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给牺牲战士的悼词盖公章
发布时间: 2009-09-10    作者:沈国凡    来源: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9-09-10
  字体:(     ) 关闭窗口

  这位老人来自陕北的黄土高原,他的儿子名叫于建国,翻身当家做主的老人全家都寄希望于这个儿子,盼他们这一代能将新中国尽快建设好,因此给孩子取了个名字叫建国。

  于建国参军不久,所在的铁道兵部队接到命令,火速从陕西开赴四川,参加西南大三线成昆铁路的修筑,他在艰苦的施工中处处带头,吃苦耐劳,很快就入了党,担任了测量班班长。

  狮子山大爆破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于建国带领全班,担任了施工中的测量任务。

  于建国长得很英俊,浓眉、大眼,说话的声音清朗得像山间的流水一样。平时走到哪里,就将欢声笑语带到哪里。他旺盛的生命之火,就将那里燃烧得红红火火。

  这一天凌晨,天地间雾蒙蒙的。

  于建国扛着测量仪,同班里的其他同志一起钻进隧洞,准备在施工的隧洞里测量。可里面灯光朦胧,刺鼻的火药味呛得人直咳嗽。四周的岩壁,呲牙咧嘴,狰狞恐怖。头上滴滴答答的水珠直往下滴,地下的水已经快淹没膝盖。

  这样的环境怎么测量?有人提出等中午再来。

  于建国不容争执地说:"攀枝花钢铁厂建设不好,毛主席睡不着觉,我们得抢时间、争速度,一分钟也不能耽误。"

  几个年轻人趟过积水,来到隧洞掌子面。

  于建国叫大家放下仪器,然后仔细地察看一下周围的石壁,觉得没什么危险,便立刻架好仪器,开始测量。

  这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大家测量完后,于建国有些不放心,在他的提议下,全班同志又开始从头到尾的复查。

  突然,一块石头从隧洞顶上坠落下来。

  "闪……"于建国眼疾手快,忙去推身旁的战友。

  可是,石头快如流星,"开"字还未来得及出口,他的声音便从此永远消失了。落下的石头正好砸在他的头上,安全帽被砸得粉碎,后脑勺一片血肉模糊,左前额鲜血如泉,汩汩的血水染红了身旁的岩石。

  岩石旁吓呆了到连队锻炼的大学毕业生张小兵,当这位23岁的小伙子明白眼前发生了什么事情时,双膝跪在乱石上,哭喊着扑向身旁那个血肉模糊的身体,撕心裂肺地喊着:"班长,班长,我的好班长……"

  血,带着于建国青春生命的热血喷涌着,染红了张小兵的全身,洒落在大三线建设中攀枝花钢铁基地这项宏伟工程的工地上。

  战友们都围拢过来,用双手死命地刨着岩石。

  "班长--班长--"哭喊声震荡着长长的隧道。

  在金沙江畔,在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为了共和国的安宁,为了大三线建设的重点工程,又一个年轻的生命无声地倒在了血泊之中。

  隧道口外,黑压压地挤满了战士和工人……

  听着团里几位干部的汇报,彭德怀的眼眶湿润了,感叹地说:"多好的战士啊!"

  接着彭德怀问道:"你们好好清点一下,于建国还有什么遗物,要一件一件地转给他的亲人。"

  团政委向彭德怀汇报:"我们已经清点过了,于建国的遗物只有一只破木箱。打开这只破木箱,里面有两本《毛主席语录》以及一摞一摞的技术书和笔记本。另外有两套工作服和一套新军装,一块洁白的布包里,包着一副鲜红的领章和帽徽。在一本《毛主席语录》中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某年某月某日借连里或私人的款项,欠款一共300多元……"

  听到这里,彭德怀沉默地低着头,好长时间后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战士们也真不容易啊!"

  彭德怀接着说:"这样好的战士,我们一定要隆重地为他举行葬礼。追悼会开了吗?"

  团政委忙答:"开过了,而且开得很隆重。"

  是的,凡是参加过当年狮子山大爆破的铁道兵战士和工人们都不会忘记,这是令人永远难忘的一次葬礼。这一天正好是于建国23岁的生日。天空仿佛也感动了,难得下雨的攀枝花河谷,竟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雨水泪珠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

  面对着于建国年轻的遗体,会场里哭成了一片。

  于建国白发苍苍的双亲从黄土高原的老家赶来了,21岁的妻子刘梅梅抱着刚满周岁的孩子赶来了。他们怎么能相信眼前发生的事情啊!在和平的日子里,他们的亲人却为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亲人们哭喊着,一次一次地晕倒过去。

  醒过来后,刘梅梅对战士们说:"请把建国额上的纱布揭下来,他原本是很英俊的,让我再最后看他一眼吧!"

  苍茫静穆的狮子山上,无数山花拥成一个灿若云霞的花坛,战士们将棺材放在鲜花丛中,默默地向自己亲爱的战友告别……

  彭德怀被于建国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还有什么能比我们民族、我们的人民更伟大更崇高的了呢!他站起来,一把抓住于建国父亲的手,用颤抖的声音说:"老人家,你为祖国培养了一个好儿子,祖国感谢你,人民感谢你!"

  彭德怀取下头上的黑尼帽子,向于建国的父亲深深地鞠躬。

  这位黄土高原上的老农民,有生以来何曾受过这样大的礼仪,慌忙说:"首长,别这样,孩子为国家效力,死得值得!"

  彭德怀接着对团里的几位干部说:"于建国欠下的款,希望你们团里想法帮助解决好,不能让老人家再负担了。另外,抚恤金根据政策,要尽快送到老人家手中。于建国家庭其他的困难,要尽全力帮助解决。要以团里的名义,给地方政府写封信,告诉他们为部队输送了一名好战士,同时帮助解决于建国家里的一些实际问题。"

  彭德怀说完后转过身来,对于建国的父亲问道:"老人家,你看行不行?"

  于建国的父亲连连点头表示感谢,同时又用手捧起了那张印满字的纸说:"首长,请帮忙给盖个党委的公章吧。"

  彭德怀一看,那是一张于建国追悼会上的悼词。

  于建国的父亲哆哆嗦嗦地说:"我这孩子呀,从小就勤快,听话,村里的乡亲们都夸他……现在……人没有了,请领导上盖个部队党委的公章,我们带回去也好给乡亲们有个交待。可是,团里管公章的干部讲,哪有在《悼词》上盖党委公章的道理,硬是不给我盖这个章。"

  彭德怀一下子来了脾气,接过那张《悼词》往桌上一放,用命令的语气对团里的干部们说:"盖!"

  团里的文书看看彭德怀:"首长,这部队党委的公章是不能随便……"

  彭德怀生气地一拍桌子:"盖!"

  部队团党委的公章,端端正正地盖在了烈士的《悼词》上。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