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10-01-27    作者:武力    来源:国史网 2010-01-27
  字体:(     ) 关闭窗口

  东南亚金融危机起自泰国。由于泡沫经济和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政策失当,泰国自19972月已受到抛售泰铢的压力,5月国际外汇投机商发起对泰铢进一步冲击,泰政府采取提高利率和动用外汇储备等措施仍无效,被迫于72宣布放弃实行了14年之久的固定汇率制,改为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当天贬值16%。受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与泰国经济金融联系密切的东南亚各国,包括金融体制健全的新加坡,都相继陷入了金融危机,汇市、股市剧烈波动。10月,台湾宣布弃守新台币汇率。受汇率贬值的影响,台湾股市也迅速下泻。国际炒家乘机狙击香港市场,采取“声东击西”策略,使香港恒生指数和期货指数大跌,利率狂升。11月,韩国受东南亚“传染”和国内经济形势恶化,也引发了金融危机,人们疯狂抛售韩元,抢购美元。这种形势使在韩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银行受到牵连和冲击,三洋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相继破产,金融危机由南北上。1998年初印尼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拯救方案”问题风暴再起,国际炒家趁机出击印尼,危机加深,并使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4月,因大量国际资本从日本流向美国使日元持续大幅贬值,再次引起东亚汇市、股市双跌。8月,在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中,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大规模狙击,香港政府与国际炒家展开了一场惊心魄的斗争;而长期经济不景气的俄罗斯,则因东亚危机深化和国际资本的流出无法偿债而汇率大跌,股市一度停盘。俄罗斯金融市场崩溃后,新兴市场的危机进一步向发达国家和拉美地区扩展,1999113,一直以高利率维护金融稳定的拉美大国巴西,终于因无法抵御巨额外债及大量外资外流的压力,宣布暂停使用储备金及联系汇率政策,引起拉美股市狂泻,亚洲股市再度全线下滑,美国道.琼斯指数跌幅曾超过200点。

  这次金融危机是本世纪50年来最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也是第一次由亚洲发展中地区向世界蔓延的金融危机。据报载,截止19991月,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损失累计近6000亿美元。受亚洲金融危机,到19988月底,美国金融资产市值损失高达23000亿美元。世界经济增长明显萎缩,1998年全球GDP增长率由19973.3%下降到1.7%,1999年预计只有1.2%的微升。其中东亚降幅更大,1998年(不包括中国)GDP为下降2.1%,与往年7%以上的增幅,形成明显反差。世界贸易额也明显下降,1998年从1997年的9.5%降至4%5%。

  我国是东亚各国的近邻,有密切的经济贸易及金融联系,不可避免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及,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受到的冲击是很大的,台湾也受到一定冲击。广大内地由于外汇的资本项目尚未允许自由兑换,流入的外资又主要从事直接投资项目,因而没有受到危机的直接波及,但影响也是很大的。由于东亚经济萎缩,我国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大幅回落,外资流入也迅速减少,以致1997年底就出现了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的趋势,并且面临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正当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时,19987月我国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又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许多工矿企业停产,长江部分航段中断航运1个多月,对生产建设和内外贸易造成了很大影响。此外,社会经济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种种矛盾,也困扰着经济工作。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局面,党中央和国务院冷静分析形势,提出了“坚定信心、心中有数、未雨绸缪、沉着应付、埋头若干、趋利避害”的指导方针[1],并果断地采取了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综合运用财税、货币和投资等宏观调控手段,促进经济增长;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坚持人民不贬值;加强金融监管和整顿,努力保持金融稳定。同时,举国上下紧急动员,军民协同,力挽狂澜,同洪水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力争把特大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经过一年多努力,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


[1]《江泽民文选》第二卷,第533页,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1. 亚洲金融危机为何不会重演
    2. 亚洲金融危机卷土重来?
    3.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功实践和经验
    4. 汪同三:通过创新宏观调控适应新常态
    5. 汪同三:防范财政金融风险重在宏观应对
    6. 人民币国际化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7. 新兴市场要照印度这块镜子
    8. 新兴市场国家,深化合作不是拉山头
    9. 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国家干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论争
    10. 海内外专家热议中国经济改革成绩与挑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