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生平大事年表(1952-1961)
1952年 49岁
■ 2月下旬 短时间回国治病休养。
■ 3月27日 奉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之命,离京重返志愿军司令部,代彭德怀主持志司工作。
■ 4月7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启程回国治病休养(后留在国内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志愿军的工作由陈赓负责。
■ 4月26日至5月1日 召开志愿军第一线兵团及军的参谋长会议,总结交流构筑坑道工事经验。
■ 6月6日至9日 与邓华副司令员共同主持召开志愿军兵团以上领导干部会议,研究作战方针、兵力部署以及纵深防御工事构筑等问题。这次会议对志愿军以后作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6月11日 中央军委电令调陈赓回国任职。
■ 6月13日 从志愿军司令部启程,14日到达平壤,受到朝鲜金日成首相的盛情招待。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 6月20日 回到北京。23日向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汇报朝鲜战况,受命创办军事工程学院。
■ 7月7日 中央军委决定,以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以及志愿军第3兵团(部分干部)作为组建军事工程学院的组织基础。
■ 7月11日 中央军委任命陈赓为军事工程学院院长。
■ 8月5日 陈赓率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徐立行等同苏联专家小组到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南京、上海等地考察选址,最后确定并报中央军委批准,军事工程学院建在哈尔滨并拟出了筹办方案。
■ 8月22日 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筹委会,陈赓为主任,徐立行为副主任,委员有张述祖、李懋之、张衍、胡翔九、黄景文、赵子立、任新民、沈正功。
1953年 50岁
■ 2月4日至7日 出席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 4月25日 军事工程学院基建破土动工,陈赓铲了第一锹土,从此学院第一期40多万平方米建筑任务揭开了序幕。
■ 7月1日 军事工程学院政治部召开老教师座谈会,陈赓在会上讲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党的基本知识,鼓励老教师自觉改造世界观,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
■ 8月6日 彭德怀到军事工程学院视察,陈赓汇报筹建工作情况,并陪同看望老教师,巡视教授会。
■ 8月26日 毛泽东应陈赓请求为军事工程学院写“训词”,并为学院报纸题名“工学”两字。
■ 9月1日 军事工程学院正式成立。学院隆重举行授旗、阅兵式及第一期开学典礼。任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
1954年 51岁
■ 2月 周恩来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军事工程学院师资不足问题,陈赓等参加会议并汇报情况,在周恩来的亲自过问下,学院从全国各地陆续调进一批专家教授。
■ 4月14日 主持军事工程学院党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共中央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作会议总结。
■ 6月1日 参加军事工程学院生产实习工厂建成和试车典礼并讲话。陈赓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实习工厂厂房8914平方米,先后购置了168台套设备。
■ 9月10日 随彭德怀、刘伯承率领的中国军事代表团赴苏联访问,参观有原子弹爆炸的实兵对抗军事演习。演习讲评会后的宴会上,布尔加宁(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将飞行员投掷原子弹的一把钥匙赠给彭德怀。这次参观使陈赓萌生发展中国尖端武器事业的决心。
■ 9月20日 任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 10月31日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根据中央政治局的决定发出通知:任命陈赓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仍兼军事工程学院院长。
■ 12月1日 总参谋部发出通知:陈赓副总参谋长已到职工作,分工掌管总参谋部所属作战部、通信部、军事交通部和测绘局的工作,并指导军委海军司令部、公安部队司令部、工程兵部、军事建筑部和军械部的工作。
1955年 52岁
■ 遵照中央军委指示 参与统帅部组织协调、指挥空海军及总参所属作战、情报、通信、气象等部门与攻打一江山岛的部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1月17日,经毛泽东、彭德怀决定,陈赓通知前指司令员张爱萍,18日发起攻击。战斗取得了胜利,解放了一江山岛及附近岛屿。
■ 1月25日 率空军第一副司令员王秉璋、防空军副司令员成钧等9人代表团赴苏联伯力参加远东防空会议。
■ 6月15日 出席粟裕总参谋长主持召开研究拟制作战计划问题座谈会,陈赓作拟制作战计划要求的讲话。
■ 6月 军事工程学院制定出《军事工程学院科研工作条例》,进一步推动学院科研工作的开展。此后,陈赓曾向周恩来等领导人建议,努力争取留美的中国科学家和留学生,如钱学森等回国效力,促进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
■ 9月3日 与黄克诚等陪同彭德怀到福建视察,勘察了沿海地区地形,听取陆军第二十八军、第三十一军汇报,11日离厦门去广东。11日至24日,与黄克诚陪同彭德怀在广州军区视察,先后视察了汕头、深圳、海南和珠海地区,听取军区及野战军领导汇报。
■ 9月27日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授予副总参谋长、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以大将军衔,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 10月4日至11日 出席中共七届六中全会。
■ 11月3日 总参谋部报经中央军委批准,在辽东半岛举行抗登陆战役演习开始,历时12天结束,叶剑英任总导演,陈赓等总部领导任副导演。演习课目为在使用原子、化学武器条件下的诸军兵种合成集团军抗登陆战役,由集团军、军两级首长司令部带部分实兵进行现地演习。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德怀、贺龙、陈毅、聂荣臻等领导人观看演习。
■ 11月25日 陈赓一早从北京乘专机飞抵哈尔滨,欢迎并陪同10月刚从美国回国的钱学森到军事工程学院参观。在参观到学院的火箭试验装置时,陈赓问钱学森,我们“能不能自己造出火箭来?”钱学森很坚定地回答:“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后来,钱学森说:我回国后第一个向我提出要发展导弹事业的就是陈赓大将。
■ 12月 陪同越南民主共和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武元甲参观军事工程学院。陈赓返京后,和住院治病的彭德怀在医院一起会见钱学森,探讨中国发展火箭导弹事业。
■ 12月底 受陈赓院长启发,军事工程学院任新民、周曼殊、金家骏三位火箭教授会专家向军委提出开展研制火箭的建议。彭德怀阅后即批给总参装备计划部万毅部长研究。
1956年 53岁
■ 1月17日 就作战部报告美军气球对中国进行高空侦察一事指示,今后凡进入我领空的美军气球应查明位置并坚决击落,不必请示。18日签发总参关于组织防空兵力击落美军侦察气球的指示。
■ 2月中旬 总参作战部组织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驻华武官参观被击落的气球。
■ 2月初 叶剑英邀陈赓陪同宴请钱学森夫妇,席间主要谈的是中国如何发展导弹的问题。陈赓建议即去找总理一谈。于是三人去见周恩来。周总理听了汇报,很赞成,当即向钱学森说:“请你尽快把你的想法写成书面意见给我,以便提交中央和军委讨论。”2月17日,钱学森将他的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呈交周总理。
■ 3月6日至15日 在京出席军委扩大会议。听取和讨论彭德怀《关于保卫祖国的战略方针和国防建设问题的报告》等。
■ 3月31日 中央军委第62次会议决定,粟裕因病休养半年,总参谋长工作由陈赓代理。
■ 4月 中共中央同意陈赓接受越南方面邀请,赴越帮助工作一个月,协助越方制订防御作战计划。
■ 5月26日 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导弹研究院(即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五院)。此后,陈赓一直非常关心五院的组建工作。
■ 5月28日 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书面报告在越南帮助工作的情况。
■ 6月2日 参加聂荣臻受周恩来委托召集的商讨为五院选调技术骨干的会议。
■ 8月1日 在京主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9周年招待会,招待各国驻华武官及武官处工作人员。
■ 8月起 军事工程学院支援五院的专家任新民、梁守槃、庄逢甘等陆续报到,使五院很快集中起30多名专家,组成中国发展导弹事业的第一批骨干力量。
■ 9月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 11月3日、6日 参加聂荣臻召集的讨论无线电电子学研究工作规划和导弹研制规划问题。
■ 11月20日 中央军委通知,中共中央决定增补陈赓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1957年 54岁
■ 2月28日 与彭德怀、谭政一起到南京军事学院检查工作,于3月3日结束。
■ 3月5日 与彭德怀、谭政一起在陈士榘等陪同下,视察南京军区。勘察了宁、沪、杭地区和舟山、嵊泗列岛的地形,检查了部分国防工事,就地研究了该方向的设防和战场建设等问题,视察于4月12日结束。
■ 4月24日 参加聂荣臻召集的研究如何集中技术力量开展导弹研究与仿制等问题的会议。
■ 5月 清华大学拟建新专业,缺少设备器材,陈赓大力支持。后成立自动化系,也是陈赓批准由国防科委资助的。
■ 8月24日 中央军委批转陈赓7月到广州和福州两军区检查工作的报告。报告关于防空作战,提出明确在今后相当时期内,防空作战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军的飞机袭扰活动,担任防空任务的部队,必须树立积极主动的作战思想等。关于备战,提出海防部队应拟制并熟悉应付敌袭扰活动的各种作战方案,使部队和有关人员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行动方法。
■ 9月3日 与聂荣臻、黄克诚等研究军事工程学院增设系、科问题,确定:成立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系,在空军工程系设立导弹专业。
■ 9月7日至10月15日 随聂荣臻访问苏联,任中国政府代表团副团长,就引进原子能技术、导弹、飞机等问题与苏方谈判并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
■ 10月25日 与聂荣臻、宋任穷联名向毛泽东、周恩来、中共中央写报告,详细汇报中国政府代表团在莫斯科同苏联政府代表团就援助中国建立综合性的原子能工业,生产原子武器,火箭武器和航空技术装备等所进行的谈判的经过、结果和今后各有关部门为落实协定应分别做好的各项工作。10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吸收彭德怀、聂荣臻、陈赓、宋任穷参加讨论,并原则上同意这个报告。
■ 10月30日 参加聂荣臻召集的会议,就新技术协定签订后所产生的新情况和新任务,导弹研究工作的领导机构的组织形式如何适应等问题进行研究。
■ 11月10日、12日 参加聂荣臻召集的研究新技术协定的执行中的问题。
■ 11月15日至12月2日 总参谋部在上海组织课目为战争初期方面军抗登陆战役的组织实施的高级干部集训,参加集训的有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军区,军队高级院校的首长,以及军事学院战役系学员,总共309人。陈赓任总导演,甘泗琪任副总导演。
■ 12月9日 向中央军委报告,近几个月台湾蒋军飞机侵扰大陆散发传单,投“慰问品”,部队几次未能将其击落,其中11月20日夜,国民党军一架B-17G飞机,窜入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等地区上空,飞行时间长达9小时13分。航空兵部队先后起飞18架次拦截,均未能击落。周恩来指示:我们应用一切方法将蒋机击落,不然影响太坏。彭德怀将陈赓的专题报告转呈中共中央。毛泽东于18日在报告上批:“彭德怀同志,非常必要,请你督促空军全力以赴,务歼入侵之敌。请考虑我空军1958年进入福建的问题。”
■ 12月10日 参加聂荣臻召集研究五院1958年工作方针和任务的问题。其中确定哈军工、北航、北工等几个院校的有关专业的规划与协调问题,今后由五院统一协调安排。
■ 12月18日 出席聂荣臻向中央军委汇报9月7日至10月15日中国政府代表团在莫斯科同苏联政府代表团就援助中国建立综合性的原子能工业,生产原子武器,火箭武器和航空技术装备等所进行的谈判的结果和今后军队及有关工业部门应做的各项工作。
■ 12月19日 第一次大面积心肌梗塞发作。住北京医院治疗,全休4个月。
1958年 55岁
■ 5月1日 国务院免去所任军事工程学院政治委员兼职,但仍任院长兼党委书记。
■ 5月 在京出席军委扩大会议。会议检查与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军队工作,确定了今后的建军方针;讨论了国防建设问题,作出了相应的决议。
■ 7月 医生同意去北戴河疗养。
■ 8月14日 陪同朱德、邓小平、贺龙、罗荣桓、聂荣臻、胡乔木等到秦皇岛莲蓬山视察国防工程,并听取一九七师的战备汇报。
■ 9月25日 第157次军委会议,讨论通过了聂荣臻代军委起草的给周恩来并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将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改组为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国防科委)的报告,建议由聂荣臻任主任,陈赓兼任副主任。
■ 10月16日 中共中央同意中央军委9月25日关于成立国防科委的报告,并转发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及军委各部门。
■ 11月28日至12月10日 在武昌出席中共八届六中全会。
■ 12月29日 写报告给聂荣臻,反映12月24日五院王诤、刘有光向他汇报五院的工作,报告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学习与独创问题,要防止和反对浮夸。对待苏联专家必须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对于协调全国技术力量问题,现已十分迫切。各项尖端任务,要根据需要与可能,分别轻重缓急,不能齐头并进,失去重点。建议聂总回京后召集有关方面解决。
1959年 56岁
■ 1月6日 召集国防工业部的领导讨论生产试制与研究设计任务的安排。
■ 1月9日 在新技术座谈会上讲话说:研制新技术武器与常规武器要排排队,要有重点,要刷掉一批。
■ 2月 就军事工程学院专业设置和各军兵种高级技术院校建设问题,向中央军委提出建议。
■ 2月15日 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成立。随后又成立原子工程系。
■ 2月21日 中国驻苏使馆商务参赞王历致函宋任穷,谈如何利用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的条件培养中国科技人才问题,宋将信转陈赓,陈赓阅后批,“请送彭总阅,我以为应该利用这一机构多抽派一些大学生去。”彭总即批:“同意,待聂总回京后,阅呈总理批办较为有效。”
■ 3月3日 通信兵首届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与彭德怀、彭绍辉、萧华等一起到会并讲话。
■ 3月14日 参加聂荣臻召开的会议,听取钱学森等关于五院科研、仿制任务和基建情况及存在问题的汇报。
■ 3月25日 与杨成武联名向军委写报告:为确保国庆十周年大典首都上空的安全,打击敌机届时可能的骚扰,拟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 3月26日 与聂荣臻一起赴上海出席4月2日至5日举行的中共八届七中全会。
■ 4月14日 陪同聂荣臻视察南京军事学院,接见了高级系全体学员。4月15日回到北京。
■ 4月28日 任第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 5月3日 刘少奇、周恩来指示聂荣臻召集会议,研究加强尖端科技,尤其是苏联援助的国防尖端技术的保密问题。陈赓及其他各有关部门领导10余人参加。
■ 5月5日 出席刘少奇主持召开的国防委员会全体会议。
■ 5月9日 为支持五院建设,根据五院建院两年经验,并参照苏联专家意见,同意五院党委拟出的编制方案。陈赓并提出七条意见,报黄克诚。黄阅后批“同意陈赓的意见。”
■ 5月20日 参加聂荣臻召集的会议,研究关于五院科研、仿制任务和向国外订购原材料、设备等问题。
■ 6月4日 第二次突发心肌梗塞。入北京医院住院治疗。经过一个多月的医治,病情好转。7月21日,经医生同意,陈赓出院在家休养。
■ 7月2日至8月16日 在庐山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陈赓因病未出席。
■ 9月16日 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
■ 9月26日 中共中央通知,陈赓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 10月14日 国防部长林彪奉国务院总理命令免去陈赓的副总参谋长职务。
■ 10月17日 病中仍与聂荣臻等一起在北京南郊观看国产1059型地地导弹液体发动机地面试车,试车结果性能、数据完全符合技术条件要求。
■ 10月30日 在病中写报告给中央军委副主席林彪、贺龙、聂荣臻并报军委,汇报导弹研究、生产的情况,对军工生产管理体制提出了意见、建议。
■ 11月19日 写报告给中央军委副主席林(彪)、贺(龙)、聂(荣臻)并报军委,就关于调整军事工程学院任务提出建议。提出将学院的炮兵、装甲兵、工兵三个工程系分出,分别成立炮兵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学院、工程兵工程学院;海、空军各建一所工程学院。中央军委第五次办公会议原则上同意这个建议,并提出分建、新建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尖端集中、常规分散”“双方兼顾,照顾尖端”。1960年下半年开始,分建工作全面展开。
■ 12月 病中,陪同周恩来会见被特赦的黄埔军校同学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郑庭笈、杨伯涛、周振强等,叙旧望新。
1960年 57岁
■ 1月起 在广州疗养,期间参加1月22日至2月27日在广州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讨论战略方针与国防建设问题。
■ 3月15日 回湖南湘乡,看望故乡乡亲。
■ 4月12日 同贺龙、聂荣臻一起视察国防部五院211厂。
■ 6月19日 视察山西太原大众机械厂,并为工厂题词。
■ 6月23日 出席聂荣臻召集的会议,商谈国防工业体制调整和对待苏联的援助的方针等问题。
■ 6月29日 出席聂荣臻召集的座谈会,座谈国防工业体制问题。
■ 4月和10月 在病中与周恩来、张治中、邵力子、徐冰一起,两次会见杜聿明、宋希濂等黄埔军校同学,关注祖国统一大业。
■ 10月11日 同聂荣臻、罗瑞卿、刘亚楼、张爱萍、安东等一起听取宋任穷、刘杰关于二机部工作安排的汇报。
1961年 58岁
■ 1月14日至18日 在京出席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 2月 赴上海疗养。住在华山路华东局招待所(原名“丁香花园”)。
■ 3月7日 带病开始撰写《作战经验总结》。原来计划共写六章:《序言》、《作战准备》、《进攻》、《防御》、《追击》、《转移》。但在序言部分完成后,心脏病发作,竟至不起。
■ 3月16日 凌晨,大面积心肌梗塞第三次发作,抢救无效,8时45分在上海逝世。
■ 3月25日 首都各界在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为陈赓逝世举行隆重公祭大会,周恩来从外地赶回北京参加公祭,总参谋长罗瑞卿致悼词,毛泽东、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宋庆龄、邓小平等领导人送了花圈。公祭仪式结束后,陈赓的骨灰盒移至北京西郊八宝山革命公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