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后记
发布时间: 2009-11-16    作者:    来源:国史网 2009-11-16
  字体:(     ) 关闭窗口

1982年,锡联同志到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后,闲暇时间多了,来看望的许多老战友提出请他写自传式的回忆录,把亲身经历的许多宝贵历史情况留给后人。当时每次提到这个问题时,锡联都摆一摆手,表示不想写。

当家里人提及此事时,他深沉地表示:红军时期我带着1个师几千人,到解放战争结束建国时,知道还在部队工作的同志仅存几十人;要写回忆的话,也应先写浴血奋战光荣牺牲的同志。1983年他在山西省左权县党史办的同志采访时还讲到:你们在写党史的时候,不要把我写进去。我个人在辽县(左权县过去称辽县)只是带着部队和辽县老百姓一起打了几年仗,没有什么好宣传的。你们要多写辽县党领导人民的斗争,多写人民同八路军一起斗争的事迹。锡联有一个指导思想,就是他要求在写历史材料或回忆录中,少写自己,多写党的领导,多写人民,多写部队,多写战友。

1986年,与锡联一起战斗的老战友提出,要写一部二野第3纵队的战史,主要反映战争年代部队的战斗历程,作为部队光荣传统教育的材料,锡联表示赞同,并亲自接受多次采访和认真校稿,于1989年顺利完成了3纵队战史的编写工作。此后,这些老战友又建议在此基础上,写一部锡联回忆录,还推荐了一位写作的同志。虽经多次反复,终因撰稿同志写的是文学创作式的材料,锡联同志看后不同意,好几位老战友也觉得不行,这样回忆录只好搁置了。这一搁几年的时间就过去了。但此后逐渐积累了一些资料,包括1995年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时,有许多新闻媒体采访时记录的内容等。

1997年,总政治部发了一个通知,要在全军范围内组织撰写中共党史人物传记。其中传记人物中包括锡联同志。这样,根据总政的通知精神,锡联接受了有关部门的采访要求,系统地谈了一些过去的事情。在进行这项工作中,一些老同志、老战友提出建议,希望锡联同志再把回忆录搞起来,这是许多老战友、老部下的共同愿望,希望他通过亲身经历对历史做一回顾,告慰先烈,教育群众,激励后人。因此,他又同意了撰写回忆录。

回忆录的写作,主要采取锡联口述的方式,大部分由秘书同志记录,并采访有关当事人和查阅相关历史材料及档案资料,以求事实准确、客观。19996月,锡联同志不幸突然过世。在以后的回忆录整理过程中,始终按他生前交代的纲目、线索和要求进行的,并得到许多老同志、老战友的关心与支持。中央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总政干部部档案室、北京军区档案馆、沈阳军区档案馆、四川省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原炮兵档案馆等许多单位提供了资料,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对全书做了认真审读,解放军出版社给予了热情帮助,在此一并致谢!回忆录中所讲述的事情,大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原始资料有缺失,人的记忆也不十分完整,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王璇梅20033月于北京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