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报刊剪辑 >> 《参考消息》 >> 中共十三大: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初级阶段论」是改革的理论基础
发布时间: 2009-06-16    作者:    来源:《参考消息》 1987-10-25
  字体:(     ) 关闭窗口

  【时事社北京10月25日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政治体制改革等新观点和新办法,写进了党的代总书记赵紫阳于25日开幕的第十三次党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之中。这些新观点、新办法要达到的中心目的是,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面临的最大国家目标——的抵抗和阻挠,更加顺利地开展今后的改革开放政策。 

  现行改革开放路线是由党的11届3中全会基本上铺好了轨道的。这条路线迄今走过的道路决不是平坦的。当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时,曾经遭到一些人反对,说这会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在城市实行的国营企业租赁制也引起了争论,有人怀疑这在本质上究竟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总之,这些打破社会主义的既有概念的大胆措施,遭到了一些人的阻挠。 

  党和政府的双重机构又造成了官僚主义的低效率,这些都形成了一堵高大的墙壁。情况正如赵紫阳报告指出的那样,如果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也最终不会成功。 

  “初级阶段论就是要从理论方面来对付这种情况。赵紫阳报告明确地指出了经济发展落后的中国的现状和问题所在,那就是日趋增大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它把以阶级斗争为主要矛盾的观点完全地改变了。 

  “初级阶段论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中心任务,为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而采取的各种大胆措施提供了正当的理论基础。中国社会主义在理论方面由革命向生产的转变,至此终于完成了,这么说并非言过其实。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