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与史料 >> 五年经济规划 >> 第二个五年计划 >> 第二个五年计划相关文档
我国创制成功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
发布时间: 2010-01-06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2010-01-06
  字体:(     ) 关闭窗口

 

标题:我国创制成功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

作者:

日期:1965.04.29

版次:1

版名:

专栏:

正文:

 

   别人还没有做到的事情,我们也不是不可以做到

别人用较长时间做到的,我们可用较短时间做到

我国创制成功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

上海电机厂职工用毛主席的《矛盾论》和《实践论》的思想武装自己,实行领导、工人、技术人员三结合和工厂、学校、研究机关三结合,终于攻克这一尖端技术。这种发电机在十七家发电厂正常运行将近三十万小时,发电三十亿度以上,质量良好。

据新华社上海二十八日电 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已在我国首先创制成功。这种发电机已经在十七家发电厂正常运行了将近三十万小时,发电三十亿度以上。经过长期考验,发电机质量良好。

据我国有关专家说,在国外,有很多专家虽然对汽轮发电机的双水内冷问题进行了长期探讨,作过许多设想和试验,但是迄今还没有看到实际采用的消息。

上海电机厂职工在有关单位科学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发扬敢想敢干的精神,经过长期试验,首先攻占了这个技术堡垒。一九五八年,他们制造成功了一万二千瓩的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一九六○年,他们又制成了容量达十万瓩的。目前,他们正在考虑试制更大容量的这种发电机。

据上海电机厂提供的材料,用氢气来冷却的发电机,比用空气冷却的发电机先进,但是它的容量,一般只能达到四五十万瓩,采用双水内冷的方法制造发电机,就可以突破这个“极限”。因此,这一新技术,为今后发展更大容量的发电机开辟了道路。

采用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不仅制造时大大节省原材料,而且便于运输和安装,发电厂的建设费用也可相应减少。

一九五八年,这个厂制成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时,我国仅有四年制造汽轮发电机的历史。当时国外制造汽轮发电机的历史已有六七十年之久。

中央领导部门对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的试制、安装和运行的成功,早在一九六○年就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攀登世界科学技术高峰的一项重大的成就。中央有关方面强调指出:这件事说明,“别人用较长时间才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可以用比较短的时间做到;别人还没有做到的事情,我们也不是不可以做到的。“

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时,制造汽轮发电机的上海电机厂,曾准备花两年时间,试制出定子水内冷、转子氢内冷的汽轮发电机,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那时,不少人认为,如果这个计划实现,就够快了。因为国外用了六七十年的时间,才发展到了这样的水平。可是不久,全国出现国民经济大发展的局面,浙江大学同浙江萧山电机厂合作,开始了发电机转子水内冷的小型试验,制造了一台小型的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上海电机厂职工也不愿跟在外国后面学步。他们又改变计划,着手设计和试制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决心用比较短的时间,闯出一条我们自己发展新技术的道路。

设计和试制这种史无前例的汽轮发电机的职工们,既没有现成的技术资料,又没有实物作参考,也没有这方面的专家来指导,而且,物质技术条件也还没有完全具备,真是困难重重。

上海电机厂的职工按照党的指示,用毛主席的《矛盾论》和《实践论》的思想来武装自己。他们抓住关于发电机转子用水内冷的一系列矛盾,从实践中寻找各种技术难题的答案。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许多一直被认为是“谜”的难题,终于在科学实验中,一个又一个地被揭开,第一台一万二千瓩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终于在他们手里试制成功了。

第一台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试制成功后,上海电机厂的职工发扬不断革命精神,又继续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再一次作了改进,最后总结出了一整套技术经验。经过改进之后制造的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结构达到了简便、安全、先进的要求。

上海电机厂在攻克这一尖端技术的过程中,实行领导、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充分发扬了技术民主,更好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凡是不同的方案,都发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鸣放辩论,互相补充,选择定案。有些难以解决的技术关键,技术人员还贴出大字报,广泛征求意见。不少干部和技术人员跟班劳动,发现问题,共同分析,及时处理。许多难题的解决,简直分不清究竟是谁的主张,谁的建议。

在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的整个试制和试用过程中,一些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机关和不少制造厂与电厂,也同上海电机厂密切合作,贡献出他们的技术经验。这种工厂、学校和科学研究机关三结合的作法,对于攀登这一世界科学技术高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附图片)

  上海电机厂创制成功的十万瓩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

                   新华社记者 夏道陵摄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