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
今天,中共中央通过广播电台通知南京政府,决定组成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林伯渠、林彪、叶剑英、李维汉为代表的中共和谈代表团。于4月1日起,在北平与南京方面的代表团举行谈判。
中共中央在通知中,再次重申八项条件是和谈的基础。并强调指出:八项条件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公意,只有在八项条件基础上建立的和平,才是真正的民主的和平。
同日,身在溪口的蒋介石在得知和谈消息的时候,正在为两天前发生的一则反叛事件恼火。当天,他接到了南京卫戍司令张耀明发来的急电。电报称:驻南京的四十五军九十七师师长王晏清率所部偷渡江防投向共军。(注:王晏清于3月24日率部在南京外围江宁镇起义。)
九十七师原是蒋介石的“御林军”,编制13000人,全部美国装备,是国民党的首都警卫师。师长王晏清是蒋经国亲自向父亲推选的少将师长,又一向被视为蒋家的“嫡系”。九十七师的倒戈,叫蒋介石始料不及。 25日,他召见国防部参谋总长顾祝同派来的宋希濂、关麟征两位密使,对他俩说:“你们回去告诉顾总长,警卫师倒戈的事不要声张,以防动摇军心。你们要告知部队,对和谈不要抱任何幻想,只有决战到底,党国乃至个人才有希望。”
而这天南京新任行政院长何应钦主持召开国防部整军会议。会议按照他新的施政纲领《整编军队》宗旨,将现有军队470万人缩编为400万人的方案,拿给军方摊牌。方案提出,陆军缩编工作,要撤销掉原若干虚有其名的番号。
这一《缩减》方案,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和平”伎俩。来自共产党八项条件的压力和来自监察、立法两院主张停止征兵征粮的呼声,使得何应钦上任伊始,就不得不打“整军”的牌。
军方自然不高兴,当日下午,何应钦赴孝陵卫对驻军官佐训话,宣布自下月起,军饷改发银元并调整待遇。
同一天晚17时,陈毅、邓小平、谭震林电呈中央军委,提出原定4月13日发起渡江战役,因该日正值阴历十六,月光通宵,不易隐蔽,建议推迟两天行动。翌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
这天距新中国成立还有189天。
3月27日
这一天,上海的《申报》在第一版头条显要位置,刊登4月1日在北平开始和平谈判消息的同时,还发表了一张《长江下游军事形势图》。
报人对版面的设计安排一向是极为讲究的。时下,在国民党当局新闻检察日益严峻之时,这样的设计无须附加任何评述,谁都能看得懂:在共产党大兵压境的状态下,败将求和,想以“和平”换一根救命稻草,岂不是玩笑?
将参加和谈的国民党政府代表章士钊这一天对记者说,“逼近江北桥头堡之战事,不至影响和谈之进行。”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立法委员则不无嘲讽地说,“如果和谈的结果能达成和平,那将是两千年历史上的第一件奇迹。”
和谈倒是未能够创造这样的奇迹。而共产党人却完全有能力也有足够的信心,让两千年历史上的第一件奇迹在长江边上得以实现!
陆续进抵长江北岸的解放军渡江部队,在沿江中共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的配合下,对国民党的防御部署、地形、水情等进行全面的侦察。为接受三国时期曹操赤壁之战的教训,将北方来的部队在巢湖北部进行了多方面的水上作战训练,并积极筹集和修理船只,全力准备于下个月突破长江。
当然,谋和求生存的国民党,一天也未停止过备战。这一天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自汉口抵长沙与程潜商讨江南防务问题。白崇禧公开表露了他对时局的估计:“共军分途南下,进迫长江北岸,皖中鄂东均发生激战,于此吾人应认识和平绝不可辜致。目前局势艰危,已濒严重阶段……”
这两天,在南京、上海等地,国民党以CC为骨干的各种团体纷纷举行集会,以“全国和平促进会”、“国大代表上海联谊会”等名义,大肆叫嚷什么“国体不容改变”、“宪法修改必须依法定程序”、“无条件停止一切战斗行动”等等,以制造空气,企图在谈判前对中共施加压力,以求实现“划江而治”的目的。可惜,这只能是蚍蜉撼树。
这天距新中国成立还有188天。
3月28日
55年前的今天是一个星期的开始。
中原人民解放军连克5座县城,于当日再传捷报——进占安庆西南长江北岸的望江城,守敌弃城西逃。此前,另一路解放大军自3月中旬攻克平汉路以东河南东南部的罗山县城,歼灭守敌3个旅,收复皖西太湖,再度攻克鄂东麻城,守敌国民党四十八军狼狈溃逃。
这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由中央驻地返回西北途中停留太原前线,参与了总攻太原的作战指挥。
两天前,曾有消息传出,国民党监察院院长于佑任函辞院长一职。据说,于佑任的辞职在监察院院会中,有如晴天霹雳。16名监察院委员到其家中恳请挽留,于佑任还是拂袖而去。他在谈到自己辞职缘由时说,“委任院长,入越月来,国事之变化至大,人民之疾痛日深,本院之工作亦益为艰巨,虽渴尽愚钝,无所裨益……”
当日的《申报》再次报道了于佑任在南京出游明孝陵的消息。这位读书人出身的监察院长,辞去高官,一身轻松,登临高塔,对记者们说,“我早告诉你们,我要辞职,你们还不相信,现在我不是辞职了吗?”
但是,好景不长,因监察院全体委员要与他一同辞职相挽留时,当日下午,他又不得不回到院会上去,打消辞意,被再次推上国民党最后的战车。
而何应钦就任行政院院长一职后,召开四次会议研究如何与中共进行和谈,到会人员认为中共方面坚持以八条为基础,态度强硬,先提对案不合适,因此,将四次会议研究结果,归纳为一个所谓“腹案”,供和谈代表团内部掌握。这天,张治中将这个“腹案”带往溪口向蒋介石汇报。
当日,国民党统治区的公教人员反饥饿斗争继续扩展。广西大学全体教授、讲师、助教举行反饥饿罢教斗争。教授们选派代表向当局暂借米6000石,以维持教工学生伙食。当地记者在报道这一消息时说,在国民党政府低微的生活待遇下,教授们已“实在活不下去了”。与此同时,昆明的公教人员也发起了抗议低微生活待遇、拒领微薄薪金的运动。
此时的民愿和人心是一把把干柴,只要一点火星就会变成燎原的烈火!
这天距新中国成立还有187天。
3月29日
这一日,距国共两党北平和谈只有3天了。
在国民党海空军封锁长江苟且偷安江南之同时,张治中再次赴溪口面谒蒋介石,就和谈腹案向蒋请示。蒋介石向张治中表示:“为倡导和平,本人业已引退,因之对政治问题,不便表示意见。今后和谈大计,应由李代总统与何院长负责主持。本人甚愿以在野身份,尽力支持李代总统使和平早日实现。”
次日,张治中回南京,将蒋介石的话写成新闻稿发表,用以压摄国民党内顽固派。
但是,党内“窝里斗”早已是难治痼疾。上海的“国大”代表以联谊会的名誉对和谈从中阻梗,致电李宗仁、何应钦并转和谈代表,提出“和谈为国家之大事,绝非国共两方可得而专”,“政府为国民大会依据法律所产生,试问诸公将凭何种地位,有何种权力与共党谈判?”要求立即召开临时国民大会,交由国大做出决定。
内外交困的国民党政府,进退维谷的代总统和行政院长,此时就是生出三头六臂,都无法找到出路了。死棋一着,恐怕是谁都明白的事情。国大代表们即使打出宪法程序的旗号,也只能是吹毛求疵,于事无补了。
此时的太原,也早已处于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之中,太原的解放仅仅是个时间问题。阎锡山于当日下午乘飞机由太原围城中逃往南京。行前,他早已做好了逃命的准备,将其管辖的官僚资本企业,除西北实业公司外,一律结束,并将货物变价款约合黄金4.1万两全部运送上海。他卷起钱袋子跑了,把个绥靖公署连同一座孤城留给蜷缩于城内的残兵败将,做垂死的等待。
这天临行前,阎锡山对他的将士们说,“此去,也许三天五天,也许十天八天,候和平商谈有了结果,我就回来。”话音一落,他便乘车急忙奔西门外洪沟机场,此一去,就再也没回来……
不仅北方大人物逃跑,南方的小人物也逃跑。当日竟有大批宪兵警察因难以养家糊口而纷纷逃逸,解甲归田去了。其实,人心的堤坝早已溃决。假“和谈”之后的结局,也就只剩下逃跑了!
这天距新中国成立还有186天。
3月30日
迁入平西山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连日来,仍为行将开始的国共和谈谋划制胜的方略。
当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指出:白崇禧的代表刘仲容今日到平。我们决定联合李宗仁、白崇禧而反对蒋党;争取要白崇禧让出花园以北地区。我军到信阳、武胜关附近时,如守军南撤,则不要追击和攻击,让其退至花园及其以南。孝感、黄陂、黄安、阳逻、黄冈等地亦暂时不要去占,待东北主力到达后,再通知白崇禧连同汉口、汉阳等地一齐有秩序地让给我们。
这又是一个利用国民党内派系矛盾,牵牛鼻子,叫他听我指挥的策略。中国共产党人并不因为胜利在望而冲昏头脑,则是利用谈判赢得时间,争取东北主力到达后的不战而胜。
同一天,国民党中央执、监常委以及中央政治委员在广州举行谈话会,对国民党政府确定的和谈方针施压,继续叫嚷什么:国体不容变更;人民之自由生活方式必须保障;宪法之修改必须依法定程序;土地改革应首先实行,但反对以暴力实施;战争责任问题应毋庸议。
行政院长何应钦在立法院第九次会议上,报告施政方针。提出实行土地改革、改善征粮制度、提高公教人员待遇、宽筹教育经费等等;军事上,前线部队保持现有防线与态势;财政经济上,田赋交还地方。
国防部长徐永昌、总参谋长顾祝同分别在立法院第九次会上报告整军情况。称国民党军队经本月份核实,为420万人,预定4月间裁减为400万人,所裁20万人中,官佐占13。将裁撤14个军包括30余个师的番号。他们同时对中共军力量作了说明,认为:人民解放军缺乏船只,无法渡江。
这天距新中国成立还有185天。
3月31日
这是国共和谈的前一天。两大阵营在这一天,都有不同寻常的活动。
南京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在总统府设宴欢送和谈代表团。宴会后,又召集军政首脑何应钦、白崇禧、顾祝同、张治中、汤恩伯、宋希濂等开军事会议,在听取国防部报告长江沿岸兵力概况后,就海军沿江巡逻、空军分区侦察以及交通补给等问题,做了具体部署。
与此同时,北平的西山汇聚了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董必武等,接见并宴请第四野战军师以上干部。毛泽东主席在宴会上发表了激励人心的讲话。他说,“在两年半解放战争过程中,我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和一切精锐师团。国民党统治机构即将土崩瓦解,归于消灭。我们三路大军浩浩荡荡就要下江南了,声势大得很,气魄大得很!”他挥舞着手掌号召将士们:“下江南去!我们一定要赢得全国的胜利!”
同一天,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发布宣传精神,承认国民党在政治、军事、经济三方面之“缺点与错误”招致“今日之失败”。但不承认今日失败为“中国反共斗争的最后失败”,叫嚷“必须继续奋斗,阻止中共发展”。 与此同时,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在安徽省瑶岗召开兵团以上干部会议,研究制定渡江作战实施预案。这一方案决定:以二野第三、第四、第五兵团及地方部队组成西突击集团,由刘伯承、张际春、李达指挥;以三野第八、第十兵团及苏北军区组成东突击集团,由粟裕、张震指挥;以三野第七、第九兵团组成中突击集团,由谭震林指挥。采取宽正面,有重点的多路突击手段,于4月15日18时在江苏靖江至安徽望江江面实施渡江作战。
当日,这一渡江作战预案呈报中央军委,3天后,中央军委复电批准。
这一天,南京国民党首都卫戍总司令宣布:凡与戒严法相抵触而企图捣乱社会秩序者,坚决依法惩处。依照戒严令,绝对禁止任何学校团体假借任何名义,非法集会或聚众游行。
这天距新中国成立还有184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