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相识相知五十年——我所了解的恩来同志
发布时间: 2009-11-17    作者:    来源:国史网 2009-11-17
  字体:(     ) 关闭窗口

  恩来同志一生经历了无数政治风浪,处理过许多复杂事件,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和丰富的斗争经验。当我们党处于重大事件的历史关头时,他坚持革命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化险为夷,以必要的让步换取大局的重新稳定;当党内意见出现严重分歧的情况时,他努力维护党的团结,求同存异,带头作自我批评,主动承担责任,避免党内出现分裂;当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导致全局性灾难时,他权衡轻重,相忍为党,置个人的毁誉得失于度外,利用手中还保持的权力,相机挽回损失。寓刚于柔,融韧于忍,柔在外,刚藏内,勇于所当勇,退于所当退,这正是恩来同志大智大勇的品质修养。

  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两大主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张国焘提出改组中革军委和总司令部,企图由他担任中革军委主席。处在党和红军有可能发生分裂的危难之际,恩来同志与毛泽东等同志商量后,主动提出让出自己红军总政委一职,打消张国焘担任中革军委主席的念头。决定作出后,恩来同志又多次找张国焘谈话,终于使张国焘接受了党中央的决定。这样,为党中央有效地反对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创造了有利条件。恩来同志在这场斗争中,表现出高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经济建设开始出现急躁冒进的倾向。1956年,恩来同志和陈云同志等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然而这一正确的方针却受到一系列错误的批评。恩来、陈云、先念等同志精神的紧张和心情的沉痛是可想而知的。尽管后来“大跃进”带来大倒退的历史事实证明,反冒进是正确的,批评反冒进是错误的,但是恩来同志却不急于争辩,主动承担责任,不断地作检讨,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紧张气氛。

  恩来同志曾多次讲过,他天性富于调和。在我看来,他所说的调和是个好字眼儿,决不是那种无原则的“和稀泥”。在党内斗争中,有时就需要善于调解矛盾,精心维护团结。过去,由于“左”的思想干扰,一讲调和、折衷,似乎都带有贬义,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世间的矛盾有对抗性的,也有非对抗性的。党内矛盾主要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大多表现为意见不同、认识分歧,对这样的问题,完全应当采取调解的方式来解决。恩来同志对待和处理党内矛盾,从不整人,不以势压人,而是因势利导,求同存异,必要时采取折衷方案,适当妥协,使矛盾得到化解,为维护党的团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651119,在中央已决定调我到广东省委工作后,我去恩来同志办公室告别。这以前,得到毛泽东同志支持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文汇报》发表,在中央和地方引起了许多猜测和不安,不知道又要搞什么运动,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在这种紧张气氛下,我曾激动地对恩来同志说:“照目前的事态发展下去,可能将来要处分我,甚至开除我的党籍。”当时,他两眼一直盯着我,默默无语,然后才严肃地说:“不至于如此,你放心!”看来,他当时并没有完全意识到他今后要面对的将是一种怎样的艰难局面。我也没想到这一别竟成永诀!——“文化大革命”就这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来到了。

  恩来同志被动地卷入这场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后果的深重灾难之中。在那个大动乱的年代里,他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献身精神,选择了一条比拍案而起更为复杂艰难的迂回斗争的道路,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巧妙周旋,躲过一次又一次明枪暗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维系党和国家机器的继续运转,千方百计地保护了一大批党内外人士。“文革”初期,恩来同志因势利导,力图把无政府思潮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九·一三”事件后,他抓住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有利时机,在毛泽东同志的支持下,解放大批党内外干部,促成小平同志复出。他提出整顿和加强企业管理的几项措施,避免严重经济困难局面的出现。他协助毛主席一起打开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他抱病前往长沙,同毛泽东同志商定人大和国务院的人事安排,挫败了“四人帮”组阁阴谋。他告诫叶剑英同志:“要注意斗争方式,大权不能落在他们手里。”他在四届人大会议上,重新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等等、等等……

  “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同志错误发动的一场长时期的、全局性的内乱。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中,无论哪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无法站出来公开反对。当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个个被打倒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就把斗争的矛头直指恩来同志,视他为篡党夺权的最大障碍。恩来同志几乎处在孤立无援的逆境中,他必须首先保住手中那部分被觊觎的权力,只有保住自己作为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地位,才能实现他所要做的事情。他忍辱负重,委曲求全,讲过一些违心的话,做过一些违心的事,甚至说过错话,办过错事,都是可以理解的。陈云同志曾经说过:“没有周恩来同志,‘文化大革命’的后果不堪设想。”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指责恩来同志当时的所作所为呢?!毕竟,历史留给他回旋的余地太小了。而在这样有限的时空中,他献出了全部的心血、智慧和忠诚。小平同志说:“我们这些人都下去了,幸好保住了他。”这句话充分表达了我们这一代人面对恩来同志这一巨大历史功绩的心情。

  十年浩劫,一场噩梦。我们历尽磨难,终究幸存下来,而恩来同志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堪以告慰的是,恩来同志在“文革”中千方百计地保护下来的一大批战友和同志,继承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未竟事业,开创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