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报刊剪辑 >> 《参考消息》 >> 太阳黑点:时弊种种
内地和港澳文物贩猖狂走私
发布时间: 2009-06-16    作者:    来源:《参考消息》 1987-06-01
  字体:(     ) 关闭窗口

  【纽约《北美日报》6月1日报道】题:中华历史岂容被拍卖广东已成全国文物走私最大集散地 

  “墓葬组合是文物走私的新动向,在文物走私史上亦闻所未闻——墓葬组合即是将整个古墓中的一切器皿全部起走完整地走私出境。 

  专家们指出:走私文物大部分来自陕西、甘肃、青海、湖南、湖北等地。经广东省走私出境的文物有七成是从古墓中盗取的。青海曾发生了一起惊人的集体盗墓事件。走私者煽动了1700名村民,盗窃了2000座古墓,破坏耕地2000余亩,盗走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220年间的万余件文物。目击者称:盗墓现场人山人海。 

  省港澳的文物贩互相串通勾结,到内地的农村乡镇低价收购文物。在西北和中原地区,近来出现了一批由港、澳商人开设的发廊和饮食店,其中有一部分便是收购文物的联络处。 

  走私的文物从内地通过种种渠道运到广东,然后偷运出境。这是一种国际性的文物走私。去年广东省破获的重案,均由港澳走私分子在外遥控,内地则有点、有线、有网,行动非常之诡秘而迅速。 

  文物走私使中国丧失了一大批珍宝,同时也使中国文物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暴跌。目前在港澳市场上,一件彩陶的价格已由过去的1至5万港元降至2000至6000港元。香港有关人士指出:这是中国文物大贱卖时期。文物走私已构成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严重威胁。尽管中央和广东地方政府制定了有关法规,尽管常常对一些文物走私分子处以重刑,但有关人士指出:文物走私的狂潮在今后相当的一段时间内仍不会减退。说到底,广东本身很少有文物,关键是内地那些文物产地必须立即采取有力的措施,堵住走私文物的来源。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