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庐山会议后 毛泽东请彭德怀出山
发布时间: 2009-09-10    作者:沈国凡    来源: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9-09-10
  字体:(     ) 关闭窗口

  彭德怀平日是滴酒不沾的,就是过去当国防部长迎接外宾,有时最多也只喝一二两,今天心中畅快,也就与毛泽东一起,接连喝了好几杯。

  这是自庐山会议以来,作为"反党集团头子"的彭德怀难得的开心的日子,井冈山一起走过来的老战友毛泽东,这位历史和时代的巨人,频频地与他举杯相碰,十分激动的彭德怀直喝得红光满面,额出微汗。

  彭德怀被罢官六年之后复出,实际上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的秘密决定,因为这个决定除了在三线建设的少数领导干部中口头传达之外,既没有通过任何的文件向全党宣布,也没像当年批判、罢免彭德怀一样地在报上向全国人民通告。更重要的是对于庐山会议上毛、彭之间的争论,以及六年来实践证明的结果,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下午3时左右,这场特殊的会见才告结束。

  彭德怀与毛泽东肩并肩走出丰泽园。

  彭德怀与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彭真、陈毅等老战友们一一握手。

  轿车缓缓起动。

  前面,迎接彭德怀的将会是什么呢?

  从中南海回到挂甲屯,想着自己即将奔赴新的工作岗位,这个岗位虽然离北京很远,虽然是在偏僻的西南大三线的山沟里,虽然对于庐山会议自己所犯的"错误"还没有一个更明确的结论,同时给的职务也比较低,许多昔日的老部下,将成为自己的顶头上司,自己将在他们的领导下进行工作,但彭德怀的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因为他又可以为人民服务了,又可以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他所深深爱着的祖国大地上。

  看看自己所熟悉的这个地方--挂甲屯,彭德怀不觉又有几分留念。

  挂甲屯为北宋名将杨六郎挂甲归田之地。当年杨家将为了保家卫国,血溅沙场,满门忠烈,可是却受到奸臣潘仁美的迫害,致使一代良将杨六郎最后只得挂甲归田。六年前彭德怀来到这里,住进了屯里的吴家花园。这花园曾是明代名将吴三桂的私家住宅,面对着李自成农民军进了北京城后的骄淫腐败,对于自己爱妾的无理之举,吴三桂冲冠一怒,国门大开,不仅使李自成的"大顺"王朝走向了灭亡,同时也给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留下了许多沉思。

  在这个北京郊外的小村落里,历史的足迹竟是如此的清晰。

  彭德怀在这里种田读书,与村里的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经受了那场风暴之后,他特别留恋这种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现在他却要离开这里,到那遥远的地方去工作了,这怎么不勾起他对这六年时光深深的怀念。

  他开始了对乡亲们一户一户的拜访。

  这天早晨,他正在一户农户家里拉家常,突然一名警卫战士跑来叫他回去接电话。

  电话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打来的,通知他立刻到中南海怀仁堂小礼堂去开会。

  彭德怀赶到会场一看,到会的大都是西南局以及四川、云南、贵州的同志和中央各部委的负责人,这其中有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李井泉,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廖志高、省长李大章,中共重庆市委书记任白戈,铁道兵司令员吕正操,国家计委副主任程子华等。

  主持会议的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

  邓小平见彭德怀来了,就立刻站起来向他招手,让他到前面坐。

  参加会议的人看到邓小平招呼早已被批臭了的"反党集团头子"彭德怀进来,都感到有些奇怪,没有一个人敢与他打招呼。

  彭德怀也不理会这些人,按照邓小平指定的位子,到前面坐了下来。

  这是由毛泽东亲自委托召开的一次特别会议。

  首先邓小平让三线建设的同志汇报了情况,这其中主要是由程子华汇报三线工厂的搬迁,吕正操汇报铁道兵对于成昆铁路的建设进度,李井泉等人汇报对于三线建设的支援情况。彭德怀认真地听着,不时在小本上记着,六年来他几乎与世隔绝,好久都没有听到这样热火朝天的建设情况了,由于激动,他握笔的手不时地有些颤抖。听完汇报之后,邓小平宣布,由刘少奇传达毛泽东有关彭德怀同志到三线建设担任领导职务的指示。

  刘少奇将毛泽东的指示进行了传达,说明让彭德怀出来工作,到西南三线去,这是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决定,希望到会的同志们能认真执行,积极支持彭德怀的工作,并指出:"毛主席说了,如果彭德怀同志要给他写信,请井泉同志给下面的同志打个招呼,不准阻拦,要尽快地送到北京来,送到他的手里。彭德怀同志去工作,有什么困难,你们要支持他,给他的工作创造条件。特别应该注意,彭德怀同志对于工作中有什么意见,有什么看法,有什么想法和建议,都要让他提,让他直接送到北京来。这是毛主席的意见,让我在这个会上传达给大家。"

  刘少奇说完之后,邓小平让三线建设的同志们表态,大家都说坚决拥护毛主席的决定,欢迎彭德怀到三线来工作。

  看着这些昔日的老同志、老战友和老部下的态度,彭德怀心情十分激动,表示到了三线之后,一定努力工作,决不辜负毛主席对自己的希望。

  会议是成功的,一直担心自己现在这种情况下不好工作的彭德怀,终于放下了思想顾虑,决心像当年金戈铁马,驰骋沙场一样,到三线建设的火热建设中去大显身手,为人民再立新功。

  令彭德怀没有想到的是,以相同的原因,相同的时间被"下放"到外地的还有一个人,他就是在庐山会议后与自己一同被黜的老战友黄克诚大将,到山西省去任副省长。

  不管是"下放"也好,"流放"也好,彭德怀此时都无心去想这些了。回到挂甲屯,他就立刻着手准备行装。那颗渴盼已久的心,完全处在一种多年以来从未有过的激战之前的兴奋和激动之中。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