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来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并且抑制商品交换的发展,大量服务业作为企业事业单位的附属机构,因而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90年代初,国民生产总值和社会劳动者总数中,一、二、三产业之比分别为26.2:45.1:28.7与59.8:21.4:18.8,第三产业的比重大大低于世界相同发展阶段的其他国家。如印度,三次产业的增加值比例为30:28:42,其第三产业的比重,比我国高出13个百分点。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市场发育,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缓解资金和资源供求矛盾,扩大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因而在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中,发展第三产业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在制订“八五”规划期间,就提出发展第三产业问题,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作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提出:争取用10年左右或更长一些时间,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体系、城乡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90年代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要高于一、二产业,力争其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社会劳动者总数的比重,达到或接近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这几年由于国家在鼓励加快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大力推动发展新兴服务业,并且充分动员各方面的积极性,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特别是放手让城乡集体组织和私营企业、个人兴办投资少、收效快、劳动密集、直接为城乡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分离服务性机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并鼓励行政、事业人员从机关分离出来,从事服务行业,各类服务企业趁加快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迅速发展起来。
1.传统的商业、生活服务业蓬勃增长,形式更加多样,服务更加便利。如零售商业引进连锁经营方式,星罗棋布的销售网深入居民小区;各种半制成品服务和配餐、送餐、主食加工服务推动了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农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普遍展开;金融保险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行业,不但网点剧增,而且运行逐步走向现代化;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科学研究和学校教育等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也改变主要由国家投资和经营的局面,不但地方积极参与,民办科研教育和交通运输,也已不是新鲜事,而且竞争在这些领域逐步展开,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发展。如一向超载的铁路客运因空运、高速公路客运竞争而出现客源不足,迫使其改进经营;由邮电部门独家经营的电讯,因“联通”的加盟而服务质量大大改善。
2.新型的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法律服务和会计服务和资产评估、业务代理、行业协调等中介服务机构迅速增长,使生产部门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兴起和文化、体育产业的出现,满足了居民由生存消费向享受个性消费转变;房地产业逐步规范,使人们对改善居住充满希望。 所以总的看,第三产业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有长足的发展,1997年其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4.4%,比1990年增加了2个百分点,但年均实际增长为9.6%,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从业人数增长较快,占全社会劳动者总数的比重,于1994年起开始超过第二产业,1997年达26.4%。但与相同人均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29%比,仍低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发展第三产业,仍是今后结构调整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