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同志是我一生中关系最密切的战友。
说起来,已经是65年前的事了。1933年,我到他指挥的红三军团担任政治委员。无论在中央苏区,还是在长征路上,我同他都朝夕相处,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抗战爆发后,我调到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先后担任副书记、书记。从1938年11月起,北方局驻扎在晋东南太行区,同朱德、彭德怀同志率领的八路军总部在一起,领导华北敌后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在那些艰苦岁月里,我们又朝夕相处。两年后,我调回延安,名义上仍兼着北方局书记,实际工作全部由彭德怀同志代理。我们每次见面,都有着谈不完的话题。
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同志作为西北战场的前线总指挥,保卫陕甘宁边区;我作为中央警卫司令员、中央后方委员会副书记,负责保卫中央首长的安全和中央机关撤离延安的疏散工作。1947年6月,我曾奉毛主席之命去给彭德怀同志送信。经过5天的急行军,在陕北定边城内同前方司令部会合。那时情景至今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解放后,我到北京任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副秘书长。1952年,他从抗美援朝前线回到北京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以后又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我们又有了经常促膝谈心的机会。
1959年庐山会议,彭德怀同志受到错误批判后被免职。中央指定我和他联络,一个月一次。此后的几年里,我有机会能出入北京西郊的吴家花园,去看望这位身处逆境的老战友。
后来,毛泽东曾考虑让彭德怀当农垦部部长,他对我说过这件事。1965年10月,毛泽东决定请彭德怀出任三线建设副总指挥。他还要小平同志请西南局的那些负责人到北京来,对他们说:这是毛主席的意思,要尊重他,他还是政治局委员。德怀同志临行前,到中南海万字廊向我辞行。那天我们一起回忆往事,大家都流下了热泪。临别时,我们互期再见。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成永诀。
我和德怀同志相识相知32年。自1965年分别后,至今又有33年。别离的时间已超过相识的时间,但我对他的怀念丝毫没有因此淡化,反而日久弥深。今年,是他诞辰100周年。谨写此文,作为追念。
一
彭德怀同志是中国人民军队的创建人之一。他是在大革命遭受严重失败那样的逆境下参加中国共产党的。1928年7月,正当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白色恐怖极端严重的时刻,刚刚入党不久的彭德怀同志表现出常人少有的巨大勇气,率领一个团的军队,在湖南平江举行武装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这次起义,像沉沉黑夜中的一声霹雳,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大大鼓舞了人民革命的信心。同年11月,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奔赴井冈山,同朱德、毛泽东的红四军会合。这两支部队协同作战,共同开创了中央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两大主力。
彭德怀同志是人民军队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有战略眼光,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多谋善断,统兵作战常常身先士卒。从红五军发展而成的红三军团在他的率领下,行如飙风,战如雷霆,既敢打敢拼,又灵活机动。在作战中,他敢挑重担,从奇取岳州,到奔克长沙,再到后来的五次反“围剿”,专打硬仗;在长征路上,和兄弟部队一起,连续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攻占娄山关,二进遵义城,四渡赤水,南渡乌江,终于摆脱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地结束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在红军立足未稳之际,剽悍的敌军四个骑兵团跟踪袭来。红军过去还没有同敌人骑兵作战的经验。为了不把敌军带进陕北根据地,10月21日,在彭德怀同志指挥下,红军指战员利用陕北特有的塬高沟深的复杂地形,趁敌军牵马上塬的时候,伏兵突起,将措手不及的敌军骑兵团打得溃不成军,缴获了100多匹马。打了这一仗,敌军就停止进攻了。当时,我随毛泽东同志在附近山头观战,听得不远处只有稀稀拉拉的一点枪声,很快就停止了。正疑惑间,捷报传来。毛泽东同志兴奋地写下那首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短短24个字,既是写实,又浓缩地刻画出彭德怀同志威震敌胆的英雄形象。
抗战开始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彭德怀同志任副总司令,协助朱总司令率八路军出师华北,挺进日军后方,建立敌后根据地。1940年5月,朱德总司令调回延安后,领导华北敌后抗战的重任主要落在彭德怀同志肩上。这年8月,他统一组织指挥了华北敌后规模空前的进攻战―――百团大战,出动兵力20多万人,历时3个半月,毙伤日军2万多人、伪军5000多人,破坏大量铁路、公路、桥梁和隧道,沉重打击了日军妄图封锁和割裂我抗日根据地的所谓“囚笼政策”,钳制了它进攻正面战场的大量兵力,提高了人民的胜利信心。胜利的消息传到延安,毛泽东同志曾致电彭德怀同志说: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组织一两次?
日本侵略者从百团大战中遭到沉重打击后,又抽调两个师团,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实行合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为一体的“总体战”,推行所谓“治安强化”运动。从此,华北敌后抗战进入了最艰苦、最严酷的时期。当时,我已奉调回到延安,彭德怀同志代理北方局书记。他根据党中央的指示,领导敌后军民同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表现出非凡的胆略和才能。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1947年3月,又悍然进攻陕甘宁边区,兵逼延安。彭德怀同志临危受命,出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以2万余武器简陋的部队,抗击国民党装备精良的20余万大军,担负起保卫党中央、保卫陕北的重任。他过去没有直接指挥过这支部队,对这支部队和它的各级干部不很熟悉,但一接下来,立刻能指挥得处处得心应手。他废寝忘食,精心运筹,沉着应付,设疑阵,布奇兵,指南打北,声东击西,围城打援,虎口夺食,穿插分割,奔袭包抄。指挥艺术的高超,令人叹服。在毛泽东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转入反攻,收复了延安,在不到3年时间内解放了整个大西北五省。
早在抗战期间,他就向我说过:他一生戎马倥偬,很希望在战争胜利后去搞生产。解放后,彭德怀同志席不暇暖,以极大的热忱到各地考察,着手拟定开发大西北的建设计划。不料朝战烽起,林彪托病不出,彭德怀同志再次临危受命,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重大决策,义无反顾地挥师援朝,重上烽火前线,同号称在历史上没有战败纪录的美国军队打了一场硬碰硬的战争,把骄横不可一世的美国军队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三八线”以南,用3年时间胜利地完成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任务,成为国际上威名远扬的军事家。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彭德怀同志被授予元帅军衔。在十大元帅中,他紧随朱德同志之后,位居次席。无论从哪方面说,他都当之无愧。
如果从1916年参加湘军算起,到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彭德怀同志一生戎马生涯达37年之久。如果从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算起,他投身革命战争也有25年,其中至少有20年身在前线。正是长期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造就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他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导演了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当然,在制订某些具体的方针部署上,他与毛泽东同志也曾有过不同的意见,发生过这样那样的争论。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难能可贵的是,每次争论后,他总是能够通过实践及时调整自己的看法,毛泽东同志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纳他的正确建议,完善自己的方针。1959年庐山会议后,有人借此批判彭德怀同志反对毛泽东的军事路线,这是完全违背历史事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