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是一项重要职能,同时又是重要特征。单纯依靠行政力量直接配置资源,和完全听任市场配置资源,都有其种种局限性,政府应该制定对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的制度安排,调节的程度和范围应由市场失灵的程度和范围来决定。一是制定全国经济发展战略,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目标、结构优化目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目标等。二是保证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计划目标的实现,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对经济运行实施有效调节。三是保证经济系统正常、高效运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问题上作出的重要决定。
党的十六大提出,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1]。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应切实解决公共服务投入不足、覆盖面不广的问题和关系国计民生的突出问题。近年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对政府机关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起到了促进作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创新行政管理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关键。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有利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首先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纠正越位、缺位、错位现象,促进行政管理创新。其次要进一步理顺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切实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此外,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公众参与决策的体制和机制,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总之,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到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从行政体制改革到科技、卫生、文化体制改革,从“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到以人为本、依法行政,5年间,中国各级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积极从全能型、管制型向管理型、服务型、法制型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经济管理方式方法、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大力加强政风建设。
[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