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
发布时间: 2009-12-23    作者:    来源:国史网 2009-12-23
  字体:(     ) 关闭窗口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受命于危难之际。自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顶住国际国内的压力,战胜接踵而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人们公认,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多年是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中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中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与此同时,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者的巨大勇气,总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开拓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的巨大贡献。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保证。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们要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指引下,继续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道。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七一讲话”中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他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他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概括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胡锦涛同志还深刻地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频繁发生的多种自然灾害,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夺取了抗击非典斗争的重大胜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显著成就。在新阶段伟大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新经验,作出了新概括。胡锦涛同志主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2004年初,胡锦涛同志又强调“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正确认识国情,按照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开展工作,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依据。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所有这些,都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以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基、开创和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是探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是创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为它的奠基、开创和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向世人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来越兴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越来越丰富。我们坚信,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一定能够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本篇发表于《光明日报》2004年7月27日,限于版面,编者作了一些删节。收入本书的是未经删节的原稿。

  

  [1]《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33页。

  [2]《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4页。

  [3]《论我国革命》(1923年1月17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8页。

  [4]据吴冷西:《十年论战》,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3-24页。

  [5]《胡乔木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5、311页。

  [6] 在邓小平追悼会上致的悼词,1997年2月25日。

  [7]《答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的提问》,《胡乔木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8页。所谓周恩来开道,指1972年确定“四三方案”,即用43亿美元搞引进。

  [8]《三中全会以来》(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33-234页。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