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和平统一政策的引领下,中国内地方面积极推动实现海峡两岸“三通”,随着两岸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不断扩大,两岸直接“三通”终于实现。应该说,正是有了中国政府开放务实的经济政策,才使得两岸经贸关系有了长足进展。
(一)、中国内地为实现两岸“三通”提供制度保证。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八项主张,再次阐明实现两岸直接“三通”的迫切性及其对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1998年12月,外经贸部发布了《在祖国内地举办对台经济技术展览会暂行管理办法》,允许台商单独到内地举办展览会。1999年12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了两党60年来的首次会谈,共同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其中第三条提出“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进而建立稳定的经济合作机制,并促进恢复两岸协商后优先讨论两岸共同市场问题”。[1]
2005年5月,内地方面允许进口的台湾水果品种由12种增加到22种,并对其中15种水果自2005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进口零关税措施。2006年4月,在两岸经贸论坛上,出台了15项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2006年10月,在两岸农业合作论坛期间,祖国内地宣布了20项扩大两岸农业合作、惠及广大台湾农民的政策措施。2007年4月,在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交通部和民航总局又分别宣布了促进两岸直航的五项政策措施。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2]表达了着力提升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层次,从自发的“功能性合作”提升到自觉的“制度性一体化合作”的愿望。
为推动两岸直航进程、便利两岸同胞往来,祖国内地采取灵活务实的方式,积极推动实现了节日客运包机、专案货运包机以及紧急医疗包机。积极推动扩大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澎湖的直接往来。为解决内地台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务院台办与国家开发银行、华夏银行签署合作协议,为中小台资企业提供总计500亿元人民币额度的融资支持。
经过数十载的期待和几代人的努力,众望所归的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以及直接通邮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启动,两岸同胞魂牵梦萦的直接“三通”得以基本实现,海峡两岸交流往来从此迈入“天堑变通途”的全新境界,这是两岸关系在新形势下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此前两岸人、货间接运输使台湾多负担16%和22%的经济成本,加上时间成本,对台湾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利。因此,直接、双向、全面“三通”既是两岸的共同利益所在,也是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建立共同市场的重要条件;没有“三通”,根本谈不上两岸自由贸易,更谈不上形成两岸共同市场。“三通”启动以后不仅将去除台湾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障碍和瓶颈,扩大台企投资需求,带动机场等公共建设,更将直接带动岛内航空、快递、海运、邮政等相关行业发展,为台湾经济能够带来活力和动力,对台湾经济帮助很大。有研究表明,两岸直航大幅减少人员与货物往来两岸的运输与时间成本,总节省金额每年约为310亿新台币;可使企业总产值每年增加0.02%-0.16%,每年岛内经济增长率提高0.01%-0.41%。这也将带动岛内物流产业发展。[3]
祖国内地上述政策措施,大大促进了两岸经济关系的深入发展。
(二)两岸经贸进入新阶段。
由于中国政府求真务实的态度,加之岛内民意的高涨,中共对两岸之间“三通”工作做出了大量的不懈的努力,两岸经贸往来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表现在以下方面:
1.贸易规模迅速扩张,台湾对内地顺差持续增长。
自改革开放以来,两岸贸易规模不断扩张,发展势头强劲。1978年台湾对内地出口为零,经香港转口的自内地进口额也仅为4600万美元。至2006年,两岸贸易总额已扩增至1078.5亿美元,28年间增长了2343.35倍,年平均增长率达31.93%。其中,台湾对内地出口额增至871.1亿美元,年均增长36.14%;台湾自内地进口额增至207.4亿美元,年均增长也达4.39%。由于台湾对内地出口与自内地进口贸易的长期不平衡发展,台湾持续享有顺差。从1980年的1.59亿美元,累计2007年全年台湾地区对内地享有的贸易顺差达到462.6亿美元,较前一年的385.5亿美元,足足增长20%。2007年台湾对外贸易总额4660.6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9.2%;出口额2467.2亿美元,年增长10.1%,进口额2193.4亿美元,年增长8.2%;贸易顺差273.8亿美元,年增长28.4%。2007年台对内地贸易总额为102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1%,其中对内地出口金额为742.8亿美元,年增17.3%,创下近三年以来新高;自内地进口金额则为280.2亿美元,年增13.1%。在与内地贸易总额超过千亿美元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中占有一席之地。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7年6月底,内地累计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73000多项,较2002年底增加近18000项,增长32%;台商实际投资额445.8亿美元,较2002年底增加114.7美元,增长35%,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台资在我累计吸收境外投资中占6.2%,排第五位。两岸间接贸易额由2002年的446.7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1078.4亿美元,年均增幅达27.54%。
表24-1 两岸经贸统计表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代
|
台湾对内
地出口额
|
增长率
%
|
台湾由内
地进口额
|
增长率
%
|
台商对内
地投资额
|
1991
|
6928.3
|
66.1
|
1126.0
|
47.1
|
174.16
|
1992
|
9696.8
|
40.0
|
1119.0
|
-0.6
|
246.99
|
1993
|
12727.8
|
31.3
|
1015.5
|
|
3168.41
|
1994
|
14653.0
|
15.1
|
1858.7
|
83.0
|
962.21
|
1995
|
17898.2
|
22.1
|
3091.3
|
66.3
|
1092.71
|
1996
|
19148.3
|
7.0
|
3059.8
|
-1.0
|
1229.24
|
1997
|
20518.0
|
7.2
|
3915.3
|
28.0
|
4334.31
|
1998
|
18380.1
|
-10.4
|
4110.5
|
5.0
|
2034.61
|
1999
|
21221.3
|
15.5
|
4526.3
|
10.1
|
1252.74
|
2000
|
26144.0
|
23.2
|
6223.3
|
37.5
|
2607.14
|
2001
|
24061.3
|
-8.0
|
5902.0
|
-5.2
|
2784.15
|
2002
|
29446.2
|
22.4
|
7947.4
|
34.7
|
6723.06
|
2003
|
35357.7
|
20.0
|
10962.0
|
37.9
|
7698.78
|
2004
|
44960.4
|
27.2
|
16678.7
|
52.2
|
6940.65
|
2005
|
51773.2
|
15.2
|
19928.3
|
19.5
|
6006.95
|
2006
|
63662.4
|
12.5
|
24783.10
|
23.3
|
7642.30
|
2007
|
74279.1
|
17.3
|
28019.2
|
13.1
|
9970.55
|
2008
|
73982.1
|
-0.4
|
31415.9
|
12.1
|
10691.38
|
资料来源:台湾经济部国际贸易局统计,《两岸经贸》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