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来中国访问,和彭德怀谈得很投机。
最后客人问:"你是哪个学院毕业的?"
彭德怀回答:"我只读过两年书,并未上过大学。"
蒙哥马利听后非常惊诧,最后颇有感触地说:"我明白了,明白了,通过你我明白了一个国家,一个古老民族是怎样获得新生的。"
解放以后,彭德怀为了掌握现代军事技术,买了从高小到高中的数学、物理、化学课本,同时还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并自己制订了学习计划,每天坚持,从不间断,有时因会议耽误了,晚上不论回家多晚,也要戴上老花镜,在灯下把每天的学习计划完成。即使在1959年蒙冤之后,这种勤奋不懈的精神也丝毫未减。他遍览古今中外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和文艺名著,到三线工作以后,虽然工作非常辛苦,后来又受到莫须有的攻击和批判,他也从未中断过学习。多少个夜晚,彭德怀坐在灯下,带着老花镜,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
彭德怀在西南大三线的工作中,无论走到哪里,他的身边都带着一部刚刚出版的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工作再累,只要一有时间,他都要取出这本书来仔细地阅读。
这天在矿区视察,中午饭后本来应该休息,彭德怀却在屋子外面的树阴下架了一张凳子,取出那本心爱的《欧阳海之歌》认真地阅读起来。
矿区担任保卫工作的两位年轻人见了,就问:"首长,怎么中午也不休息?"
彭德怀说:"这本书好看,我就没有瞌睡了。"
两个年轻人一看是一部小说就问道:"首长,你工作这么忙,还有时间看小说?"
彭德怀说:"你们知道嘛,这欧阳海是我们部队里的英雄,这部小说就是根据他的一生经历写成的,太感人了。"
两个年轻人说:"知道,知道,报上早登过了,他是将受惊的战马推开,为抢救列车而牺牲的。"
彭德怀听后高兴地说:"对对对,欧阳海的事迹已经家喻户晓了,我看这本书,就是要好好地向他学习。一个革命战士应该如此,值得!"
彭德怀问道:"你们看过这本书没有?"
两个年轻人摇摇头:"这里没有书店,上哪里买去。"
彭德怀忙说:"哦,你们的意见提得好,我们不能光顾生产建设,而忘了文化建设,将来在你们这里先建个新华书店,让参加大三线建设的解放军战士和广大职工都能读到好书。"
(果然,彭德怀从攀枝花特区回到成都,就向有关部门提出了这个问题。不久,在攀枝花特区的大渡口半山上,用竹席棚搭起了第一家新华书店。)
彭德怀平时深沉严肃,不苟言笑,可是,读着读着,彭德怀的眼眶湿润了。
两位年轻的保卫干部走过来忙问:"首长,你身体不舒服吗?"
"不。"彭德怀指着那本书说,"是欧阳海的事迹太感人了,他引起了我许多的联想。
欧阳海是一个在穷苦人家长大的孩子,童年跟随母亲靠要饭度日,后来又为地主放牛。旧社会的苦难和压迫,炼就了他倔强和勇敢的性格。后来,他成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军队的摇篮里迅速地成长起来。1966年为抢救国家财产而光荣地牺牲。他只活了二十三岁,在短短的一生中,欧阳海做了很多好事。先后三次跳进水里救起过四个孩子;多次为集体,为孤寡老人义务劳动;参军后一贯艰苦朴素,见义勇为……这些动人事迹经作家金敬迈加工整理后,写成《欧阳海之歌》一书。这本书1966年4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立即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畅销书,从军营到学校、工厂、机关,几乎全国的每一个地方都在谈论欧阳海的事迹,讲着欧阳海的故事,全国掀起了一股"学习欧阳海"的热潮。
欧阳海的事迹也引起了彭德怀的注意,他从三线工地巡视回来,一有空就孜孜不倦地阅读《欧阳海之歌》,常常忘记了吃饭,经常是一顿饭炊事员催了又催,彭德怀拖了又拖,有时候,他索性"罢"吃一顿。他被书中人物的事迹深深地吸引住了。即使晚上一个人静悄悄地躺在床上,有时也会忘乎所以地喊出声来:"这本书真好!"
这本书彭德怀详细地阅读了三遍,也许是他一生中看得最认真的一本书了。全书共444页,划有杠线的共计有148页,作有眉批的共有76页,眉批累计有1819字,有些地方还有明显的被水浸湿的痕迹,从已有的眉批看,这些痕迹并不是水痕,而是泪痕,可见彭德怀读此书时是何等激动,以致老泪纵横。
1966年晚秋的一个晚上,彭德怀把这本书交给了他的炊事员刘云,一再嘱咐他说:这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一定要认真读一读,争取做一名欧阳海那样的革命战士。此后不久,彭德怀便遭到"四人帮"一伙的残酷迫害,以致含冤而死。但刘云一直精心地保存着这本《欧阳海之歌》,虽然书皮已经破烂,但书页却非常完整,里面彭德怀所作的眉批字迹依然清晰可见。这真是一部难得的革命史料,也是彭德怀留给后世的一份珍贵的遗产。
彭德怀逝世后,人们在他参加三线建设的遗物中发现了这本小说,他在这本书上用红笔作了许多批眉:"小海,你七岁随母讨米,我七岁带弟也讨米,受富人欺负,只讨一天,再不讨米,决心砍柴卖,你鲜血印白雪,我严冬抓鱼卖!你我同根生,走上一条路。"
"坚持真理,为了真理而斗争,哪怕流尽自己的最后一滴血,是不足惜的……"
在书里的许多地方,彭德怀都划了红杠杠:
"我还不到彻底休息的时候,就一定要争取回到这里来,现在任务没完成,我不能撤退!"
"活着,为了党的事业战斗,死了,为了党的事业献身。"
……
这些批眉,这些红杠杠,都是彭德怀伴着三线建设的隆隆炮声中写下和划下的,他向人们袒露了一颗坦荡忠诚的赤子之心,他向历史昭示了一个伟大而坚贞的灵魂!
欧阳海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彭德怀,这位能征善战的元帅,这位流血不流泪的硬汉子,在向自己的战士学习的时候,被战士崇高的精神所吸引,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一字一句认真仔细地阅读着这本感人至深的书籍,身经百战的元帅流下了泪水,在这本书的第210页上,写下了这样几个字:"我看到这里也哭了,不知为什么?"在看第二遍时,他再次写下了这样几个字:"我看到这里又哭了,这是为什么?"
对于工作,对于生命,对于他终生所追求的党和人民的事业,彭德怀有他自己的理解,他的一腔热血永远在沸腾着,他在读《欧阳海之歌》的时候,特别喜欢第436页上欧阳海的一段话:"我呀,要是不让我干活儿,不让我工作,哪怕我活上180岁我也不干,活着也是废物嘛……"在这段话的上面,彭德怀写下这样几个字:"这是真的,自己深有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