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07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国务院委托,现将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6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按照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势头进一步趋好,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良好态势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增长10.7%。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年度之间、季度之间波幅都比较小。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在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达到或略高于10%的同时,物价涨幅稳定在较低水平,这在我国发展史上是少有的。
经济效益较好。全国财政收入3.93万亿元,增长2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784亿元,增长31%。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23%,这是200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9%。
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所缓解。投资增幅有所回落,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增幅比上半年回落5.8个百分点,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货币信贷增幅趋缓,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6.9%,增速比5月末回落2.1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煤电运紧张状况明显改善,年末直供电厂存煤2411万吨,处于正常水平;新增电力装机1亿千瓦,年发电量28344亿千瓦时,增长13.4%,国家电网系统拉限电条次和损失电量分别比上年减少97%和82%;粮食、化肥等重点物资运输得到较好保障。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加上已经取消的屠宰税、牧业税等涉农税费,每年减轻农民负担约1250亿元。实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全年补贴超过300亿元;增加对财政困难县和产粮大县的转移支付,奖励补助235亿元。粮食最低收购价范围由稻谷扩大到小麦。较大幅度提高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收耕地补偿标准。
支农投入持续增加。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3397亿元(不包括用石油特别收益金安排的对种粮农民综合直补120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央投入60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地方投入约69亿元,使2897万农民受益;农村沼气建设,中央投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地方投入15.6亿元,新增沼气用户约450万户;农村公路改造工程,中央安排投资190亿元,地方投入240亿元,共改扩建通乡通村沥青(水泥)路12万公里。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农家店10万多个。
农业结构继续优化。粮食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110万公顷,达到10538万公顷。粮食再获丰收,总产量49746万吨,比上年增加1344万吨。优质专用小麦和优质水稻种植面积比重达到55.2%和69.1%,分别比上年提高6个和4个百分点。棉花和糖料产量分别增长17.8%和16.2%;肉类、奶、水产品分别增长4.6%、18%和2.8%。
(三)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
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7%,比工业增幅高2.1个百分点。大型薄板热连轧成套设备、大型电站空冷系统等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取得实质性突破。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依法淘汰了一批落后生产能力,钢铁行业关闭了一批1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和15吨以下的小转炉;电解铝自焙槽已全部淘汰;水泥湿法窑大部分已停产或拆除,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超过50%;煤炭行业关闭小矿井5931处,淘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或破坏资源的落后产能1.1亿吨。
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出台了一批支持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实施细则,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相继启动前期论证。全年国家财政科技支出1260.38亿元,比上年增长26.2%。超声医疗、燃料电池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组建完成,新增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92家,首批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开始启动。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龙芯2号高性能通用芯片研制等获得重大创新成果,建成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服务业稳步发展。规模继续扩大,增加值达到82703亿元,增长10.3%。结构和质量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新建公路9.3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325公里;新建铁路投产里程1605公里,增建复线705公里;新扩建沿海港口码头泊位252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144个;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改扩建等工程进展顺利,西藏林芝等5个中西部支线机场投入使用。物流配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消费性服务业中新兴业态、新兴产品不断涌现。
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绩。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编制完成,全年投到西部地区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债资金比重达41%,年初确定的12项重点工程全部开工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西部五省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起步。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重点企业自主创新和生产制造能力增强。中部崛起战略启动实施,出台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扶持政策。东部地区继续率先发展,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积极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