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从转折走向新路的历史记录——读历史转折三部曲《前奏》《决战》《新路》
发布时间: 2010-10-29    作者:步 平    来源:国史网 2010-10-29
  字体:(     ) 关闭窗口

  近代以来,中国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一直是中国人的期盼和努力的目标,也可以说是中国人的一个梦。今天,当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真正的大国,而且在向真正的强国一步一步地前进的时候,回顾近代中国在摸索复兴道路上的艰辛与经验,真的是感慨万千。而在回顾这一段波澜壮阔又十分曲折的历史过程的时候,程中原、夏杏珍两位学者的《转折与新路》及《前奏》、《决战》、《新路》历史转折三部曲给我们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研究资料与分析的平台。

  一、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转折”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研究者,我们一直相当重视抗日战争在中国从弱国向大国“转折”中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腐朽和经济衰退,已无法扼止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一次次的列强的进攻面前败下阵来。中国被西方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所束缚,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而中国人民为改变中国命运的一次次的斗争,都不幸的是以失败告终,中国人民复兴中国的梦始终未能实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的对外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的奋斗终于取得了成效:列强加在中国头上的不平等条约的锁链被废除;中国收回了被割让和被侵占的土地,台湾也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发起国和常任理事国,作为大国登上国际活动的舞台,摆脱了弱国的阴影。可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从全面意义上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复兴中国的梦想开始成为现实。所以说,我们经常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是中国复兴的枢纽。

  不过,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实现复兴的道路仍不平坦。锐意进取、朝气蓬勃的中国共产党固然能够以枯拉朽的姿态战胜国民党的腐败政权,但是在摸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则是荆棘满布,相当曲折。当然,不能抹杀新中国建立后取得的巨大的发展,但作为新中国建立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作为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我们,特别是亲眼目睹了中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方针下产生的经济社会的飞速前进的现实,享受到了由于中国的发展而惠及中国每一角落的成果,我们决不能否认1975年到1982年期间,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转折,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屋建瓴地分析“转折”如何走向“新路”

  对于历史的发展来说,“转折”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转折后是否能够找到符合历史潮流的正确的道路。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取得了成功并正在扩大成果,从而证明了“转折”确实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我们之中的许多人亲身经历了那一巨大转折,但是,像程中原、夏杏珍等学者那样把握充分的历史资料,高屋建瓴地分析“转折”如何走向“新路”,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首先,作者运用大量的资料,以事实讲话。作者“点睛”式的论述在充分的史料叙述的基础上,差不多已经呼之欲出了。比如,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一节中,以“叶帅提议与中央决策”开头,从会议准备、第一天及中间的讨论、发生的偏差和邓小平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将会议的基本过程一一详细道来,所以读到最后关于“对理论工作务虚会的评价”一段,读者的感觉几乎同作者完全一致,即:一是邓小平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二是有成绩;三是邓小平提出把握批评分寸等意见。另外,作者在利用文献资料的同时,还利用了相当多的口述史料。这不仅是历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史料,而且读起来十分亲切。我想,这不仅与作者多年从事当代史研究工作有关,更重要的是作者历史研究的基本功的扎实。

  第二,作者对从转折到新路的描述,深刻地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而且不是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是在坚持中发展,于实践中创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随时根据新的情况,提出并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走上复兴之路后,中国共产党又继续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理论保障,确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也就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下一个目标。

  作者将转折的开端确定在1975年春,即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工作,大力进行整顿的时候。而那一整顿的中断,以及后来发生的两种中国命运的决战,恰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国现代化而坚忍不拔,前赴后继的精神。没有经历过这一时期或对于这一段历史了解不深的人,往往比较看重党在前进道路上的曲折。当然,产生曲折的教训是必须记取的,但是,克服曲折而使中国的航船坚持正确的方向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是更需要人们认识的。

  第三,在编写方式上,可以看出“三部曲”在标题的设立上,在表述的方法上都是很费了一番思索的。许多题目看到后就不由得不去仔细翻阅,而对许多事件的叙述则是前后照应,娓娓道来。特别是采取了图文并茂的方式,读完一段,停下来看看照片,对于有亲身经历的读者,无疑会提供相当大的思考空间,而对于涉世未深的读者,则可以拉近与历史的距离,也可以产生掩卷深思的效果。

  三、引导人们复兴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当了解了发生在不久前的中国的那一巨大“转折”和今天仍然在走的“新路”的时候,我想,许多人都会深刻地体会到:今天中国实现的复兴该有多么不容易,因此也具有多么巨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的发展其影响不仅在中国国内,而且也在国际社会,为世界所瞩目。因为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从任何角度看,中国人民的生存利益和发展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中国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发展使13亿人口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和谐地生活,本身就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而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对捍卫全人类利益负有责任。

  中国在争取复兴的过程中,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压迫,以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的口号动员民众是十分正当也十分必要的。在取得民族独立之后,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的传统也是十分必要的。而在中国进入国际社会的程度越来越加深,各个领域都面临国际化的情况下,如何将我们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结合起来,如何正视中国的国际责任与义务,如何是中国对国际社会以更大的贡献,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历史上有的国家曾经在实现了国家独立与解放的任务而成为强国后,又藐视其他弱国,鼓吹极端民族主义,拒绝承担国际义务而发动侵略战争的教训。而我们需要用坚持走和平与发展道路的实际行动消除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的影响。在这方面,还有更长的道路在等待着我们。

  中国在应对全人类面临的各类挑战面前不能回避,要更主动参与国际合作,发挥积极作用,走上复兴之路的中国必将在国际社会中承担更大的责任与义务。

  一本好的书,在读者读她的当时应当产生联想、思考甚至激动,更重要的是还要给读者以潜在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转折与新路》及《前奏》、《决战》、《新路》历史转折三部曲给了我们思考与前进的动力。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