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白皮书 >> 1995年
中国的计划生育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    来源:新闻办网站 1995-08-02
  字体:(     ) 关闭窗口

四、赢得人民的共识

  中国在长期历史中形成的传统生育观念,至今对人们的生育行为仍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农村中不少群众的生育观念和意愿与国家控制人口增长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没有人民的觉悟,计划生育很难实施。为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开展宣传教育,启发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并积极创造有利于人们生育观念转变的经济文化条件。

  中国结合国情和人口形势进行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唤起了全社会对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八十年代开始,中国各地普遍开展“算账对比”活动,组织群众对全国和本地区建国以来人口增长与人均耕地、人均粮食、人均收入以及教育、就业、住房、交通等方面的变化,多子女家庭与子女较少的家庭在生活等方面的差别,以及实行计划生育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好处,进行算账对比,对于帮助群众认清国情,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1987年开始,中国实施了以农村为重点的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的计划。目前,中国不少乡村和街道,都建立了人口学校或婚育学校。不同年龄和婚育状况的育龄人群,可以在这些学校里,通过医生、教师和干部的授课或咨询,在人口常识及生殖生理、避孕节育,妇幼保健等方面学得许多科学知识,从而更加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例如,地处辽宁省北部山区、农业人口占80%的铁岭市,1987年到1991年,70多万对育龄夫妇中有95%接受了教育。原来这个市每年出生人口中,早婚早育占10%左右,因近亲结婚、遗传病、地方病等导致的出生缺陷率达15‰左右。实施教育后的1991年,早婚早育降到1%以下,出生缺陷率降到8‰以下。全市92%的育龄夫妇都主动采取了避孕措施。

  各级干部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在全体人民中形成了极大的影响力。例如,江苏省如东县的5万多名干部、党员,人人都能模范地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他们的影响下,广大群众也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活跃于各地的计划生育协会在宣传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计划生育协会是由热心于计划生育的各界人士组成的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群众团体。到目前到止,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绝大多数市、县及基层,都建立了计划生育协会,共有各级协会组织100多万个,会员约8000万名。会员与广大的育龄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全国正在逐步形成一种以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主的计划生育工作局面。

  中国除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出版、戏剧、音乐、曲艺以及各种学校进行宣传教育外,还专门建立了遍及全国城乡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网络。到八十年代后期,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陆续建立了地区性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这些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共制作有关的电视、录像片1600多部。其它各种形式宣传品不计其数。到1994年,全国计划生育系统已建立2所计划生育管理干部学院、8所中等专业学校及26所省级培训中心。各市、县、乡普遍设立了含有宣传教育功能的计划生育服务站,居民、村民委员会均有计划生育宣传员。

  中国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积极参加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培训和研究。中国人口学会、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等社团也在组织人口学者、文艺工作者和各界人士参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宣传教育,赢得亿万民众的共识和自觉参与,是中国成功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保证。

五、满足育龄群众生殖保健的需要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