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国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建设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我们加强国防建设完全是为了自卫,同时也将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国防建设必须转变指导思想,由立足于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上来。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依托,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国民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国防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家要根据需要和可能,支持和加强国防建设。
国防建设要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把握新时期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特点,增强我军在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和应急作战能力,着重提高军队素质,增强整体效能。要加强国防科研,提高部队装备现代化水平。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建立和完善国防工业运行机制,提高军民兼容程度,增强平战转换能力,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并反映时代特征的国防现代化建设道路。
第十二,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无疑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把物质文明建设好。同时,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形势很好,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抬头,一些地方社会治安情况不好,一些腐败、丑恶现象又重新滋生蔓延。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思想文化,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吸收世界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逐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文化条件。精神文明建设要同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这12个关系是在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会不断深化,还会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各方面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所采取的方针和政策也必然会有所调整。希望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来研究这些重大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强调查研究,集中群众智慧,提高领导水平,找出解决办法,把我国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推向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