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62年底,1956年制定的《十二年科学规划》已经执行了7年,中共中央科学小组和国家科委党组对《十二年科学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检查结果表明,《十二年科学规划》中的54项任务中有46项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原规划1962年的目标。特别是随着国家建设需要和国际上科技的新发展,在执行规划过程中增加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在某些现代工业技术和尖端技术方面,这一点表现得尤其明显。例如,为配合原子能、喷气技术和若干工业新技术的发展,在新型材料、精密与重型设备、计算技术的研究试制方面,其工作规模和质量要求都超出了原规划的范围。
在这种背景下,为了赶上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宏伟目标,中共中央决定:在原有《十二年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参照世界科技进展的情况,制定《一九六三至一九七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简称《十年科学规划》)。
1962年,在周恩来和聂荣臻主持下,国家科委组织了科技专家约1万多人,直接参与制定规划。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到1963年10月,《十年科学规划》编制完毕。毛泽东在听取聂荣臻等人汇报此事时说,规划要认真执行,条件工作要跟上。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1963年12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十年科学规划》。批示中说:“十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方针、做法和对实现规划的意见,是正确的,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要求的。各部门、各地方应该认真贯彻执行。”
《十年科学规划》包括农业、工业、资源调查、医药卫生、技术科学、基础科学6个方面,共70个专业和学科规划。全部规划有中心问题3205个,研究项目1.5万余个,其中重点项目374个。在374个重点项目中,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急需项目为333个,占89%,基础研究项目为41个,占11%。国家科委又从中选出了第一批国家重点项目32个。
《十年科学规划》的总目标是赶上6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并准备向70年代水平过渡。在任务安排上,着重抓两头,打基础。所谓两头,一头是农业和有关解决吃、穿、用问题的科技;一头是国防尖端的科技。所谓基础,一是基础工业,一是理论基础。关键是建立一支能够独立解决中国建设中科技问题的队伍。在编制规划过程中,有关专家们经过反复讨论,认为中国的科学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基础薄弱、差距较大。要求全面赶上6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不是这10年所能实现的。因此规划的总要求被确定为:在重要的和急需的方面,掌握60年代的科学技术,力求在接近和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道路上,实现大跃进。
《十年科学规划》的具体目标可以概况为以下7个方面:
(1)为农业增产提供各方面的科技成果,系统地解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科技问题。
(2)重点掌握60年代工业科技,为建立一个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为发展重要的新兴工业、提高现有工业技术水平,提供科技成果。
(3)切实保证国防尖端任务的初步过关。
(4)加强资源的综合考察,加强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的研究,为国家提供必要的资源根据。
(5)在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防治主要疾病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重要科技问题上,作出显著成绩。
(6)加速发展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充实科学理论的储备,加强科学调查和实验资料的积累,建立和加强重要的和空白薄弱的学科。
(7)大力培养人才,充实现代化实验设备,在各个重要的科学技术领域,形成研究中心,建立一支能够独立解决中国建设中科技问题的、又红又专的科技队伍。
根据上述具体目标,国家科委在《十年科学规划》中确定的第一批32个国家重点项目为:
1.农业方面10项:(1)在北京郊区建立一个最现代化的农业试验场,包括一个相当规模的人工气候室。(2)在长江三角洲的太湖地区建立高产再高产的试验示范基地。(3)在商品粮生产潜力较大的四川盆地、松辽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建立大幅度增产商品粮的试验研究中心。松辽平原试验研究中心同时也是全国农业机械化的研究试验中心。(4)在黄淮海地区建立旱、涝、碱综合治理和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试验研究中心。(5)在陕西武功建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农林牧综合发展的研究中心。(6)在海南岛建立热带作物和热带农业的研究基地。(7)在江西建立研究中心,研究南方山地利用和红壤区土壤改良、综合发展农林牧问题。(8)根据全国不同自然条件、经济建设需要和不同林种、树种,在东北、热带及亚热带等地区,设立现代化的森林营造、管理和利用等实验林区。(9)在内蒙古建立草原研究中心,研究现代化的畜牧业和草原的利用改造问题。(10)在广东建立以南海为对象的深海远洋渔业实验研究中心;在长江流域建立大中型水体养殖的实验研究中心。
2.工交和资源勘探方面13项,主要是补全基础工业的技术缺门和为发展新兴工业、新兴技术准备条件。这13项主要是为了解决以下技术方面的关键问题:(1)发展石油化工技术;(2)补全材料工业的缺门;(3)解决发展氧气转炉炼钢和真空冶炼的技术问题;(4)解决发展高精度机械和仪器仪表工业的技术问题;(5)研究、设计、试制适合各地条件的成套的农业机械。(6)加强内燃机和液压传动的研究试验;(7)掌握近期需要的约100种晶体管、900种电子管和一批新型无线电元件的制造技术;(8)有重点地进行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试验;(9)加强特种资源的勘探和利用等研究工作。
3.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则选择了标志着新兴科学技术方向的6项,如激光、分子生物学等。(补)
4.其他方面3项:(1)大力充实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医研究院两个研究中心;(2)建立200多种计量基准、标准和统一量值传递系统;(3)加强对国外科技的调查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