,由占复查数的4.5%上升到10.7%。这一变动表明,随着复查工作的深入,尤其是复查人员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更多的冤假错案得到了纠正。从复查结果可以看出:该省60%以上的下乡知青案件,不同程度地存在错判、误判、量刑不当问题。如此触目惊心的现象,在全国范围讲应带有普遍性。
贵州省知青办的工作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主要经验有两条:
一是各级党委重视,这是做好复查工作,纠正冤假错案的重要前提。凡是对这项工作抓得紧、进展快的地区,都是在党委领导下,统一组织力量进行的。罗甸县委在研究落实政策,纠正冤假错案时,鉴于下乡知青案件比较多,又多是以现行反革命罪判刑的,决定提前对下乡知青案件进行复查,并确定不论本人有否申诉,都要进行复查,因而工作进展快。
二是知青部门积极配合,协助政法部门做好复查工作,这是推动下乡知青案件复查工作及时开展的重要一环。贵州省知青办的一个深刻体会是:一方面有的办案人员在观点上、认识上转不过弯来,复查纠正这些案件有阻力;另一方面被错判的下乡知青多是远离父母的上海知青和外地知青,在原判地区没有亲属,如果知青办不为这些知识青年说话,不主动配合法院抓这件事,就很可能被忽视,而使这些知青仍然沉冤受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