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庐山会议后 毛泽东请彭德怀出山
发布时间: 2009-09-10    作者:沈国凡    来源: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9-09-10
  字体:(     ) 关闭窗口

  彭德怀表示自己早已跟军队脱离关系了。作为一名党员,理应服从分配,但自己犯了错误,说话无人听,说对说错下面的同志都会怀疑,不好开展工作。同时自己对工业的确不熟悉,还是到农村去做调查好,到贵州的农村也行,那里没有外国人,并希望干自己熟悉的工作。

  彭真劝道:"彭德怀同志,这可是毛主席的意见哟!"

  对于彭德怀来说,这也许是一次命运的转机,是对他这位"反党集团头子"的一次宽容,一次"悔改"的机会。但他却有自己的想法,既然犯了错误,并在党内、军内和全国人民中对自己进行了批判,六年过去了,直到现在也没有做一个公正的结论,就这么去干工作,下面的同志如何听自己的指挥,自己又如何能够发挥作用,干不好就会给三线建设带来损失,这个责任重大,还不如自己尽早提出来。于是他站起来说:"的确,我对工业不熟悉,我不能干这差事。"

  彭真见彭德怀不愿"出山",只得作罢,答应回去以后向毛泽东汇报。

  回到挂甲屯,彭德怀不能入眠,便披衣起床,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表示根据自己现在的情况,还是不去西南三线的好,并要求回老家或到外地的国营农场去劳动,当一辈子农民,自食其力,不再拿饷,以减轻国家负担。

  彭德怀自从被罢官后曾给毛泽东写过几次信,最后都没有结果,他不知道毛泽东看了这封信后会不会给他一个答复。

  他静静地等待着……

  毛泽东沉思片刻,然后说:"庐山会议已经过去了,可不能庐山一分手到底哟!你也不要发牢骚,也许真理在你那一边,也许对你的批评过了头,或者说是错了,那就只有让历史来做结论吧,相信历史是最公正的。你我从湘潭出来干革命后,风雨中共事几十年,我不会忘了你,日久见人心嘛!这次派你到西南去抓三线建设,我也是真心诚意地支持你。西南是主要的战略后方,你去把它建设好了,我就放心了,万一将来发生战争,你还可以带兵打仗嘛!"

  彭德怀一听这话,倔劲又上来了,他说:"我不去,背一身臭名我去干什么!"

  1965年9月23日清晨。

  彭德怀到挂甲屯的果林中散步后回到屋子里,就接到了毛泽东主席办公室打来的电话,说毛泽东要与他直接通话。

  甚感意外的彭德怀,很快就听见了毛泽东那浓浓的乡音。

  毛泽东:"德怀,你有时间吗?"

  彭德怀:"时间总是有的嘛!"

  毛泽东:"你马上来一下,我等你。"

  彭德怀:"你工作太累了,还是另找时间吧!"

  作为与毛泽东曾共事多年的彭德怀,深知这位同乡有夜间工作的习惯,一大早的,他不愿意去打扰毛泽东。

  毛泽东爽朗地笑了:"我说呀,你这个人还是那个犟脾气,叫你来你就来吧。"

  已经整整六年未听到这熟悉的湘潭乡音了,彭德怀显得有些激动,真想立刻来到毛泽东的面前,向这位老战友表达自己的一颗赤诚之心,以尽快洗清自己的不白之冤。但是他又不愿意在此时此刻,为着自己个人的事情去打扰这位日理万机的领袖,他没有马上表示自己的意见。

  毛泽东见彭德怀没有答应,在那边接着说:"你赶快来吧,我们好好谈一谈。"

  彭德怀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六年来,他给毛泽东写了几次信,朝夕都盼望着这一天,现在毛泽东主动向自己发出邀请,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就是自己不愿意到西南大三线去,那也是应该在毛泽东的面前实事求是地讲清其中的原因,以及自己思想上所顾虑的问题,希望毛泽东能给予自己以帮助和理解。

  这天,秋高气爽,艳阳朗照。

  彭德怀换上了一件中山装,便匆匆忙忙赶往中南海丰泽园。

  身材魁伟的毛泽东早已来到了颐年堂前,静静地等待着彭德怀的到来。

  当彭德怀走出汽车的时候,毛泽东向彭德怀伸出了右手,两位老战友的手紧紧相握。

  这是自庐山会议六年之后,两个人首次相见,双方都显得有些激动,两只手紧握着久久不愿松开。

  毛泽东拉着彭德怀的手,在旁边的一张椅子坐下。

  清晨的丰泽园空气清新,蒙蒙晨雾已经慢慢散去,几只鸟儿在树枝上欢快地叫着。

  彭德怀看着毛泽东,这位老战友仍然是那样健壮,他正用一双微笑着的目光看着自己,那目光是真诚而热情的。

  这给了彭德怀很大的鼓舞,他于是说:"主席,我的信收到了吧,我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呀!"

  毛泽东看着这位老战友认真严肃的表情,轻松地笑着说:"我这里不是什么三宝殿,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来。我昨天下午接到你的信,高兴得一夜冒(音'卯'湖南土语,没有的意思)睡着,一清早就给你挂电话……"

  彭德怀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说:"主席没有忘记我,我很感激。"

  毛泽东听后很高兴,然后独自点燃一支香烟。

  这时彭德怀也从衣兜里掏出一包香烟,抽出一支来点上。

  毛泽东一见,感到十分奇怪,就问道:"德怀,我记得你不是早就戒烟了吗?"

  彭德怀猛吸了一口,慢慢地将烟雾吐出:"可是,自从庐山会议之后,我却又抽上了,而且越抽越凶。"

  "庐山会议"--彭德怀在这里首先提出了一个双方都不愿提到,但却又是不得不提的事情。

  从戒烟到吸烟,而且越吸越凶,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自庐山会议之后,彭德怀的心情是沉重、痛苦和郁闷的。六年来他顶着"反党集团头子"的罪名,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在挂甲屯一边劳动一边学习,翻遍了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希望能从那次会议中找出自己真正的错误来,可是他却又无法找到。而毛泽东呢,也许同时在对那次会议进行深刻的思考。现在当年会议上的两位当事人见面了,他们吸着香烟,看着在面前飘散着的淡淡烟雾,各自都陷入了沉思。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