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对当地的警卫人员说:"同志,你们都辛苦了,快回家去休息吧。"
当地的警卫人员说:"我们领导讲了,为了保证首长安全,我们必须坚守岗位。"
彭德怀说:"现在都下班了,快回去吧,家人都在等你们哩,你给你们领导讲,就说是我说的。"
几位当地的警卫人员感激地看着彭德怀,然后向他行了个军礼:"谢谢首长!"
彭德怀立正,然后向他们还了个军礼:"谢谢同志们。"
帅仕高终于走进了刚才还戒备森严的矿区招待所。
走进房间,彭德怀又是让座,又是倒茶,又是敬烟,然后两个老朋友在一起亲热地交谈。
原来,彭德怀到医院看望帅仕高之后,这位老船工的心情怎么也无法平静,于是便摸到矿区招待所,想再找彭德怀摆摆龙门阵(四川方言,故事的意思)。
帅仕高:"我们老百姓要见一位大官现在真不容易啦!"
彭德怀:"哎,我们有的干部官越做越大,房子越住越阔,车子越坐越豪华,前护后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自己把自己与人民隔开了,这样下去,很危险呀!当年保卫延安,强大的敌人就在面前,连毛主席也没有那么多的警卫人员。结果现在倒好,和平年代的警卫反而越来越森严,一个市长、一个县长出门都前呼后拥,有的还动用警车开道,把道路封锁起来,不让老百姓通过,这都是早已垮台了的国民党蒋介石的腐败官员们做的事情,我们现在得了江山怎么就学会了这个,真不像话了!"
良久,帅仕高向彭德怀说了自己目前家中生活困难的情况。
"我总忘不了你和你父亲一老一少冒着枪林弹雨划船帮助我们红军渡江的情景,没有你们这些船工的支持,就不会有今天的胜利,你是我们革命的功臣,怎么能这样对待你呢?"彭德怀立刻让人将行署和县里主管优抚的领导叫来,当面一一地给了交待,希望能给帅仕高生活上以照顾,使其保持当地的中等生活水平。
夜已深了,矿区的灯火灿若星空。
彭德怀将老船工送到大门前,两位老朋友再次紧紧握手。
帅仕高:"谢谢了,元帅。"
彭德怀:"老朋友,可别这样叫我,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啦!"
老船工点点头:"对,一家人,这才叫一家人呀!"
彭德怀说:"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攀枝花一定能建设成一座现代化的钢铁城市。不一定是第二个上海,但却是中国最可靠的大后方。"
青年工人说:"首长,我们团支部的口号是:'不想爹,不想妈,不出铁,不回家'。"
彭德怀一听顿时高兴起来:"有志气,有志气!"
说着,彭德怀将那碗水一饮而尽,然后用手抹抹嘴巴:"小师傅,你这话就跟这碗水一样喝了真解渴!"
在1964年5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为了战备,必须加快攀枝花钢铁厂的建设。毛泽东同时强调:"建不建攀枝花,不是钢铁厂问题,是战略问题,""你们老是不动手建设攀枝花,我要骑着毛驴下西昌"。"没有投资吗,可把我的稿费拿出来!"会上,毛泽东又指定,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管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
1964年7月初的一个晚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中南海召见了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徐驰以及国家计委副主任程子华等各部委负责人,传达了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任命徐驰为攀枝花特区党委书记兼建设总指挥,程子华为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任。
现在,神秘的攀枝花已近在三线建设第三副主任彭德怀的眼前。
江的对岸属于云南省,只听炮声阵阵,无数被炮声掀起的石块飞落江中,江水飞溅起无数水柱。
夕阳落在山岗上,将金沙江水染成了红铜色。
彭德怀兴奋地说:"终于来到攀枝花了!"
话刚说完,汽车却"嘎"地一下停了下来。
彭德怀顺着车窗朝前看去,只见前面运送物资和设备的汽车,排成了一条长蛇阵。
等了一会儿,汽车才蜗牛似的向前挪动一步,而后面又排下了许多汽车。一位随行人员下车后到前面去看了看,跑回来说:"江上只有一座临时搭起的铁索桥,汽车正在排队过桥。"
怎么办?看看夕阳已快落山,随行人员都有些着急。
一位随行人员跑到前面去与那些卡车驾驶员交涉,让他们将卡车向边上靠一靠,好让彭德怀的吉姆车开过去。
事情谈妥了,前面的司机也都开始发动马达。
彭德怀一听,立刻批评道:"你们真是乱弹琴,怎么能叫别人让我们的车呢?要排队我们也得排,不能搞特殊。"
一位随行人员说:"彭主任,这天快黑了。"
彭德怀说:"天黑怎么的,天黑就能搞特殊?抗美援朝头上有敌人的飞机扔炸弹,我彭德怀也没有叫前面的军车让过道,那些运送物资和设备的汽车,哪一辆不重要?"
又有随行人员说:"彭主任,中午大家只吃了一点干粮,我们担心你肚子饿了,怕你的身体……
彭德怀笑了起来,对那位同志说:"小鬼,我们肚子饿,别人开卡车的司机饿不饿?要是让这几百辆卡车都靠边来让我们,说不定我们前面开过去,人家在后面就会骂我们这些坐小车的人,骂我彭德怀哩!"
就这样,彭德怀乘坐的小车排着队,跟在卡车的队伍后面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着,直到夕阳落山,好容易才开到大桥边。
这是一座为了加速攀枝花建设临时搭起来的铁索桥,粗大的钢绳飞越在波涛滚滚的金沙江上。一头连着四川,一头连着云南,索桥上铺的是木板,汽车过江,只能单车一辆一辆地过去,由于大都是载重汽车,在桥上行驶非常缓慢。
桥的两头,各插着一面红旗。红旗旁边是一座席棚,席棚里各架着一座锅炉,专门安排有工人在此昼夜不停地烧开水,为排队过江的司机们解渴。同时席棚里还安有几只洗刷干净的汽油桶,用来供人们冲澡。
攀枝花地处亚热带河谷地带,天气炎热,司机们排队等着过江的时间又长,不免一个个被烈日烤得口干舌燥。由于前面有人饮了江水接连拉肚子,腹泻不止,因此凡赴攀枝花的建设大军在动身之前,皆要"训话",严禁饮用没有烧开的江水。这铁索桥头设的两座锅炉房,也就很好地解决了过往司机的饮水和冲澡问题。
汽车停在桥头排队时,彭德怀便走进那间席棚,见一个青年人刚洗完澡,赤条条地从汽油桶里爬出来。
彭德怀笑着走过去问道:"小师傅,你多大了?"
青年工人答道:"十八了。"
彭德怀又问:"你是什么地方人?"
青年工人一边穿衣服,一边说:"东北的。"
彭德怀说:"这么远的来这个地方,你想不想家呀?"
青年工人笑道:"我来时上面说要在这里建第二个上海,可是一看到处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能建成第二个上海吗?天气又这么炎热,整天都口干舌燥的,你说能不想家呀!"
彭德怀点点头:"那也是,那也是。"
青年工人穿好衣服,走过去给彭德怀倒来一碗开水:"首长,你的车还要等一会儿,先喝口水吧。"
彭德怀接过那碗水,因为有些烫,没有立刻喝。
青年工人接着说:"首长,我想家归想家,但一干起活来,也就忘了。"
彭德怀说:"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攀枝花一定能建设成一座现代化的钢铁城市。不一定是第二个上海,但却是中国最可靠的大后方。"
青年工人说:"首长,我们团支部的口号是:'不想爹,不想妈,不出铁,不回家'。"
彭德怀一听顿时高兴起来:"有志气,有志气!"
说着,彭德怀将那碗水一饮而尽,然后用手抹抹嘴巴:"小师傅,你这话就跟这碗水一样喝了真解渴!"
站在13栋门前,彭德怀朝对岸看去,只见一片灯火,层层叠叠,灿若星空。汽车的喇叭声和隆隆的开山炮声,透过夜幕被江风传送过来。
彭德怀激动地说:"这荒山野岭中有这么多灯光啊,真像到了一座大城市,要不是那一阵阵的炮声,我还以为是到了山城重庆哩!"
攀枝花建设总指挥部设在一座光秃秃的山坡上,这边属于云南省管辖,与江对面四川省辖区内正在破土动工兴建的攀枝花钢铁厂隔江相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