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即将离开攀枝花,离开梦魂牵绕的金沙江。
这天清晨,太阳早早就从山巅上升起来了,金色的朝晖洒满群山,洒满江水,洒满热火朝天的弄弄坪--西南大三线攀枝花钢铁厂建设工地。
这是彭德怀自红军长征之后再一次来到这里。他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圣洁的灵魂,在攀枝花的三线建设者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光辉。
这是彭德怀自庐山会议之后,第一次心情愉快地感觉到,为党为人民为中国的大三线建设工作,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元帅如鱼得水,精力充沛,实实在在地做了许多工作。攀枝花这块中国三线建设的宝地,有幸两次留下了元帅的足迹--开创和建设人民共和国的足迹。金沙江畔沸腾的三线建设工地,在元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小本子上,也记满了三线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等着回到成都的三线建委之后,一个一个地解决。
彭德怀曾将西南大三线的建设概括为:"一点、一线、一片"。这个点即是三线建设中的重点,也就是指的攀钢;一线指成昆铁路;一片指整个西南的大三线。由此可见攀钢建设对于整个三线以致未来不可预测战争的重要性。这是当时被列为国家一类投资的大型建设项目。基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党中央强调"一定要抢在战争到来之前"把攀钢建设起来,用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兼攀枝花建设总指挥徐驰的话来说,几乎是倾全国之力建攀钢。
为什么要将三线建设重镇建在崇山峻岭中的金沙江畔呢?彭德怀为此曾仔细地查看了大量资料,他细心地读着,仔细地在笔记本上记着,就像当年在战场上认真研究"敌情"一样,因为他必须同数十万建设大军一起,去征服这里的山山岭岭,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一座现代化的钢城。
彭德怀惊喜地发现,攀枝花这个地方,就是一个神秘的聚宝盆。从1940年9月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学生常隆庆带着马帮进山探矿到目前国家地质勘探的情况,已在此地区探明矿藏54种,产地225处。其中钒钛磁铁矿储量为57.6亿吨,仅次于辽宁的鞍(山)--本(溪)矿区,居全国第二位。其中钛的储量为5.93亿吨,占全国钛储量的93%,如果与联邦德国汉诺威地学和原料局所认定的有经济开采价值的世界钛矿储量4.12亿吨(未算中国大陆)相比,攀枝花的钛资源则占世界钛矿储量的59%,居世界第一位。钒的储藏量为1475万吨,占全国储量的58%,占目前世界已探明钒储量的34.7%,钛和钒都是人造卫星、潜水艇等高科技和军事工业的重要原料。攀枝花除了钒钛之外,共生矿里还蕴藏着大量的铜、硫、锰、硒、镓、铬、钴等稀有元素二十多种。另外不远处的宝鼎山上,还蕴藏着大量的煤矿,务本等地有着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加之金沙江、雅砻江和安宁河有着丰富的水力资源,作为战略基地的攀枝花,就成了一个天然的聚宝盆。二十多年后,当攀枝花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现她壮丽雄伟的钢城时,许多外国专家都发出感叹:上帝太不公平了,把那么多宝藏都藏在了攀枝花!
这是一块待开发的宝地。
这是未来战争的大后方。
江对岸的弄弄坪,三面被金沙江水环绕着,从地形上看如同一艘战舰,正准备起锚远航。这里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光秃秃的很难找到一棵树木,只有裸露着的山岩,在早晨的阳光下闪着赤褐色的光。几条运送物资和设备的简易公路已经修通,盘着山峦层层而上。一群铁道兵战士正在打眼放炮,赶着为即将兴建的厂区铺架铁轨。塔吊高擎着巨臂,将一根根的大型钢件吊起,千军万马要将这里的山峦铲去,填平沟壑,在这块长约2.5公里,宽约1公里,高差达80米的深山陡坡上,用双手"弄"出5个大台阶,28个小台阶,盖起165万平方米的厂房,安装上14万吨设备,摆下了一个年产150万吨钢的三线大型钢铁基地。
(这就是建成以后被称作"象牙微雕"钢城的攀枝花钢铁公司,吨钢面积的比例几乎是一比一,成为世界钢铁之最,这一设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开创了世界钢铁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
面对着这片神奇的土地,无论前面有什么风暴在等待着他,元帅的心中是欣慰的,坦诚的。
徐驰来了,李非平来了,许多知道消息的攀枝花特区的干部和工人都来了,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自己敬仰的元帅告别。
徐驰紧紧握住彭德怀的手:"彭总,你这次来攀枝花,对我们的工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回去后请你多关心我们攀枝花钢铁厂建设的外部环境。"
彭德怀连连表示:"这里是我们红军长征时走过的地方,今天又是我们为国家搞建设、搞战备的地方,我怎么能忘记呢?回去后,我一定向建委作汇报,尽快抓好成昆铁路和贵昆铁路,争取早日通车,使久困你们的交通问题尽快地解决。同时,六盘水煤矿的建设也要加快,让六盘水为你们早日供煤,以加快攀枝花钢铁厂建设的步伐。"
彭德怀站在13栋招待所的门前,用深情的目光看着脚下奔腾呼啸的金沙江,看着江对岸弄弄坪高高耸立的塔吊和密密麻麻的脚手架,一轮红艳艳的朝阳,正从脚手架的后面腾空而起。他仿佛看见倾注了一生心血为之奋斗的事业,正如那轮朝日一样,无论有多少云雾,无论多么漫长的黑夜,都将无法阻拦。
这时,彭德怀的目光停留在山下几棵高大的树上,问道:"这是什么树,如此挺拔?"
大家告诉他,这树就叫攀枝花,又叫木棉树,还叫英雄树。过完春节,就可以看到她满树盛开的红花了!
彭德怀赞叹地说:"哦,好名字,好名字,你看这树挺立在大江边,绿叶如伞,傲视着风沙烈日,还真有英雄气概哩!"
是的,这就是与攀枝花地名相同的一种树--树木中傲立不弯的伟丈夫。
春天,无论是走到奔腾的金沙江畔,还是高耸入云的兰尖火山铁矿,无论是干旱的河谷,还是乱石叠嶂的沟壑,到处都可以见到这种火焰般炽热的花朵!她来不及等绿叶撑开碧伞,就迎着初春的风沙勇敢地喷出了一簇簇碗口般大的红花,好似一片片瑰丽的红云,又如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加上那笔直的树干,苍劲的枝条,整个大树威武而豪壮,带着一股对风沙不屈不挠的豪气,远远望去真像一位披红挂彩的英雄!
攀枝花特区的同志告诉彭德怀,这攀枝花不但在荒野上顶天立地,同时也是甘愿为民献身的勇士。她的花和皮可以入药,为人类解除疾病的痛苦;她粗大的躯干可以凿成劈波斩浪的木舟,载着勇敢的水手在金沙江上航行;她那洁白如棉的花絮,可以做枕芯,抚摸着一天工作疲劳了的人们进入梦乡;由于攀枝花的花絮具有不沾水的特征,在现代航海事业上,还可以用她来制成优良的救生圈。每当击退风沙,迎来仲夏,她就会长出满树碧绿如玉的掌状绿叶,给大地以如盖的浓荫。因此,人们才叫她英雄树,将这种树上所开的花叫做英雄花!
彭德怀听后深情地说:"这里真是一个英雄花盛开的地方啊!"
啊,彭德怀元帅,在我们攀枝花钢铁基地创业者和三线建设者的心中,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在我们子孙后代的心中,在中华民族的不朽的史册上,你就是一棵迎着风暴巍然挺立的英雄树!
看着雄伟高大的英雄树,彭德怀不觉心潮起伏,当即为攀枝花建设赋诗一首:
天帐地床意志强,
渡口无限好风光;
江水滔滔流不息,
大山重重尽宝藏;
悬崖险峰通铁道,
巍山恶水齐变样;
党给人民力无穷,
众志成城心向党。
徐驰等攀枝花特区的领导们说:"彭总,欢迎你有机会再来攀枝花。"
彭德怀点着头,满脸笑容地说:"要来的,要来的。"
然而,谁能想到,这竟是彭德怀在这里留下的最后足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